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5.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環資10年線上問卷調查
募集無線小麥克風、鐵力士架!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其實, 我並不認為原住民有什麼生態智慧, 每次聽到有人講這些, 我就會覺得頭痛. 但是, 我承認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 原本就會累積出一套和山或海互動的機制.姑且不談什麼漢人或原住民, 所謂的農林漁牧或狩獵, 採集.. 過程中都會有累積. 不然, 農民曆或農人朗朗上口的節令, 俚語, 不也都是所謂的生態智慧嗎? 或許用生活經驗比較貼切一點.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飛呀,小白燕

作者:唐炘炘

5月,剛到這個新公司報到。公司位在台北縣的工業區,沒有華麗現代的辦公大廈,而是灰黑、精壯有力的工業大樓,就連我們上下班搭乘的電梯也是超大號的貨梯。

有一天,正當我站在大門口等待搭乘緩慢、沉重的貨梯時,耳邊竟傳來幾聲彷彿來自天國的聲音。回頭一看,騎樓的屋簷下,有一窩出生不久的小燕子正拼了命的張嘴嘶吼。後來才知道,這條街的屋簷下,幾乎每隔50到100公尺,就有一個家燕的窩,儼然是條「燕子街」!從此以後,這個工業區不那麼冷酷了,我的上班生涯也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每天上下班與午休時間,我總會站在鳥窩下,觀看窩裡上演的家庭倫理親情大戲:有的窩裡親鳥正熱切的蹲著孵蛋;有的窩裡只見幾張黃澄澄的大嘴等著吃;有的窩裡小燕子已經在伸展翅膀,準備學飛了。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皮卡丘毛毛蟲
作者:楊家旺

一本小說,不一定完全小說,也可以有其散文和詩的部份。甚至,一本小說,不一定總要以看小說的心態和方式看它,可以將一本小說當成散文來讀,或當成一本詩集來唸。對作者來說,一部作品的創作很可能很單純地就是創作,創作時不見得心中有小說、散文或詩集的框框。很可能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小說、散文或詩集皆不足以定義它的類別。

昆蟲觀察也是如此,觀看或拍攝一隻昆蟲,一般人往往會有「固定的角度」。以蝴蝶來說,當蝴蝶攤開翅翼時,拍攝的角度往往是俯視,拍到的照片完美符合圖鑑需求,呈現出翅背的圖紋。若是蝴蝶停憩時的翅翼合攏,這時的拍攝角度便會換成平視,從蝴蝶的側面看去,完整呈現了翅腹的圖紋。觀看蝴蝶難道沒有其他角度?沒有其他可能性嗎?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台大附近的加羅林魚木
作者:林柏昌

台大附近巷弄間溫州公園旁的這一棵加羅林魚木頗負盛名,多年來陸續收到不少朋友相關描述與拍攝分享,只是一直無緣與衝動前往一探,昨天再次接獲朋友MAIL分享正值盛開,上午授課後邀約友人專程前往,現場目睹兩人驚嘆連連,整樹的花海實在讓人嘆為觀止,百聞不如一見哩!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小樽之詐!大淚光!!──日本見學系列之9
作者:munch           

           

照片會騙人!

精確的說,照片只呈現一個角度的視野,當來到北海道小樽,發現巨大的差異!

尋找所有介紹網站,小樽的標準風景照,永遠是倒影著磚造倉庫的古老運河,在燃著煤油燈的橘黃夜色,讓小樽美麗的舞了起來。 於是,小樽的畫面是唯美的,甚至應該是一座轉著任何街角,都是運河倒影的浪漫小港都。 但是,進入小樽,第一眼的畫面讓人驚嚇,這是小樽嗎?精采內文

 



