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22








近期活動

窮忙年代 -水花下的美麗與哀愁 攝影展(1/7~1/20)
「文化鏡頭下的鳥羽‧鳥語」鳥類生態攝影展(1/19~4/20)
2012年BBS繁殖鳥類大調查志工招募
員山生態教育館「龍出沒注意!」
2012人民的城市工作營學員招募(1/29截止)
第四屆綠領建築師工作坊(1/31截止)
台灣海洋漁業 資源保育 從澎湖寒害談起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徵求海洋工作夥伴
守護杉原灣送您反美麗灣毛巾!(送完為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享綠生活:節能智慧王 分享居家省電秘訣

作者: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如果規定你的夏季用電要比一般人再少40%,你會怎麼做呢?不開冷氣,晚上點蠟燭不開燈,重回儉樸生活嗎?2011年的夏季,我所隸屬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辦理「節能四十」競賽,邀請台達企業員工,以及參與過基金會能源教育的師生家庭競逐,只要這個夏季的每人每日用電量比台北市2009年4至8月每日人均耗電量4.7度,還要再少40%,即可平分獎金。比賽讓我們看到許多節電創意與節能智慧,既能減下大筆電力,又不需降低生活品質。我親自走訪獲得「節能智慧王獎」的家庭:陳雅惠與陳奇生,看到許多有趣的節能撇步。

陳奇生家中以各種燈具營造溫馨的居家氛圍。(謝雯凱攝)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讀〈紅螞蟻〉

作者:楊家旺

當伙伴們都下山後,我分享了法伯在《昆蟲記》第二冊第九章的一個實驗。兒子,在寫信給你的此刻,我再一次翻開這一章,標題〈紅螞蟻〉的這一章,有一些文字片段,成了我當天印證並重覆法伯實驗的過程。例如法伯寫道:「在挖掘期間,牠不時去看看牠的蜘蛛,輕輕地咬咬拍拍牠的獵物,彷彿是慶幸自己得到了這個豐盛的食物。然後牠回到牠的地穴去,再朝前挖。」法伯也提到蛛蜂總是將獵物「放在植物叢上面」,不會擺在地上,我想,應該是比較不易被螞蟻發現吧!

法伯說:「當這個膜翅目昆蟲在地穴裡工作時,我把牠的獵物拿走,放在離原先存放處半公尺遠的空曠處。不久,蛛蜂離開牠的洞穴去看看牠的獵物,牠直接朝存放處奔去。」當然,這隻蛛蜂發現獵物不見了,「牠相信獵物已經不在那裡了,便用觸角拍打地面,慢慢地在四周搜尋。牠望見蜘蛛就在那空曠的地方。」接著,蜂蛛「猶豫的時間不長,獵人咬住蜘蛛,倒退著拉牠,把牠再一次放在離第一次存放處兩、三步遠的植物叢上,總是放在高處。接著牠又回到地穴去,在那裡挖了一段時間。」法伯後來又把獵物移了位置,因為他想知道蛛蜂會不會記憶精確地飛到新擺放獵物的位置,事實上就是如此,蛛蜂會精確記得新擺放獵物的位置,不會飛回舊擺放獵物的位置。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台灣黑熊作夢的地方─大分黑熊志工行(六)

作者:李圓恩(台大梅峰農場自然生態解說員)

我是負責撿熊大便的人,上次來我沒做過這個工作,頗感新鮮。黑熊大便不臭,但有的水分較多,倒是山豬大便氣味薰人。紅胸啄花叫聲像煙火,接連在我們耳中竄升。志忠走在前頭把一些種子網上的葉子先拿掉了。布農族默默的細心溫柔及貼心總是很感動人,我已經可以想像當我回到現實坐在書桌前仍會因為想念這種貼心而微笑。

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航向太平洋,尋找人類的垃圾足跡(三)

