|
|
◆[永續發展]推廣環境資訊─從世界保育聯盟的經驗談起 --﹥ 本報訊 為積極推動環境資訊及國際交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內政部營建署於12日、13日舉辦「連結IUCN」講座,邀請負責世界保育聯盟(IUCN)斯里蘭卡網路工程的Lakmal Alwis開講。昨晚第一場談「資訊傳播之管理與科技:從世界保育聯盟的經驗談起」,主持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表示,透過與IUCN的交流,分享其成功結合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共同為保育努力的事例,及網路工作經驗,也達到「推廣環境資訊」的目的。 主講人Lakmal Alwis擔任IUCN亞洲區辦公室兼斯里蘭卡代表處的網路管理師,負責管理所有資訊技術相關系統,並擔任IUCN亞洲區辦公室之IT顧問,其完整介紹IUCN整體資訊網絡的架構,及資訊管理模式。他指出IUCNSL透過資料庫與網絡結合與利用資訊所使用的技術與工具,例如IUCNSL網站、線上的圖書館(Web enabled library)、行政用途的網路系統、圖片資料庫、蒐集個別計劃的資料庫、區域網絡等。而IUCN總部則以全球網站(IUCN Global site)整合各區域與國家的網站連結,更建立「知識網絡」(Knowledge Network)整合重要的計畫報告,以及IUCN科學家的專長資訊。 Lakmal Alwis表示,IUCN普遍以電子郵件作為溝通的方式,並花費許多精力管理電子郵件;本次擔任口譯,亦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志工王茹涵表示,她曾服務於IUCN斯里蘭卡,還沒正式上班前,就可以接收到相關訊息,而離開該工作後,也不曾再收到。 昨晚參與貴賓包括公部門、研究機構、非營利組織等,全場座無虛席,來賓發問相當踴躍。林務局保育組組長方國運率先就「如何維持IUCNSL網站每兩週更新瀕臨絕種生物的圖片」提問,Lakmal Alwis表示,目前待刊圖片數量仍高,顯示斯里蘭卡瀕危物種相當多,而刊登圖片是他的工作,因此如果圖片用盡,他個人會非常高興。他一語雙關地回答,博得全場笑聲連連。 Lakmal Alwis針對與會人士關切IUCN如何結合國內不同語言,與不同國家、政府、相關保育機構如何整合,甚至斯里蘭卡政局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繼續與政府部門合作的問題,他指出,IUCN官方語言英、法、西為主,而國內辛哈族語為官方語言,尚有塔米爾族語等,為顧及普及化則以英語為主,而在斯里蘭卡當地政府相關保育部門都屬於IUCN的會員,並且與政府部門合作整合而非以政黨,因此整合上並沒有太大困難。 會後主持人並邀請全場來賓合照,為這場難得的交流留念;主持人並預告於今日舉辦的第二場演講「為世界保育聯盟在南亞海嘯後所做得努力」,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環境政策]一起加入溫室氣體減量行列! --﹥ 本報訊 2005年環保共識論壇以「您是否贊成立法制定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法令,以順應京都議定書之全球趨勢?」為題,自本月16日起一連5個週日召開共識會議。將有來自全台灣各行各業20位成員投入此次會議,並針對以上主題作出結論。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生效,當台灣因不被國際承認為單一國家,而不列入京都議定書的列管名單時,京都議定書將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關係? 行政院經建會提出的「京都議定書影響評估」指出,我國CO2排放總量相當高,2001年CO2排放總量2.3億公噸,居世界第22位;2002年我國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為3.53億公噸CO2當量。根據環保署資料,2020年我國能源使用CO2排放量可能達到4.6億公噸,約是1990年的4.1倍,如此數據無法讓我們免責,當全球氣候溫暖化之際,我們有責任推動永續發展,回應國際溫室氣體管制的趨勢。 溫室氣體的管制不只是政府擬定相關法令政策,也不單單是被列為耗能產業的鋼鐵、石化、水泥、人纖、造紙等產業所推動節能工作。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涵蓋食(使用瓦斯)、衣(使用合成纖維)、住(隔音板、隔熱板、安全玻璃等建材)、行(汽機車燃燒的汽油、柴油)各層面,都大量使用著石化能源。 再生能源作為替代方案之一,例如台灣本島第一座商業運轉的石門風力發電站在93年底啟動,預估年平均發電量為0.096億度,每年可節約替代燃油約3.3千公秉或燃煤3,819噸,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24噸,但在成本、場地、技術等限制,以及用電需求不斷地增加等因素下,台灣仍以火力發電為主。 一般民眾可透過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減少使用汽機車排放廢氣來響應京都議定書的精神。一方面,汽油、柴油等燃料經過燃燒在能源轉換過程會產生CO2;另一方面也可以間接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因為煤碳、重油及天然氣作為燃料的火力發電,也是二氧化碳產生的一大來源。 京都議定書生效了,此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在溫室效應之下,我們不僅僅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影響者。 ※更多的討論請至環保共識論壇 ◆[生活環境]巴基斯坦強震 死亡人數預估已達4萬人 --﹥ 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2005-10-10 (ENS)-9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北東方向90公里處,發生苪氏規模7.6級的強震,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造成嚴重災情。