 
  飛呀,小白燕

作者:唐炘炘

5月,剛到這個新公司報到。公司位在台北縣的工業區,沒有華麗現代的辦公大廈,而是灰黑、精壯有力的工業大樓,就連我們上下班搭乘的電梯也是超大號的貨梯。

有一天,正當我站在大門口等待搭乘緩慢、沉重的貨梯時,耳邊竟傳來幾聲彷彿來自天國的聲音。回頭一看,騎樓的屋簷下,有一窩出生不久的小燕子正拼了命的張嘴嘶吼。後來才知道,這條街的屋簷下,幾乎每隔50到100公尺,就有一個家燕的窩,儼然是條「燕子街」!從此以後,這個工業區不那麼冷酷了,我的上班生涯也開始變得有趣起來。每天上下班與午休時間,我總會站在鳥窩下,觀看窩裡上演的家庭倫理親情大戲:有的窩裡親鳥正熱切的蹲著孵蛋;有的窩裡只見幾張黃澄澄的大嘴等著吃;有的窩裡小燕子已經在伸展翅膀,準備學飛了。

突變的白色燕子

一天早上,正當我一邊停機車一邊抬頭看著公司隔壁的鳥窩時,發現黑黑的小鳥群中有個白白的顏色,心想可能有小鳥要大便,將屁股轉向巢外,因而露出了白色的肚子。但看牠解放完畢轉回了身,顏色卻還是白的!定睛看了看,天啊,是一隻白色的小燕子!一隻突變的白子!從沒見過白子鳥的我,簡直無法置信,看了很久,才確定牠真的是一隻燕子。此後,我的觀察重點就放在這一窩鳥。


↑突變的小白燕

不離不棄鳥爸媽

窩裡的小白(不知不覺就叫牠小白了)與其他兄弟姊妹相比,顯得非常突出,不知鳥爸鳥媽看到蛋裡冒出了一個白色的孩子,心裡作何感想。不知鳥爸鳥媽會不會認為白子是妖魔(只有人類才會這樣「疑神疑鬼」好唄),或是覺得白色是不健康的代表,而想讓牠自然淘汰呢?正這樣想時,鳥爸鳥媽「咻」一聲飛回巢邊,賞給了小白一隻肥蟲。見到這一幕,我覺得好感動,心中不禁浮起「不離不棄」這四個字。

不過,小白的體型明顯較為嬌小,經常擠不過身寬體胖的其他兄弟姊妹,無法搶到最佳的餵食位置,得到食物的次數稍微少了一點(根據非科學、非全面的我的觀察紀錄)。看著巢中歇斯底里的索討聲,與一張張充滿慾望的大嘴,我驚覺到,原來生存競爭從窩裡就開始了啊。

遲緩兒小白

不知道是不是顏色的關係,小白看起來總是嬌弱而幼稚。窩裡有隻大塊頭(應該是吃到最多食物,發育最快的)羽毛已經長全,換上了優雅的黑色禮服,不時站在窩邊伸展翅膀,一副「翅膀硬了想飛」的模樣。相較於大塊頭儼然即將畢業出社會闖蕩的模樣,小白卻好像還在唸幼稚園小班,穿著白色的破爛汗衫,流著鼻涕玩泥巴。

幾天後,我發現大塊頭不在窩裡,猜想應該是離巢去試飛了吧,其他兄弟姊妹也在巢裡騷動著,似乎對飛行躍躍欲試。嗯,這窩小燕子離巢的日子不遠了,但是小白怎麼辦?我未曾見過小白撲過一次翅膀,一副怯生生的、需要照顧的嬰兒樣,怎麼趕得上大家的學習進度呢?未曾聽說鳥類世界有「延畢」制度,小白,加油,趕快長大呀~

小白不敢飛

離巢的日子終於來了。兩天後的早上,我騎車到了公司門口,聽到急切、連續的小燕子叫聲,抬頭一看,竟是小白站在公司大門的鐵欄杆上呼叫!怎麼搞的,小白怎麼會在這裡?跑到窩下一看,窩裡已經燕去巢空了,原來大家都離巢去學飛了。小白因為還不太會飛,所以被大家拋棄?