作者:廖敏惠

記得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的家人,不要再使用塑膠製品了!當然,在現今全球每年塑膠袋的使用量逐年上升的情況下,似乎是曲高和寡的想法。但當你仔細想過,一個你只會使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塑膠袋,卻可以在這個地球上存在幾世紀不會腐爛,是否更應該思考塑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而過去常常有夥伴問我一直淨灘有什麼用呢?經過這次的海上調查,我要大聲的告訴你們,保持海灘的乾淨絕對是一件很最重要的事,因為,一旦塑膠垃圾在海上裂解成細小碎片後,就很難再透過清除工作還給海洋乾淨的海水;如果有一天當你走在沙灘上,掬起一把細沙,卻發現是一顆顆塑膠顆粒,那是多麼讓人傷心的事情。因此,當你走在路上或到海邊,請記得把看到的塑膠垃圾帶走,哪怕只撿一樣,只要開始行動,都不會嫌晚。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節能智慧王 分享居家省電秘訣

作者: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如果規定你的夏季用電要比一般人再少40%,你會怎麼做呢?不開冷氣,晚上點蠟燭不開燈,重回儉樸生活嗎?2011年的夏季,我所隸屬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辦理「節能四十」競賽,邀請台達企業員工,以及參與過基金會能源教育的師生家庭競逐,只要這個夏季的每人每日用電量比台北市2009年4至8月每日人均耗電量4.7度,還要再少40%,即可平分獎金。比賽讓我們看到許多節電創意與節能智慧,既能減下大筆電力,又不需降低生活品質。我親自走訪獲得「節能智慧王獎」的家庭:陳雅惠與陳奇生,看到許多有趣的節能撇步。

陳奇生家中以各種燈具營造溫馨的居家氛圍。(謝雯凱攝)

住在公寓的奇生善於利用吊燈、崁燈與畫廊用的軌道投射燈,來營造多樣且溫馨的居家氛圍,然而大量使用照明的用燈,也帶來一筆可觀的電費開銷。於是他依照預算,分批將這些燈具轉成LED、T5燈管與省電燈泡,廚房的傳統日光燈管則打算等到它們壽終正寢時再替換。淘汰這些耗能燈具還有個好處,原先投射燈會產生高溫熱度,使得冷氣機必須多花電力來降低室內溫度,汰換後則可以明顯感受到冷氣效率提升了。

住在透天厝社區中的雅惠則在購買房屋時,便挑選了有大面積窗戶的客廳,可節省白天照明用電。夫妻倆目前嘗試在窗戶外的車棚上方懸掛黑網並種植攀藤植物,可避免太陽直射的輻射熱。奇生則把女兒的玩具從遊戲室搬到客廳一角,讓家人在晚上作息都聚在一起,減少各自房間的多餘照明,又凝聚家人情感。

「拔掉待機電器插頭」是一般人都知道的省電方式,卻常因為嫌麻煩而沒有做到。奇生便將客廳常用的電視、機上盒、錄放影機等電器都集中插在同一個可分別關閉的多孔延長線上,並且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離開客廳時,只要順手關掉延長線的開關即可,十分方便。

很多住家的浴室沒有對外窗,因此都配裝抽風扇,洗澡完或是上完廁所離開浴室後,偶爾會讓抽風扇多抽個幾分鐘,然而舊式的抽風扇必須同時開啟電燈,開啟後也常忘記要回去關掉。雅惠的先生就注意到這種浪費,因此重新設計電路,讓電燈與排風扇能夠分開啟動。奇生則安裝一種溼度自動感應的排風扇,能在潮濕時才啟動,並能調節風速,自然可省下更多電費。

不過奇生家有個省能之王,熱泵熱水器。不同於一般熱水器利用瓦斯和電力,熱泵並不需燃燒燃料,而是以少量電力吸收周圍環境中的熱氣,加熱洗澡水。目前熱泵的價格仍然偏高,不過若以一桶瓦斯在8-900元上下,陳奇生算過,一年可省下8700元的瓦斯費,三年多便可回本。而熱泵抽去空氣中的熱氣,因而兼具除濕與微冷氣的效果,也能好好利用。

廚房裡也有省電妙招。開飲機或電熱水瓶會在水溫降低後重複煮開,但在夏季,一般居家並不需要如此頻繁的煮沸。於是雅惠先為開飲機安裝一種坊間均可購買的插座定時器,設定在上班出門前煮開一次,以及下班時煮開一次。雅惠後來更捨棄開飲機,直接以瓦斯爐煮開水後,倒入保溫效果良好的大型保溫瓶,可保溫熱水6小時,半夜想泡咖啡也不愁沒有熱水。

