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8.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9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
自然影像徵件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國際環保新聞周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看守台灣協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中外對話
 
  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 = 環境、文化、經濟「災害重見」
【相關連結】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總說明
環保團體:馬劉政府正在趁火打劫
 台灣農陣:重建條例三大缺失
原促會:重建條例缺乏原住民參與機制

立法院內緊鑼密鼓的召開臨時會,要在3日內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 ,立法院門口則聚集民間團體對草率立法表達抗議之聲,他們訴求「反對草率立法、災民參與、資訊公開、反對賤賣國產」,認為條例施行後將帶來環境、文化、經濟三大災難,希望政府能到災區辦理聽證會。

綠黨潘翰聲直言,「政府救災沒效率,搶錢卻很快,這個條例根本只要2條:撥1000億、政府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詳細內文

 
  生態工作假期:服務型經濟下的幸福產品
作者徜徉在生態工作假期中

作者:黃啟翔(生態工作假期志工)

處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檢視一下我們共同生存的這個世界,可謂苦樂參半、福禍相依。我們擁有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和通訊網絡,普及的教育和醫療體系,豐富的藝術創作活動,多樣化的商品與服務,在自由貿易與跨國市場的推動下,世界各國逐漸形成一個越來越密切的國際社會,從正面觀察算是繁榮幸福。

而在同一個地球裡,全球環境變遷與生態破壞,導致越來越嚴重的自然災害,過半數地區的政府仍舊獨裁專制,使人民處於艱困或恐懼之中,經濟發展的偏頗失衡,導致全球貧富差距的擴大,增強社會的動盪不安,加上功利思想與偏重物質文明的風氣瀰漫全球,讓世界文明陷入膚淺或虛無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們需要志願、智慧與行動,對各項挑戰給予最適切的回應!

詳細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持續關心「八八水災」後續消息:據農委會統計,農業災情增加為158億,同時逾5,000頃農田流失,這在糧食自給率逐日下降的今天,攸關乎國家安全的農業,需要更多實質的協助,並非僅關心硬體建設的《農村再生條例》而已。此外,面對屏東縣林邊鄉仍淤積大量泥土,雖然總統馬英九指示水利署協助在兩天內清除,但有學者諫言,該問題需由中央前進指揮所接管,除了大規模地以專業機具清運汙泥,同時還要同步展開防疫作業,否則接下來的疫情可能比水災更可怕。而在南市的海岸線,則成了垃圾海岸,短短200公尺共撿拾了近萬個塑膠袋,估計安平港以南海岸線超過10萬個廢棄塑膠袋垃圾,數量相當驚人。

氣候預警再全球暖化的今天愈益顯的重要,除了台灣目前有「八八水災」的切身之痛外,加拿大也在日前龍捲風的災害中,傳出一兒童死亡和數百房屋遭到破壞的嚴重情況,該國各界接呼籲改進預警系統。而災害之後的處理,也考驗著政府的施政能力;以汶川大地震而言,竟然傳出賑災款建辦公樓,而部份災民仍住危樓中,災民們對賑災款沒有落實運用感到極度的不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借刀殺人的強制遷村
hspace=6

作者:潘翰聲(台灣綠黨發言人)

政府與政客長期製造環保界和原住民的假性對立,包括馬告國家公園、石門水庫等議題,災區原住民將在今天(26日,週三)早上前往總統府抗議,依循全球綠色憲章「尊重多樣性」與「生態智慧」的核心價值,我們關心環境的朋友,必須要站出來做原住民的後盾團結起來。

真正核心的課題是,山區的開發者是誰?許多肇禍的漢人偏偏將原住民推到第一線……詳細內文

 
 
  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 = 環境、文化、經濟「災害重見」
本報2009年8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劉育珊報導

25日,立法院內緊鑼密鼓的召開臨時會,要在3日內草率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立法院門口則聚集了來自災區的災民、原住民、人權、環保、土銀工會等團體對草率立法表達抗議之聲,他們訴求「反對草率立法、災民參與、資訊公開、反對賤賣國產」,認為條例施行後將帶來環境、文化、經濟三大災難,希望政府能到災區辦理聽證會。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管碧玲、黃淑英,也前往表示關切,表示黨團不會草率加碼。

綠黨潘翰聲直言,「政府救災沒效率,搶錢卻很快,這個條例根本只要2條:撥1000億、政府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表示,重建條例排除眾多環境保護機制,將造成土石流災難,強制遷村會帶來文化災難,而出售政府所持有事業股份則是趁火打劫,恐導致金融災害。

