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0.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大自然物物皆美,自然野趣DIY等你慧眼巧手拼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防災怠惰 梅姬蘇花肇禍

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攝影:鐘盛雄。
圖片轉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更多圖片

梅姬颱風未過境即已造成宜蘭百年大水,蘇花公路114-116K更是柔腸寸斷。但中研院學者早就指出,今年下半年逐漸進入「反聖嬰現象」,將持續到明年3月,型態與1988年衝擊台灣的氣候型態接近。他提醒民眾慎防9月至11月形成的秋颱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認為帶來的衝擊難以想像。

另外,中央政府防災無方,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感嘆「這樣的政府還有什麼希望?」他不只一次提到應提升救災防災的層次,對於目前僅於行政院下設置災害防治辦公室,根本不足以防災避災。台灣該將災害防救的層級提升到部會層級,才能制定政策,依據政策編列預算、人力執行。而災防總署平常就要收集資料,要做演算,提供各地政府避災資訊,做到「災害控管」,將損失減少到最少。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梅姬雨災】馬:蘇花地質調查 養護檢討
【梅姬雨災】116K又崩20米 蘇花挖山開道
【梅姬雨災】超大豪雨 宜蘭20年來最大水患
【梅姬雨災】破碎台九 112-118K落石比輪胎大
 

我們的島 | 宜蘭做大水

河流沖積而成的蘭陽平原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河川、埤塘和溼地

採訪:朱淑娟、林燕如;撰稿:林燕如;攝影、 剪輯:陳添寶

中度颱風「梅姬」,在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下,兩天內就帶來了1000毫米以上的雨量,是宜蘭地區年雨量的1/3,驚人的雨勢,讓蘇澳、羅東、冬山、大同等多個鄉鎮,將近一半的宜蘭縣,都陷入了水鄉澤國…

這次冬山鄉24個村落,有7成5以上都淹水,有些地方甚至淹到一層樓高,只能仰賴救生艇或軍車來發送物資,這幾天雨勢斷斷續續的,讓居民望著剛剛清理好的家園,又開始煩惱著,有可能又要淹了。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 | 大水患:蘇澳遇襲事件簿

梅姬颱風重創宜蘭居民家園

採訪:于立平、陳佳利;攝影:陳添寶、 張光宗;撰稿:陳佳利;剪輯:陳忠峰

「十月颱,沒人知」,氣候變遷讓台灣人每年,都會遇上的颱風,變的更不一樣,近年的颱風一個個挾帶大雨,成了超級大水炸彈,去年八月,莫拉克重擊南台灣,今年九月凡那比水淹大高雄,十月梅姬颱風與東北季風聯手,在宜蘭投下破壞力十足的水彈大轟炸,蘇澳,慘遭前所未有的劇烈襲擊...

10月13號形成的梅姬颱風,一路西行肆虐菲律賓,原以為台灣不是它的戰場

沒想到它耍了一記回馬槍,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降下超級豪大雨,二十一日下午一點,一小時之內在蘇澳降下181.5毫米的驚人雨量。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全台灣的雨水道設計容量,一小時能承受的降雨只有70到80毫米,剛提到一小時降了181,全台灣沒有一個都市,可以承受這樣的洪水。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 | 蘇花大崩塌

蘇花公路崩塌造成多起死傷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梅姬颱風和東北季風,帶來了破紀錄的豪雨,10月21日中午12點到下午1點,蘇澳降下134毫米雨量,下午一點到兩點,又倒下181毫米,刷新蘇澳站設站以來的紀錄。雨量最大的這兩個小時,成為蘇花公路大崩坍,數十輛遊覽車受困蘇花的關鍵時刻。遊客經歷土石掩埋、車輛摔落山谷,在落石和暴雨中求生的恐怖過程。

公路局在21日下午兩點,封閉了蘇澳到南澳的道路,但災難已經發生。這次崩塌造成至少23人失蹤,也是蘇花公路從1932年通車至今,78年來最嚴重的大崩塌。主要崩塌區域集中在蘇澳到東澳,從112K到116K之間5 公里的路段。其中116K處最嚴重,200公尺的路基坍陷,而115K上方陡峭的山壁整個崩塌下來。這次崩塌的區域,原本就是蘇花公路崩塌最頻繁,也是地質最敏感的地區。精采內文

 

論壇 | 面對災難 只有遺憾?

作者: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趙鋼(前消防署長)

行徑詭譎的秋颱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再次帶來膽顫心酸的畫面。只是這回鏡頭轉到北台灣,水淹難行、土石掩埋,蘇花高支離破碎,一具具出土的大體、未現蹤的失聯人口...。雖怵目驚心,但少有人感到意外,畢竟,極端氣候下您我都可能是下場災患的主角。

每回天災都說是教訓、罹難者是教化大家的菩薩,問題是台灣到底學到什麼?除「看災」、災損報表的數字與復建計畫,政府又做了什麼?而當應變失靈,中央與地方責任攤派的論戰成輪番上演的肥皂劇時,人民還能期待什麼?事實上,建立安全環境、讓人民遠離災患,沒那麼複雜與艱難,關鍵在於決心與執行力!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