冰箱除了減少開關次數與時間,防止冷氣外溢之外,很少人注意到,冰箱要保持在八分滿方能維持在最省電的狀態。因此這次比賽中,有參賽家庭以寶特瓶裝水放入冰箱,維持八分滿的狀態。也有參賽者將食物也先放冷之後再放入冰箱,避免浪費電力。

除了節流,也可以「開源」,雅惠的先生范慶城利用太陽光電與小型風力發電,在發電效率良好的狀況下,可提供家中80%的電力。他們並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加溫熱水。最厲害的是,靠著電工專業,這些材料都是夫妻倆到一般購物網站購買,再自行DIY完成。設置儲電設備並修改電力迴路後,雅惠家右側插座全改為再生能源,平常用來提供電視、筆電與冰箱等設備,左方則使用台電提供的市電。靠著省電與再生電力,雅惠夫妻倆每人每月所使用台電的電力不到1度電,節能成效斐然。
陳雅惠家的頂樓有風力機與光電板,以及太陽能熱水器的電熱板。(謝雯凱攝)

不過裝設再生能源設施也有困擾,頂樓上的風力機曾讓鄰居的幾隻賽鴿命喪黃泉,最後安裝了防護網,並漆成紅色來避免鳥擊事件。太陽能熱水器在夏天太熱,必須用布將面板遮去一半;但冬天又不夠熱,因此需要再以熱水器加溫。但雅惠夫妻倆仍然對再生能源非常熱衷,他們最近才嘗試利用腳踏車發電,兼具健身與發電功用。

這項節能競賽活動總計有67組家庭過關,每位成員在夏季人均每日用電量都低於2.8度,共讓全台灣省下9萬多度電,相當於減少5萬7千公斤的碳排放。這次競賽,也讓我見識到這些省電智慧,其實都是一些生活上可以留意到的事情,例如參賽者採購電器時開始注意節能標示,聽到冰箱壓縮機啟動頻繁便會打電話去詢問廠商,可見得實踐節能的低碳生活真的並不困難。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讀〈紅螞蟻〉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兒子:

你還記得2003年08月17日那一天,我們一起去每月一次的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的定點觀察嗎?由於那時候你還小,處於比我們習慣上稱呼小孩的年紀還小的小小孩年紀,當然,又比習慣上我們會稱為嬰兒的年紀還大。一個小小孩會記得那一天的事嗎?我很懷疑。但是,由於那一天你實在看的非常專心,使得原本眼睛就非常大的你,幾乎把雙眼瞪成了滿月圓的地步,明亮而充滿光閃。所以,我至今仍懷疑,你其實還記得那一天的觀察。

我們倆,由於起床晚了,所以趕不到集合出發的時間。我們到大坑步道入口時,已足足慢了一小時。不過,我們有好運氣,才剛走進步道約30公尺,就看到了一隻蜘蛛腹面朝上地躺在一片蕨葉上(上圖1),我知道,接下來有精彩的故事可看了。我趕緊打電話給大坑組的組長,雖然他們比我們早出發一個小時,但我知道,他們離我們不遠,因為自然觀察者總是步伐緩慢,總能發現新奇的植物或昆蟲或什麼有趣的自然事物,因此,走不了幾步路,便會停下來看一看,想一想,拍拍照,甚至寫上幾個字,或畫上幾筆速描,也可能彼此討論一番(如果身旁剛好有伙伴在的話)。事實確是如此,才5分鐘不到的時間,他們就迅速下山,回到了入口處30公尺的地方了。

在這5分鐘不到的時間裏,有一隻蛛蜂已經回到蕨葉上探看蜘蛛兩次又離開了。蛛蜂在掘地挖巢(上圖2),以供未來會孵化成幼蟲的卵居住。祂在尋找適合地點的過程中,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看一看蕨葉上被祂麻醉的蜘蛛是否安好,才又放心地繼續祂的工作。我懷疑這應該是蛛蜂的記憶無法長久的緣故,因此祂才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再記憶一次,免得自己忘記了。當然,我也相信這種行為同時也會帶來其他好處,比如獵物若被螞蟻盯上了,或被偷走了,或不小心被風吹到地上了,祂便可以因應、了解、解決,或者乾脆放棄,省得從頭到尾費時費力掘完巢穴後,發現結果是一場空,實在得不嘗失了。