 
↑小白(黃色圓圈處)站在公司門口


↑小白緊張的左顧右盼

忽然,兩隻大燕子飛進了騎樓裡,鳥爸鳥媽來了,啊~果然還是不離不棄。小白似乎受到刺激,振了一下翅膀,但馬上落到對面的樑上。偶爾拍拍翅膀,好像要飛,但腳還是緊緊的抓著樑。鳥爸鳥媽不斷繞著圈圈,以優雅的飛行姿態滑進騎樓,在小白身邊飛來飛去,同時發出成熟、穩重的啾啾聲。小白一看到爸媽飛近,馬上習慣性的張大嘴巴,以為又有食物可以吃,但是這次爸媽沒有帶食物來,爸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飛近小白身邊,一聲又一聲的對牠說話。我想鳥爸鳥媽應該是在鼓勵小白:別怕,勇敢的飛吧(一切都是我的想像,說不定是在罵牠不成材)。然而,小白只是不斷的尖叫,或張大嘴要吃,像個耍賴的孩子。


↑小白拍了拍翅膀,還是不敢飛


↑爸媽來鼓勵小白飛,牠卻張嘴要食物吃

小白飛了!


↑小白起飛

也許是鼓勵終於起了作用(也許是爸媽終於撂下狠話),在鳥爸鳥媽飛離小白身邊時,小白忽然跟著展翅飛了起來!雖然飛得歪歪斜斜的,但牠還是飛了。鳥爸鳥媽陪伴在牠身邊,三隻鳥一起向前飛去。興奮莫名的我跟著牠們飛行方向追了出去,但是小白在大樓轉角處轉彎,我失去了牠的蹤影。


↑爸媽護衛著小白,一起向前飛去

小白,希望還能見到你

那天之後,我經常注意公司附近的電線桿、大樓窗台、招牌等地,希望能看到小白的身影,但卻從來沒有發現過。不知離巢後的小白是否繼續順利長大、學會了飛行、捕捉食物?

9月,秋風吹起,燕子街上的燕子們都已經飛回南方了,留下一個個無聲的鳥巢,和靜止的天空。小白,希望你已經是飛行高手了,可以跟著爸媽飛越廣闊的海洋,回南方的故鄉渡冬。也希望你的一身白衣,不會讓你成為其他燕子眼中的怪胎,能夠如願的找到伴侶。也許明年春天我會見到你,在這燕子街的某個屋簷下建造自己的窩,忙進忙出的餵養你的下一代。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皮卡丘毛毛蟲

作者:楊家旺

2008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頒給了柯恩兄弟導演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這部電影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的長篇小說《險路》,同時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撰寫文章的此刻,我已看過《險路勿近》這部電影,卻還沒看過《險路》這本小說。

不過,相反地,戈馬克.麥卡錫在台灣的另一中譯本小說《長路》(The Road),我看完了,卻還沒看過被改編成的電影《末路浩劫》。《長路》是一部特別的小說,我選擇以閱讀散文的心情來閱讀這一本小說;同時以閱讀詩的方式來閱讀故事裏父子的對話,父子對話時,文字儉約、引號省略、詩一般排列,有一種獨特的、詩的味道。

一本小說,不一定完全小說,也可以有其散文和詩的部份。甚至,一本小說,不一定總要以看小說的心態和方式看它,可以將一本小說當成散文來讀,或當成一本詩集來唸。對作者來說,一部作品的創作很可能很單純地就是創作,創作時不見得心中有小說、散文或詩集的框框。很可能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小說、散文或詩集皆不足以定義它的類別。

昆蟲觀察也是如此,觀看或拍攝一隻昆蟲,一般人往往會有「固定的角度」。以蝴蝶來說,當蝴蝶攤開翅翼時,拍攝的角度往往是俯視,拍到的照片完美符合圖鑑需求,呈現出翅背的圖紋。若是蝴蝶停憩時的翅翼合攏,這時的拍攝角度便會換成平視,從蝴蝶的側面看去,完整呈現了翅腹的圖紋。觀看蝴蝶難道沒有其他角度?沒有其他可能性嗎?

觀看毛毛蟲也時常是從兩個角度:俯視和側視。透過俯視最易辨識一隻毛毛蟲的外貌,佐以平視側面就更加能夠斷定身份了。可是,昆蟲觀察家往往不滿足於這兩個觀看角度,他們常常採用一些不常被觀看的角度,偶爾,確實看出了一些奇妙,或者美妙之處。就以這隻球鬚刺蛾(Scopelodes contractus)毛毛蟲為例吧!一般而言,我們會拍攝如下的角度:

透過這樣一張俯視圖,我們足以辨識其特徵,足以顯現其大片圖紋與顏色。比對圖鑑或請教專家,附上這樣一張「準確」的拍攝角度,絕對大有助益。

不過,昆蟲觀察家往往不滿足於只知道昆蟲的拉丁學名或中文俗名,昆蟲觀察家往往希望能夠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而這種意外的收穫,往往來自於更多、更仔細、更不一樣的觀看角度。像這隻球鬚刺蛾,如果採用某一個觀看角度,祂便會呈現出電視卡通裏「皮卡丘」的樣貌。這種奇妙的巧合、意外的收穫,正是透過多元的觀看角度與適當的想像力所合作建構的。

這一建構,往往也伴隨著一個新的、私密的中文俗名產生,比如說,我會稱祂為皮卡丘毛毛蟲,更勝於叫祂球鬚刺蛾毛毛蟲。

我一回,我在后里山區遇見一棵樹幹上出現滿滿地皮卡丘毛毛蟲,這是壯觀之美,時間是二○○五年的三月,祂們一隻挨著一隻,朝同一方向前進,像遊行隊伍,訴求著什麼;也像朝聖者,往同一個聖地前進。

原來,皮卡丘毛毛蟲是擁有多種面貌的。可以俯視,如果你需要圖鑑辨識的話;可以面對面正視,如果你想要看見皮卡丘的可愛;也可以拉遠來看,當祂們壯觀地為數成百上千時。

Top

 



 
  自然人文:台大附近的加羅林魚木

作者:林柏昌

台大附近巷弄間溫州公園旁的這一棵加羅林魚木頗負盛名,多年來陸續收到不少朋友相關描述與拍攝分享,只是一直無緣與衝動前往一探,昨天再次接獲朋友MAIL分享正值盛開,上午授課後邀約友人專程前往,現場目睹兩人驚嘆連連,整樹的花海實在讓人嘆為觀止,百聞不如一見哩!

心裡實在很納悶,窄小的都市巷弄間,這植物到底是吸收了啥日月精華可以花開得這樣綻放呀?!短短的賞花及拍攝期間專程前往拍照者不少,也看到紋白蝶飛舞花海間,除蜜源外,加羅林魚木也是蝴蝶的寄主植物呢!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自然人文:小樽之詐!大淚光!!──日本見學系列之9

作者:munch

照片會騙人!

精確的說,照片只呈現一個角度的視野,當來到北海道小樽,發現巨大的差異!

尋找所有介紹網站,小樽的標準風景照,永遠是倒影著磚造倉庫的古老運河,在燃著煤油燈的橘黃夜色,讓小樽美麗的舞了起來。

於是,小樽的畫面是唯美的,甚至應該是一座轉著任何街角,都是運河倒影的浪漫小港都。

但是,進入小樽,第一眼的畫面讓人驚嚇,這是小樽嗎?

積著雪塊的烏黑運河,建築雜亂的老舊港都,一路上工廠林立,雜亂的街景,這怎麼會是心目中唯美的小樽!!

到達於古川橋頭,標準風景照的拍攝角度,看著熟悉的運河風景畫面,走下運河步道來回查看,心中開始大笑,真狡滑的日本人啊。

原來,風景照裡的美麗運河景觀,實際只有二百公尺長,在這兩百公尺內,古老運河靜靜依在老式倉庫的後牆旁,至於在這二百公尺以外,雜亂的街景,大都是翻新建築,已經失去古味。

更有趣是,運河失去運輸功能,長期在城區裡穿梭,其實如同一條大水溝,為了讓美麗的二百公尺運河段,呈現美麗的景致,在河道上方設有攔水柵,以及曝氣設備,就是要讓美麗風景照裡的靜謐河水,永遠那麼美麗。

這和想像中,一座美麗運河橫貫的城市,有著太大的差距,僅僅二百公尺河道,唯一觀看角度,小樽運河美的有點...薄弱。

但是,回想一座城市的發展歷程,以及日本社造學者西村幸夫的介紹,心中收回狡滑的想法,反生一種感動。

小樽是北海道重要的港都,早期為了輸出煤礦以及輸入木材,在1914年動工修築運河,讓小樽成為一個貨運與物資集散中心,早期甚至被稱為「北方華爾街」。但是,隨著小樽依賴的石狩炭田(煤礦)連續發生礦災,走向封礦之後,加上鄰近城市新港口的出現,小樽像失歡的舊港都,走向沒落。