災區部落:重建主導權應回歸部落

泰雅族牧師歐蜜偉浪轉達災區部落的心聲,他表示南方部落重建聯盟、那瑪夏鄉達卡瓦自治會均希望同村的村民能夠集體收容,且政府決策過程應公開、重建委員要有災區代表,讓主導權回歸部落。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代表則表示,水災讓我們看到「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最弱勢的人連發出聲音都沒有,部落民眾安置分散,使原村落體系瓦解,有的部落連一台電腦都沒有,偏偏政府對於災後重建又無民主機制,她強調重建應該注意原住民文化消失危機。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表示,921地震時,台灣很多社區參與機制開始啟動,社區概念開始浮現。921時規定重建委員至少要有5民災民代表,遷村要尊重受災戶意願,而現在的條例草案則將災民排除於重建決策機制之外。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律師代表賴中強質疑,「921是地震,88是水災,兩者都要重建,有何不同?」

瓦解台灣維生生態系統 累積下次災難能量

廖本全表示,這個條例不但反經濟,且造成社會不公義,將瓦解台灣環境。「災害重建條例根本是對一個無能政府授予至高無上的決策權力!」從國土生態的角度來看,災後重建條例將使台灣維生生態系統瓦解,安置災民的土地排除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環境影響評估法、水土保持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之限制,根本是對環境保護徹門、對開發不設防,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的公共工程將累積成為下次災難的能量。

以救災之名 賤賣國產

土地銀行工會代表也到場抗議,反對「假救災之名,將國產賤賣陸資」。土銀在2009年7月底盈餘已達65.79%,是台灣公營、民營行庫之首,921地震時土銀借政府500億,今天政府卻要以400億賤賣土銀40%股份,按土銀目前每年盈餘繳庫80億,5年盈餘就足夠了,工會堅決反對假救災之名,行圖利財團、陸資之實。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921地震時,重建經費來源為縮減開支、舉債,而88水災時政府卻以出售政府所持股份事業、舉債來籌措,這將造成經濟浩劫。

重建經費再加碼?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災後重建條例排除現行條款,行政院連現有的法律都搞不清楚。綠黨潘翰聲則對民進黨團草案版本提出質疑「國民黨提1000億,民進黨加碼2000億是什麼意思」,立委管碧玲表示他個人反對民進黨加碼,但是黨團仍未討論,立委黃淑英則表示不會草率加碼。

Top

 
 
  生態工作假期:服務型經濟下的幸福產品

作者:黃啟翔(生態工作假期志工)

作者徜徉在生態工作假期中處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檢視一下我們共同生存的這個世界,可謂苦樂參半、福禍相依。我們擁有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和通訊網絡,普及的教育和醫療體系,豐富的藝術創作活動,多樣化的商品與服務,在自由貿易與跨國市場的推動下,世界各國逐漸形成一個越來越密切的國際社會,從正面觀察算是繁榮幸福。而在同一個地球裡,全球環境變遷與生態破壞,導致越來越嚴重的自然災害,過半數地區的政府仍舊獨裁專制,使人民處於艱困或恐懼之中,經濟發展的偏頗失衡,導致全球貧富差距的擴大,增強社會的動盪不安,加上功利思想與偏重物質文明的風氣瀰漫全球,讓世界文明陷入膚淺或虛無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們需要志願、智慧與行動,對各項挑戰給予最適切的回應。

幸福經濟才是關鍵

諸多全球性困境的解決途徑,可以從教育層面與政治層面著手,而最重要的癥結可能是在經濟領域和產業模式。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能源的浪費,與我們過度消費和不當生產有關;經濟資源分配的日益不均,則來自現有經濟發展模式結構上的缺陷;當經濟資源豐厚的資本家,又可以透過各種手段干擾政治領域的政策與管理時,同時也造成了政府的腐敗與失能。所以要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勢必需要發展一種照顧更多面向,更周延妥善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別於現存一味追求利潤積累和效能提升的產業慣性,回歸經濟發展的本質,是為了增進生活的福祉,不關照生態、社會與文化的經濟,則何以能增進生活福祉呢?