當伙伴們都下山後,我分享了法伯在《昆蟲記》第二冊第九章的一個實驗。兒子,在寫信給你的此刻,我再一次翻開這一章,標題〈紅螞蟻〉的這一章,有一些文字片段,成了我當天印證並重覆法伯實驗的過程。例如法伯寫道:「在挖掘期間,牠不時去看看牠的蜘蛛,輕輕地咬咬拍拍牠的獵物,彷彿是慶幸自己得到了這個豐盛的食物。然後牠回到牠的地穴去,再朝前挖。」法伯也提到蛛蜂總是將獵物「放在植物叢上面」,不會擺在地上,我想,應該是比較不易被螞蟻發現吧!

法伯說:「當這個膜翅目昆蟲在地穴裡工作時,我把牠的獵物拿走,放在離原先存放處半公尺遠的空曠處。不久,蛛蜂離開牠的洞穴去看看牠的獵物,牠直接朝存放處奔去。」當然,這隻蛛蜂發現獵物不見了,「牠相信獵物已經不在那裡了,便用觸角拍打地面,慢慢地在四周搜尋。牠望見蜘蛛就在那空曠的地方。」接著,蜂蛛「猶豫的時間不長,獵人咬住蜘蛛,倒退著拉牠,把牠再一次放在離第一次存放處兩、三步遠的植物叢上,總是放在高處。接著牠又回到地穴去,在那裡挖了一段時間。」法伯後來又把獵物移了位置,因為他想知道蛛蜂會不會記憶精確地飛到新擺放獵物的位置,事實上就是如此,蛛蜂會精確記得新擺放獵物的位置,不會飛回舊擺放獵物的位置。

我就是重覆法伯的這個實驗,我把原本被麻醉、躺在蕨葉上的蜘蛛輕輕一撥,讓祂掉到地面,似乎消失在草叢裏了。等到蛛蜂再度回到蕨葉時,發現蜘蛛不見,祂感到疑惑,但也不致於不知所措,祂像是在思考什麼,片刻之後祂似乎得到了答案,覺得大概是被風吹落到地面,於是很快飛到草叢去找,事實上也真的很快就被祂找到。找到後,祂咬著獵物(上圖3)開始找到適合上攀的植莖枝條,慢慢將獵物拖上去,最後在距離原本蕨葉不遠處的另一片葉子上(上圖4)將獵物放好,接著又飛離開去挖掘祂的洞穴去了。

兒子,我還記得當時跟伙伴講述法伯的這個實驗、並重覆法伯的這個實驗過程裏,我時常會將目光掃過你的臉上。我看到你眼神專注、表情驚訝,好像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太神奇的樣子。但事實上就是如此,法伯的實驗即使是在法國做的,搬到台灣一樣適用。

不過,爸爸當時並沒有熟記法伯在這一章的完整實驗過程,因此忽略了那個實驗還可以繼續下去。兒子,我忽略的實驗是,法伯後來「用手指頭在土裡按了一個印,我把蜘蛛放在這小小的凹地裡,再用一片薄薄的葉子把牠蓋好。這隻尋找遺失獵物的膜翅目昆蟲居然穿過這片葉子,牠從那裡走過去,又走過來,但就是沒懷疑蜘蛛就在下面,牠走到遠處繼續徒勞無功的尋找。可見指引牠的不是嗅覺而是視覺。而在這期間,牠的觸角一直不斷地拍打著土地。那麼這個器官可能有什麼作用呢?我不知道,我只能斷定它不是嗅覺器官。」這一章的最後一段文字,法伯補充說明「蛛蜂的視力很差,所以牠常在離牠的蜘蛛兩法寸地方經過,卻沒有發現那隻蜘蛛。

兒子,蛛蜂的觸角真的不具嗅覺功能嗎?蛛蜂的視力真的很差嗎?我相信你一定能在書籍或網路很快找到答案。那麼,如果事實是蛛蜂的觸角具有嗅覺,視力也不差,則要怎麼解釋法伯的這個實驗與觀察結果呢?我想,你應該去瞭解一下、思考一番,甚至,設計一下你在瞭解與思考後的實驗該怎麼進行。我實在很想藉助你的瞭解來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台灣黑熊作夢的地方─大分黑熊志工行(六)