一如台灣舊市區的發展,一旦走出歷史舞台,城市像停滯,沒什麼大變動,留下許多舊建築,但是一有建設,這些舊事物很快被捨棄。小樽也是一樣,城區裡的老建築一棟棟被更新改造,雖然歷程不快,但是多數老事物漸漸消失,運河也在功能消失後,成為藏在建築群裡的大水溝,沒有太多人關心運河。

直到1970年代北海道修築公路,大量填平運河,代表小樽的重要意象,即將澈底消失。在修築公路時,小樽居民看見拆掉違建房子後的運河,重新發現它的美麗與珍貴,開始發起保存運動,希望留下這條小樽的母親之河。

保存運動從小樽開始,拓展到東京等大都市,開啟日本文化財保存運動的時代。但是在那個以建設為主的年代,小樽運河保存運動並不算成功,1986年道路修通,一大半運河被填埋造路,留下的運河寬度變窄。現今作為觀光景點的二百公尺,成為一種運河意象的僅存代表,不能留下全部,至少讓這二百公尺,重現運河之美。

當看著周遭雜亂的街景,再觀看短小的運河段,是有些滑稽。但是想著變動的時代巨輪,搶救下來的運河段,卻有一種意義深遠的感受。

小樽運河成為一種精神,表達邁向富強的日本,開始留心傳統的事物。搶救小樽運河,不僅是一條古老運河的保存,連帶也重新審視小樽的歷史發展,關心在雜亂城區裡,遺留下來的老建物,於是從運河擴展到街町,一棟棟建物被找出來,指定成為歷史文化財。

這些保存運動,主要力量來自民間,要求的文化保存,不是樣板建物的復原整建,而是這一代人,如何結合歷史傳統,讓古老建物融入生活之中。這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一環,如何讓老建築活回人間,只要有人居住,有人修護,老建物沒有想像脆弱。

十多年下來,小樽市一些老建物被保存下來,以一種嚴謹復原的精神,一棟棟整修起來,不是那種簡易工程的樣貌相似,而是工法考究的修復。

更重要是它有一些特色的店面進駐,像知名的北一硝子(玻璃)館,音樂盒博物館等等,在保存下來的空間裡,讓新生的行業生活其中。這也是日本推動文化財保存運動二十年之後,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他們不會蓋出養蚊子的歷史空間,許多地區會結合一些特殊的文化產業,讓它成為地區的特色,而不是放著閒置,或不知放進什麼。

就像小樽,許多被保留下來的舊建築,賣的東西也是琳瑯滿目,投合觀光客的需要,一樣有著過度商業化的問題。但是民間與政府,就是會刻意輔助一兩間具有特色的行業,讓它成為小樽的特色產業,作為深化地區文化價值的代表。

進入小樽音樂盒博物館,它是絕對是一間商店,但是裡面搜集、設計、陳列的上千種音樂盒,就不得不讓人佩服日本人的智慧,開商店也要開到聞名國際。

「讓點發光,擴及到面」,從二百公尺運河景觀,從二、三家知名商店,日本就是懂得保留珍貴原點,擴大宣傳讓人注意,從一張照、一間店,吸引上百萬遊客前來小樽,在二百公尺運河前晃然大笑,然後四散進入雜亂街町,慢慢理解小樽真味,再感動的無以言說。

有趣的是,文化保存變成一種學習,對於政府機構,早期只想埋運河搞建設,等到保存運動開花結果,為小樽帶來新春天,政府機構理解這些過氣老事物,原來才是小樽的未來。現在小樽又發現一條1880年建造的手宮線舊鐵道,居民展開保存,有趣是政府機構也出面相挺,縱使火車早已停駛,也不知如何利用,但是先留下再說,成為一種共識。

在看小樽運河一眼,二百公尺沒有別的角度,可以笑它以這一號表情,誆騙全世界,也可以感動它以這樣身姿,開創感人的歷史之光。

小樽很雜亂,但是在亂中,看見一座港都,重現美好的勇氣。在台灣,有著運河意象的城市不少,但是相同的視野與勇氣,值得向小樽學習。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
‧副刊特約編輯:廖靜蕙‧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