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0.8.2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水‧評‧作」:2010環境新聞編採營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台灣立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社區營造學會
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生態學會
新世代青年團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海洋台灣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兩岸環保交流 讓台灣經驗一點一滴改變世界


中國今年先是西南大旱,接著長江大澇,最近則是甘肅泥石流;世人議論紛紛,罕見的天災是否潛藏著尚待釐清的人禍因子,彷彿這偌大的古老國度成了全世界探索環境災難與人類開發行為因果關係的實驗場,等待著有志者一一揭密。此時,在地緣與語言相近的台灣,是否更有機會從中得出答案,為世界環境問題的解套做出貢獻?

中國的改革開放,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富庶了許多人的荷包,卻也成為讓許多依賴自然環境維生的農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全民監督環評
詹長權︰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空污嚴重 環評健康風險漏列
環評簡化為一階段 環署否認
百位大學生連署 環評委員如何審 學生都在看!
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 中科三期環評初審過關
政府政策群魔亂舞 環團中元驅魔降妖
義大世界排污遭抨擊 環團指楊秋興把關不足
環團諷國光 教人民吃石化品
國光石化勢必影響漁業資源 學者籲請政府保育

 




  新聞回顧 |氣候變遷劇烈

鴨綠江決堤 中國、北韓疏散25.8萬人
2010地球生態「預算」 人類已在8月21日用完
氣候變遷 歐斯壯:官民要合作

俄國大旱 農業損失10億美元

太熱 日人逾4萬中暑145死

巴國1/5仍泡水 南部大舉撤民
愛丁堡抗議行動遍地開花 反對化石燃料戕害地球
海洋溫度升 日秋刀魚量大減
 




 

本週精彩專文

散政治煙霧 斬「法治」祭旗──評馬英九對中科案的談話

志工合建生態廁所 台東信託園區融合部落文化
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二)

環評委員的社會責任

829諾努客音樂祭 反核人鏈大集結
高山上的貓頭鷹:灰林鴞
《綠領經濟》未來就是現在:糧食篇

 




  本週焦點新聞

海水溫度偏高 墾丁、蘭嶼珊瑚生病!

白海豚不會轉彎 鯨豚爺爺籲停八輕設保護區

風險評估報告書「不健康」 國光石化會議要加開

專家會議無結論 白海豚命懸一線

中科三期將送大會 學者專家呼籲:要為健康把關

 




 
  兩岸環保交流 讓台灣經驗一點一滴改變世界

作者:莫聞

中國今年先是西南大旱,接著長江大澇,最近則是甘肅泥石流;世人議論紛紛,罕見的天災是否潛藏著尚待釐清的人禍因子,彷彿這偌大的古老國度成了全世界探索環境災難與人類開發行為因果關係的實驗場,等待著有志者一一揭密。此時,在地緣與語言相近的台灣,是否更有機會從中得出答案,為世界環境問題的解套做出貢獻?

中國的改革開放,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富庶了許多人的荷包,卻也成為讓許多依賴自然環境維生的農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開啟兩岸環保交流四年來,聽聞了來自民間親身的見證與第一線接觸,聽他們訴說了許多以想像的污染故事:在產煤大省山西,人們在戶外用餐,碗裡會平白出現空中落下的煤灰;在安徽,3、40年前還常有孩童嬉戲的淮河水畔,如今孩童經過得戴上口罩才不會窒息;在杭州近郊,土石礦一車車的載走,卻留下村莊裡漫天不曾散去的沙塵;為了滿足水資源、電力的需求,三峽大壩、南水北調、大大小小的水電站,「造就」了多少波數十萬計的「生態移民」...。日前隨綠色浙江環保志願者組織的安排,與國內幾位環保先進考察了江浙一代水環境問題,拜訪幾位「抗污英雄」,更是首次親自見證到環境問題的危害性。