此次被喻為百年來最嚴重的強震,已造成近4萬人死亡,而在冬季即將來臨的北部山區,至少有450萬人無家可歸。 這場地震毀壞了西北邊境省的6個北方地區,阿扎德查穆和喀什米爾的5個地區,包括巴基斯坦統轄的阿札德喀什米爾的首府穆扎法拉巴得。穆扎法拉巴得的人民遭受重大傷亡。 自從8日早晨最嚴重的地震發生過後,巴基斯坦的地震暨氣象學家已經紀錄超過140次餘震,其中有21次強度都超過芮氏規模5。 山部地區的小村莊和分散的聚落目前都因山崩阻擋所有道路而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僅存一條9日下午開闢的輕型車車道。所有受災區電話和電力管線也都不堪使用。 遭受上8日地震襲擊,情況最嚴重的許多人在過去一年也已經忍受其他的天然災害──去年冬天前所未有的大雨和降雪,緊跟著在2月又有洪水和雪崩。 救援物資和資金於9日從國際社會源源不絕湧入。亞洲開發銀行(ADB)總裁黑田東彥提供1千萬美金,並表示亞洲開發銀行可再大幅增加協助,一切視震災的詳細評估而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0-01.asp ◆[全球變遷]歐洲太空總署CryoSat衛星發射失敗墜入海中 --﹥ 法國,巴黎,2005-10-10 (ENS)-歐洲太空總署8日無法成功發射CryoSat浮冰探測衛星,此枚價值1億4千萬歐元的衛星最後墜入北極海附近,葬身在它未來三年預計要監控的冰海海底中。8日晚上在歐陸俄羅斯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透過「羅克特」運載火箭推進器發射了CryoSat衛星,但衛星發射後與火箭分離的第二階段並沒有成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0-05.asp ◆[生活環境]國際原子能總署及署長獲諾貝爾和平獎 --﹥ 奧地利,維也那,2005-10-10 (ENS)-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國際原子能總署,以及埃及裔的署長埃爾巴拉迪,對他們努力推動建立一個更為安全和平的世界,給予極大的肯定。7日委員會已正式宣佈獲獎人,而埃爾巴拉迪博士在得知他獲得此項殊榮後,他的心情只有「感激、驕傲和希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0-04.asp ◆[生態保育]世界荒野大會 促成新保育團體的設立 --﹥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2005-10-10 (ENS)-上週在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所舉行的第8屆世界荒野大會,推動各國代表針對非洲和世界各地荒野、野生物和人類的保護行動進行合作。第8屆的世界荒野保護會議共有1200名代表出席,會議主題則是針對荒野保護行動中的原住民角色進行討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0-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吳斐竣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張文樺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0-09.asp 作者:謝雯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因自許多因素,諸如氣候變遷、外來種入侵與污染,不過世界保育聯盟(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在1994年與2004年相隔十年發表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都將「棲地喪失」列為降低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原因。紅皮書中,86%的鳥類與哺乳類、90%的淡水魚以及30%以上的海洋生物直接受到棲地破壞影響而陷於滅絕危機。 因此,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都瞭解,要談生態保育,就要先做好棲地保護。然而棲地保護的工作在實行上有一定困難,譬如說哪一塊區域需要保護,保護的範圍多大,而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這些都是在國際會議中屢屢被提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在近年來有了新答案。 加入生態系與永續管理的新觀念 生物多樣性公約中除了物種與遺傳多樣性,也規定著生態系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的保護,「生態系」(ecosystem)指的不僅是單純的生育棲息地,而是考慮到整個生物族群、以及此物種生態史中,不同時期需要不同棲地與生態條件。以候鳥「棲地保護」來說,保護區不只是單單保護候鳥棲息的水塘,而要保育整片溼地系統。更進一步說,還要保護候鳥遷徙路線上的所有溼地,以及北方的生育地,才能作到完善的棲地保護。 世界人口持續擴張與開發,不但侵擾自然的生態系,也造成棲地破碎化與棲地的破壞。然而在許多地方,地方居民早已經和環境形成共生關係,要維持傳統的共生關係,避免因人口膨脹與隨之而來的開發需求造成生態的崩毁,於是,「人」的角色也被引入生態系來思考。在國際間慢慢由「保護區」這種圈地保護方式,轉而對棲地採取永續管理的方向,同時顧及生態、社會和經濟面,各地也逐漸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永續棲地保護方式,譬如社區林業、永續林業經營、環境信託或居民共管的保護區模式等。 在這當中,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展出來一個「生態系為基礎的管理」(EBM,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模式而日益盛行,這是一種永續漁業利用方式,期望藉此減少商業漁業行為對海洋生態系造成的衝擊破壞。