生態工作假期提供了特殊的休閒體驗,也回饋環境形成服務型經濟。圖為2009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

姑且將這一種更周延妥善的經濟發展模式,名之為服務型經濟,其宗旨不僅在增加利潤,而更在增進幸福,千百種可以應用的產業裡,筆者所從事也較為熟悉的乃為旅遊業;在此便以旅遊業為例說明。

台灣的面積不大,但是位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交界處,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區,本身又屬於地形與生態多樣的高山島嶼,若加上南島語族與漢民族在台灣所開展出來的文化內涵,在旅遊資源上可算是具備國際水準,不亞於面積相仿的瑞士、哥斯大黎加等。可惜目前多數的旅客與業者,除了對珍貴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缺乏認識,甚至因為旅遊習慣的求快求多,導致大量的不當開發和削價競爭,回過頭來影響旅遊品質,整個供需體系成了惡性循環,往往把一些原本很美麗很特殊的景區或資源給毀壞掉,如在四面環海的澎湖,珊瑚礁與潮間帶,在四面環山的南投,原始林與山坡地,都可以舉出被大量毀壞的案例,最後讓當地的觀光產業品質降低。

生態旅遊先行者應為旅遊業者

被譽為美麗之島的台灣,若想發展基於服務型經濟思維下的生態旅遊,先行者應當是旅遊業者,提供深度欣賞或體驗的遊程,考慮對生態和文化的衝擊,並盡可能對旅遊當地社區產生回饋,形成在地產業,培養優質人才,減少城鄉差距和人口集中的問題。這樣的遊程並不必然需要高價,而主要是旅遊業者勇於突破慣性的勇氣,和更通盤考量的專業規劃,目前這樣的業者和旅遊產品仍屬稀少,還有待更多人力與資源的投入。

當有越來越多旅遊產品能帶給旅客更多感動和收穫時,生態旅遊的發展關鍵就在旅客本身的選擇,近年來旅客對旅遊的品質和多元化訴求其實進步得很快,也帶動了諸如單車、攝影、登山旅遊等的熱潮,如果繼續發展深度旅遊,不僅對旅客來說選擇更多品質更佳,也同時會影響旅遊業者整體的經營方向,從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由於觀光資源便是生態與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還能更加珍惜地去保護與復育它。

生態工作假期增添大地的美麗

深度體驗當地且回饋當地的旅遊方式。圖為2008台南七股生態工作假期生態旅遊裡有一種特殊形式可稱為工作假期,參與者隨著志願與興趣,將自己的假期獻給各種不同的公益活動,兼有志工服務與旅遊雙重的內涵。工作假期遠比一般欣賞自然生態或認識民俗文化之類的遊程,更貼近服務型經濟的精神,是一種利他又利己的旅遊。既然是「工作」假期,當然無法像一般遊程食宿舒適、輕鬆愜意,恐怕還需要勞心勞力,也就和現存主流的旅遊習慣距離更遠,但是帶給旅客的啟發和價值也會更多。 

筆者曾經參加過一次環境資訊協會所舉辦的陽明山工作假期,在清新的山林中拔除過度生長、影響其他物種生存的某種植物,大夥弄得滿身淤泥、汗流浹背,可是卻擁有一般旅行走馬看花後所沒有的充實感。作為旅遊業的一員,推廣生態旅遊和服務型經濟是畢生的職志,類似工作假期的方式,希望在未來能讓更多的旅客認同並參與,也希望更多有熱情的朋友一起來投入生態旅遊的行列。

 「妳摘下了花瓣,卻摘不下花的美麗」。美麗,應該成為動詞,是吧?

Top

 
 
  農業災情增加為158億 逾5,000頃農田流失

摘錄自2009年8月25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風災造成的農業災損仍然持續增加,農委會公佈截至25日止的最新的農業災損統計資料,全台農損金額達到158億元!農田流失及埋沒的災情最慘重,有高達5,140公頃農地流失,損失金額45億7千多萬。其中,屏東縣農田流失情況最嚴重,高達1,562公頃良田遭洪水沖毀;高雄縣和嘉義縣農田流失面積也都超過1,000公頃。

農作物損失金額44億5千多萬,有7萬4千多公頃農田受災,平均損害程度大約27%,換算無收穫面積是2萬多公頃。漁產損失41億7千多萬,全台有6千9百多公頃養殖魚塭受災,淺海養殖損失面積也達2千2百公頃。

畜禽災損金額則是14億8千多萬,豬隻死亡頭數超過14萬頭,雞隻死亡611萬隻,鴨死亡154萬隻。林產損失總計有2億3千多萬,林木損失超過2千5百公頃。

Top

 
 
  學者呼籲林邊汙泥塞爆 中央應接管
摘錄自2009年8月25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八八水災發生至今,屏東縣林邊鄉仍堆積著超過1公尺的大量汙泥,馬英九總統24日指示水利署協助在兩天內清除。台大教授、水利專家李鴻源24日沉痛呼籲,屏東縣政府無法處理這個大問題,中央必須接管!