江南水鄉

不只中國境內的魚死了、動物少了、居民生病了,其實鄰國也要一齊遭殃。台灣海邊垃圾為患,近年來則多了不少來自中國的貢獻。北方草原沙漠化、黃土高原地表侵蝕加劇下,沙塵暴一年比一年要強,不只吹灰了北方民眾的天空,沙塵暴經過沿海重工業排放區,夾帶著空氣污染微粒,越過台海飄向了台灣的上空,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松花江船難漏油或化學藥桶滲漏,下游黑龍江對岸的西伯利亞就得繃緊神經。瀾滄江要加蓋水壩攔水,下游湄公河流過的越南要抗議。喜馬拉雅的冰川持續退縮,靠融雪供水的尼泊爾人恐怕就得受渴了。

抗汙英雄中國如今已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兩國分屬工業化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龍頭地位,常常被拿來互相比較。世人只知中國與美國位全球的領導地位明爭暗鬥,卻不知他們在全球環境治理上正好分飾重要的男女主角。美國是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國家,中國則是總體碳排放最高的國家;如果套用經濟學的比喻,美果的任何環保舉措動見觀瞻,具有帶頭指標的作用,可說是全球環境治理的火車頭;但中國有句老話:「天大的麻煩事用除以13億,變得微不足道」,反過來,天大的難事只要每人改變一點點,就可以馬上放大。改善中國的環境問題,以巨大的量變帶動質變,就等於改善了世界環境體質陳疴的十分八九。

話雖如此,中國的環境問題治絲益棼,多少國際性資金與民間NGO組織前仆後繼投入,也未必能攪動一池春水;台灣過去與中國在經貿、文化上已有深度交流,唯獨環境議題上的互動十分貧乏,官方與民間皆然;但未來未必沒有空間,台灣想介入影響中國的環境治理,也要搶先機。

筆者參加8月初「2010兩岸長三角水資源交流」活動,參訪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州經貿特別發達區域,包括上海、杭州、寧波等,也到達了「大長三角」所涵蓋的溫州;此行10天的行程初步觀察下來,深感浙江沿海地帶的經濟發展階段、地理條件、氣候上與台灣相似,連帶也面臨相似的環境問題:溼地環境面臨開發、工業圈地、污水排放危及農漁業、政府職能不足等等;其實,台灣的環保經驗是值得外界學習,並行銷出去的。

開心廚娘眼下就有一例;杭州市有家「開心廚娘」餐飲店,老闆娘高水娟是綠色浙江志願者的會員,參訪團過去拜訪時,她很自豪地告訴大家「這三年來沒有浪費一滴廢油,都做成了家事皂」;原來她這般武藝得自該會副會長忻皓,四年前來台參訪主婦聯盟等機構時,將廢油做肥皂的事蹟帶回去向志工會員宣傳時,啟發了她邁向相同的道路。如今的高水娟,已在大杭州地區走透透,把這套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法寶傳給每個社區。

交流不只是台灣經驗的輸出而已。中國官方的許多溼地管理經驗,不妨也可以看作環境治理的實驗場,看中國的決策者怎麼操作「人」的因素,輸出了什麼樣的「環境後果」。

在中國特色的一黨專政體制下,中國金字塔頂端的少數決策者可以針對既定政策強勢作為,甚至以命令取代法令先行也不足怪。此次參訪所見的溫州市三垟溼地、德清縣下渚胡溼地,都是過去幾年由主事者透過強勢作為──遷建養殖戶與農場、拆遷無法達標排放的工廠,來改善濕地內的水質污染問題,還原過往「江南水鄉」的原始面貌,藉此推動生態旅遊來滿足經濟發展條件。

讓台灣民眾去見證這樣的經驗,並非要效法所謂「有魄力的官方」,畢竟中國如此由上而下的強勢治理模式在台灣並不可行,也不符合民主潮流,欠缺公眾參與與公民審議的環境治理更難以實現環境正義;但,把這看作中國官僚的「先行實驗」,呈現官方調控民間行為的結果後,讓台灣民眾面臨類似問題時,在討論如何自我節制的方案時,可以有更多想像與選擇。

中國是世界的主體,而台灣可作為世界接近中國的窗口,在這樣的特殊處境下,台灣可以藉由經驗的輸出,來影響中國,進而影響全世界。另一方面,台灣也可以做為理解中國最快最深的主體,吸收中國對「人」的調控經驗以為己用。

中國環保之於台灣環保,不會只是種樹取得碳權的關係而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 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 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