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11.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推薦瀏覽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自然步道協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台灣大百科
國際河網IRN
Salmon Nation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荒野保護協會

 
 

享綠生活:潮濕原始,唐穗山探秘

作者:孟琬瑜(文字工作者)

從關西順著羅馬公路的迂迴,抵羅浮接上北橫,在下巴陵轉往三光村,再轉光華國小叉路,抵達嘎啦賀。山外天氣依然陽光普照,可是轉往光華國小就開始濃雲密佈,飄著霏霏細雨。越往溪的上游走,就越覺潮濕,山嵐不斷自山坳處逸出。

盛夏草木長,過了「霜降」,通往溪底溫泉的步道,野草仍深。過往來訪都是冬季,沒有芒草夾道,路顯得很寬闊,之字步道的迴彎處不時可見溪底溫泉蒸騰吐納。此時卻必須穿過芒草掩沒的山徑下到溪底,並赫然發現嘎啦賀溪谷原是一個幽深壯美的峽谷,夾著幾汪碧悠潭影。昔時寒冬枯水,溪水幾乎深不及膝,涉溪到對面溫泉頭十分容易,也從不知道峽谷深潭的優美。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蟹形疣突禪師

作者:楊家旺

【蟹形疣突禪師】2010.09.12 攝於大潭仔

晨起。無事。我有一整天的空白,想來寫一篇昆蟲觀。寫哪一種昆蟲呢?就由大自然決定吧!於是我拎起相機,走進離家不到一公里遠的大潭仔。

大潭仔的昆蟲,由於多年來我經常在此觀察,早已熟識。但近來我有一種想法:「能不能將自己變成大潭仔的一種生物呢?」我的意思是,讓自己的呼吸,漸次吸入屬於大潭仔的獨特氣息,久之,我的血液與肌膚便能充滿大潭仔的氣味,這種氣味能夠讓大潭仔的生物識別,認得出我也是祂們的一份子,屬於這座山的子民。更進一步說,我希望自己不要只是一個觀察者,而是能夠成為一個被觀察者,讓鄰山的生物聽說大潭仔有一祂們不曾見過的生物(就是我),而願意翻過山來看我,甚至觀察我。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由小生物體到全球環境
     專訪遠道來台的鳥類專家Dr. Bruno Walther

作者:Michael Turton(長庚大學講師)  翻譯:張慧芬

上週在因緣際會下,我遇到了布魯諾‧瓦爾特博士(Dr Bruno Walther),並與他暢談了有關台灣生態環境的議題。布魯諾‧瓦爾特博士是一位鳥類生態學家,亦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相關論述有著深入的研究。 瓦爾特博士目前受聘為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客座教授,教導環境科學與永續發展等課程。同時,他也任職於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

在特生中心,瓦爾特博士主要是研究分布在台灣的鳥類,並將其觀察結果運用於台灣國科會所資助的項目:「如何提昇台灣生態保護區的網絡建構。」

精采內文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2:喜瑪拉雅─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作者:陳維滄

二、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在山中健行的八天裡,平均一天步行五個小時。其中,第三天從海拔2652m的法克定往3446m的南奇村(Namche Bazar)最為艱苦,大家決定這天拼七小時的路程趕往目的地。南奇村是通往聖母峰最大的村莊,為了適應高海拔,許多登山者把此地作為休整的地方。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陳姿穎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