李鴻源表示,林邊地層下陷已經到了海平面以下3公尺,這次災情如此嚴重,一定是海堤有了破口,這個破口不趕緊防堵,下一個大潮一來,又要釀災,颱風季還沒過去,林邊危機只有2、3星期的時間可以處理。

李鴻源指出,林邊應該由中央前進指揮所接管,才能大規模地以專業機具清運汙泥,同時還要同步展開防疫作業,否則接下來的疫情可能比水災更可怕。他表示,「人力密集」不是辦法,用對機具與專業團隊進駐,才能解決林邊的問題。

水利署則表示,由於目前林邊的汙泥含水量較少,與含水量豐沛的河川淤泥不同,仍較適合以「人力密集」的方式,輔以鏟土機、挖土機來清理較有效率。

Top

 
 
  塑膠袋滿佈 黃金海岸成垃圾海岸

摘錄自2009年8月25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莫拉克颱風過後,南市海岸線成了垃圾海岸,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的志工在黃金海岸北側沙灘,短短200公尺共撿拾了近萬個塑膠袋,估計安平港以南海岸線超過10萬個廢棄塑膠袋垃圾,數量十分驚人。

長期從事海灘廢棄物監測的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23日下午在台南市黃金海岸北側的四鯤鯓沙灘進行每月1次的監測。社大自然學程講師晁瑞光表示,當日共清出9,622個塑膠袋,塑膠材質的物件幾乎佔滿了沙灘,約佔垃圾總量的97%左右。

晁瑞光說,以此估計,從安平港南邊沙灘算起至二仁溪出海口的海岸線長約5.5公里,絕對超過10萬個塑膠袋垃圾,數量十分可怕,由於塑膠製品只會碎裂並不會分解,已嚴重危害環境,全民督促政府執行限塑政策已刻不容緩。

Top

 
 
  龍捲風毀屋傷人 加各界籲改進預警系統

摘錄自2009年8月26日大紀元報導

針對8月20日,龍捲風襲擊安省南部並造成一兒童死亡和數百房屋遭到破壞的嚴重情況,加拿大政府官員和有關專家呼籲改善國家預警系統,以便更有效的通知市民,並幫助他們做好預防準備。同時,加拿大紅十字會呼籲政府建立一個高效的風暴(龍捲風)的應急體系,以有效的幫助受災家庭。

旺市市府主管傳媒的經理哈洛斯(Ted Hallas)告訴大紀元,在龍捲風的襲擊中,旺市有600個家庭的房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38家(最初報導為44家)房屋遭到了嚴重破壞,面臨被拆除的可能。跟據旺市政府發佈的消息,加拿大保險局直到週一仍未對遭受龍捲風損毀的房屋做出保險評估。

在龍捲風襲擊中,杜鹹地區的一位參加夏令營名叫歐文•麥克弗森(Owen MacPherson)的11歲小男孩被龍捲風捲起的碎片不幸擊中而亡,其他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和接孩子的父母被碎片不同程度的擊傷。

據紅十字會發佈的消息,雖然龍捲風災後的清理工作在有序的進行著,但是在受災嚴重的地方,受災居民對公共設施的使用卻很難及時獲得或受到限制。

加拿大紅十字會呼籲,聯邦和省政府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龍捲風災情應急體系。這個體系應該把受災家庭的臨時居住、遭到龍捲風破壞的房屋的保險評估及修復或重建,納入優先考慮的範圍。

根據加拿大環境部目前的預報政策,正常情況下,在龍捲風到達地面以前,加拿大環境部不會發佈龍捲風的預警。

加拿大環境部解釋說,上述龍捲風預警體制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避免給加拿大環境部造成「狼來了」的負面影響。環境部認為,上週四嚴重襲擊安省杜鹹地區(Durham)的龍捲風預警是一次「非同尋常」的龍捲風預警,即是在龍捲風襲擊地面以前半小時的非常規情況下發佈的。

據加通社報導,總部位於多倫多的風暴監督中心的羅賓遜(Mark Robinson)表示,目前的預警系統的關鍵問題不是何時發佈預警,而是怎樣發佈。「環境部在發佈預警方面做得很好,但問題是,沒有適當的機制,令每一個市民知道預警並做好預防。」

安省省長麥堅迪(Dalton McGuinty)週一表示,當局應該採取措施改進天氣預警系統,以便對有巨大破壞力的惡劣天氣,比如龍捲風和嚴重風暴,做出更有效的預報。預警系統應該更有效通知市民,使所有人能了解到預警,以便做好預防。 。

Top

 
 
  四川賑災款建辦公樓 部份災民仍住危樓

摘錄自2009年8月26日大紀元報導

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可能80%左右的地震捐資進入了政府財政專戶」,引起國內外廣泛的討論。一位民眾8月24日上網爆料,四川省都江堰市龍池鎮目前正在興建南岳村村委會豪華辦公大樓,就是由地震捐款建造的,災民們對賑災款沒有落實運用感到極度的不滿。