這個概念也開始延伸引用在其他的生態系上,以利於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間的折衝。 國際間保育講求合作結盟與跨界利益 國際間一直有許多國際公約與組織從事棲地保護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國際公約是溼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與世界襲產公約( WHC,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國際機構有聯合國環境署的世界自然保育監測中心(WCMC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而國際非營利組織方面就是世界保育聯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這些名單與過去十年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現在國際間更願意彼此合作,尋求共同目標與跨界利益。 舉溼地公約為例,在1999年第7屆締約國大會時,公約組織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national)、世界保育聯盟和國際濕盟 (Wetlands International)締結為公約的夥伴關係。後續幾年又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移棲物種保育公約組織(CMS,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以及一些區域性的溼地保護組織結盟,甚至在2004年與私人企業法國愛維養(EVIAN)礦泉水公司簽署了合作計畫。 類似這種縱橫國際、區域與國家各個層次,跨越政府、企業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結盟合作關係,儼然已成為國際生態保育組織的發展趨勢,更遑論是地區性小型的棲地保護計畫,更需要私人企業與政府的金錢奧援。不過這樣的發展,也許是基於全球化影響下,生態保育的破壞力更難以阻擋的緣故。 全球化隱藏棲地與生物多樣性危機 拿稻米來說,因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因素,主要的稻米生產國有了廣大的市場,便擴大原有的稻米生產區域。擴大的結果,使得原本是生態豐富的自然區域,都變成植被單調的稻田,原本自然棲地保有的生態系與物種多樣性隨即喪失。甚者,因為灌溉水資源的需求而建造水壩與水道工程,連帶破壞了內陸水域與淺山森林生態系。類似狀況也出現在歐盟補貼政策下的糖業,以及在中南美洲企業化經營的咖啡產區。 國際間對抗全球化的議題面向紛雜,以致生物棲地喪失的議題並不受到關注,然而還是有許多抗議行動與棲地保護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機農業與公平貿易的呼籲。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排除條款中,雖規定有禁止補貼以促進永續農業的綠色條款,但消極的規定並無法遏止大規模的農作物種植對棲地的持續壓力。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針對永續農業與農業棲地管理的前景,都受全球化的衝擊。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活動]2005桃園溼地賞鳥節-內海深度文化之旅 --﹥
時 間:10月15日、16日、22日、23日,共四梯次;8:30~16:00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桃園縣大園鄉擁有大片防風林和溼地,除了提供留鳥棲息環境,每年春、秋時候更是吸引數以萬計的侯鳥在這兒歇腳,是一座自然生態教育館。 詳情請參閱 http://ctrl.tycg.gov.tw/cgi-bin/msg_control.cgi?mode=viewnews&ts=4330c170:4f22&theme=&layout= ●[研討會]「2005空氣品質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
時 間:11月1、2日(二、三) 08:30-17:00 為昭示高雄市政府對空氣污染防制與空氣品質永續發展之關注,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於11月1日至11月2日假國立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演講廳舉辦「2005空氣品質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歐、美、日、亞太地區及台灣等專家學者與會,並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技術交流及經驗分享。 詳情請參閱 http://211.22.206.188/kaoh ●[研討會]山坡地管理人員專業訓練及實務研討會(中部地區) --﹥
時 間:10月18日(二) 山坡地管理理念、執法策略、執法方式及工作重點,由原來的「被動受理」、「事後收尾」改為「事前協助」、「事中輔導」及「事後維護」,朝較積極之「預防管理」方向發展。本研討會課程內容除講授新修(增)訂之水土保持相關管理法規外,並將「預防管理」理念融入課程中,期有效增進山坡地管理,達到國土保安目標。 詳情請見 http://www.swcb.gov.tw/System/SubSYS/News/Read_Detail.asp?AutoID=342 ●[徵人]小米格魯找主人 --﹥ 流浪的小米格魯找主人,約六個月大,應為純種,現暫居於南港中央研究院附近,急待有心人士認養.意者請洽:林老師 minyag@gate.sinica.edu.tw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楊小姐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