這位在網路爆料者從建築工人聽到,都江堰市南岳村村委會辦公大樓建成後,還將有小橋流水等「美景」;建築工人還透露,僅砌一間廁所就要花近50萬人民幣,該村委會建得像四星級賓館,但是怎麼也想不到它是由地震捐款建的。該網民同時表示,距村委會150米遠的農民依然住在被5.12地震毀壞的危樓裡。

住在都江堰紫坪鋪紫坪村的呂先生表示,他離南岳村只有3至4公里遠,對那兒很熟悉,南岳村的住戶大概有300至400人,蓋這麼一座豪華的村委會辦公室,得上千萬,尤其用的是賑災款,所以各村民都很不舒服。災後重建應撥款下來,但政府有扣押,比如說,家有死人要補償沒補償、不能在原址重建的補償款扣押不發、有的農民不知修房有補貼,等搞清楚了,政府說錢沒了。

災後重建分為3個部份,呂先生指出,一為統規統建,每人35平方米;二為統規自建,每戶補貼16,000元;三為原址重建,每戶補貼16,000元。後兩者超過部份可貸款,3年免息,但最高貸款以6萬元為限。不過要建好了才能領補助款,對這部份村民大致還能接受,就是對挪用賑災款蓋豪華的政府辦公樓,人民無法接受。

呂先生進一步說:「這次災後重建,當地政府是有扣一部份賑災款,做他們的辦公樓、基礎設施,政府在災後重建上肯定是占了很大的便宜。救災款沒有用在實處,就是農民沒有受益多少,倒是把政府的設備、基礎設施都建得相當好,大家對政府的看法也有很多不滿意。」

對於政府用賑款建豪華辦公樓,有網友感慨地說:「以後再有啥大災大難,有多少群眾還願意拿出自己的血汗錢給國家建面子工程?」 。

Top

 
  論壇:借刀殺人的強制遷村

作者:潘翰聲(台灣綠黨發言人)

行政院版災後重建條例第十二條的強制遷村條款,毫無災民參與的配套措施有違憲之虞,更明顯違反聯合國禁止歧視、災民充分知情和適當參與管道、救災及重建過程中須有人權監督機制,等國際社會之救災及重建三原則。而條文前半所謂「就災區安全堪虞或違法濫建之土地,劃定特定區域」,原本在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條就有劃特定水土保持區的規定,以復育須特別保護者之環境敏感土地,政府十幾年來不做,趁這次災情震懾民眾之後大力推動,則是假借環保團體的手大刀揮向原住民。

政府與政客長期製造環保界和原住民的假性對立,包括馬告國家公園、石門水庫等議題,災區原住民將在今天(26日,週三)早上前往總統府抗議,依循全球綠色憲章「尊重多樣性」與「生態智慧」的核心價值,我們關心環境的朋友,必須要站出來做原住民的後盾團結起來。

真正核心的課題是,山區的開發者是誰?許多肇禍的漢人偏偏將原住民推到第一線。經建會曾在2004年做過山地利用調查研究,海拔500公尺以上226億元的產值,原住民只佔70億元左右。更不用說退輔會所佔據大片的清境農場等高山森林遊樂區,許多都已經轉包給民營財團,為什麼不還給國家?還給原住民?還給大自然?最應該立刻遷下山的,是政府帶頭破壞環境的開發行為。

而山區4公尺以上的產業道路,長達8,850公里,等於22條中山高,這就是漢人農業上山的癌細胞路徑。馬英九要把原住民遷下山,請先收回中橫復建的支票,並仔細評估阿里山公路復建的利弊與效益,把阿里山鐵路送給財團並偷渡飯店開發案的BOT也該立刻叫停。

很多原住民對傳統領域環境資訊的瞭解,可以和GIS科技相結合,透過資訊公開的方式來作為討論基礎,並形成共識。在這樣的條件下,讓原住民從環境調查與規劃階段就參與災後的部落重建,因為過去政府與專家由上而下「英明」的遷村,早就製造屏東霧台鄉新好茶部落在這次風災全毀等不勝枚舉的災難。

國民黨版粗糙、暴力的災後重建條例,萬萬不可在短短兩天半之內,吵一吵就強渡關山,不僅是為了護衛台灣寶貴的原住民文化多樣性,也是為了捍衛台灣的山林。

※本文轉載自作者個人部落格「為地球嗆聲」,原發表自8月26日自由時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易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