作者:李圓恩(台大梅峰農場自然生態解說員)

路上,我們遇見了一群黑灰背白肚鳥,回到山屋查鳥書,原來是花翅山椒鳥,對我來說算是陌生的鳥!粗毛鱗蓋蕨毫不顯眼的矗立山間,溪谷裡的光,讓人忍不住屏息凝望。被水鹿剝了樹皮的櫻花樹,應該還不至於死亡;公藍腹鷴在陡坡快跑,步伐似一個被纏了小腳的女人那般款擺;虎頭蜂吃食樹液,啃咬著,很陶醉的模樣。

莢蒾斷續出現,冠甫說,一坨熊大便就有1萬7千多到1萬9千多顆莢蒾的種子。松鴉在身旁圍繞,黑熊的舊爪痕讓人想像著牠攀爬的姿態。正式開始工作嘍!分成撿熊大便的人與收種子的人,有時候這些人會變成看折枝的人,幫忙量樹冠層寬度的人,紀錄的人,進行熊毛陷阱調查的人或是修理敗損種子網的人。另一位預計停留在大分共20天的研究生郭熊,有一部份的工作則是數算地上青剛櫟種實,像個模仿松鼠行為的人。

我是負責撿熊大便的人,上次來我沒做過這個工作,頗感新鮮。黑熊大便不臭,但有的水分較多,倒是山豬大便氣味薰人。紅胸啄花叫聲像煙火,接連在我們耳中竄升。志忠走在前頭把一些種子網上的葉子先拿掉了。布農族默默的細心溫柔及貼心總是很感動人,我已經可以想像當我回到現實坐在書桌前仍會因為想念這種貼心而微笑。

這區域有著數量頗多的化香樹,樹上滿是造形特殊的果實。哦!另外我還聽見了熊鷹翱叫,那是屬於古老的音律。白耳畫眉、烏鴉露臉,我們間或用GPS紀錄位置,青剛櫟的位置、大便發現的位置……..;使用雷射測距儀欲得知樹冠幅和結果量的關係。這過程中冠甫分享許多基礎資料的分析和累積讓我覺得很有趣。

今年的熊離開得很早,僅管青剛櫟算是豐年,從許多跡象看來,熊幾乎都離開了,還有哪隻熊仍在留連?

被飛鼠或松鼠啃過的松果,其上殘留著富藝術性的食痕;群樹的葉脈裡隱藏了水的記憶;一整群的白喉笑鶇飛掠而過,令人聽不膩的笑聲,被撒在風中;松濤乘著風聲而來,正打算前往何處旅行? 人的感覺很難被取悅,例如風令人有時感到冷有時卻又舒爽;進行熊毛陷阱調查時,有時必須使用打火機將有夾到熊毛的鐵絲網進行消毒,常常點不起火,這讓我意識到當風固執起來的時候你也只能停下一切手邊的動作聽它說話…….風的工作很多,但沒什麼人了解。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登山補給站作者的部落格

Top

 

自然書寫:航向太平洋,尋找人類的垃圾足跡(三)

作者:廖敏惠

喜歡海洋,開始了第一次一個人的旅行
喜歡海洋,改變了我對自己生涯規劃方向
喜歡海洋,讓我願意追求自己的夢想,迎向更大的挑戰

在第七屆夢想資助計畫的報名表上,我寫下了這三句話;回想這段旅程,的確是我人生中很大的挑戰。初航行的前幾天,只能用「一團混亂」來形容;受不了嘴裡滿是嘔吐的穢氣,努力走到廁所,卻發現自己忘了帶牙刷;或是在夜晚執勤後,忍受不了海風黏濕的頭髮,洗完頭後卻發現沒有吹風機,只能枕著濕冷的頭髮入睡;又或是發現自己生理期剛好來,在身體極度虛弱的狀態中,告訴自己我可以撐下去。發現航海就如同登山般,開始的前幾天總是最痛苦的,晃動暈眩、肌肉痠痛,海神與山神似乎在考驗你是否真的準備好進入他們的世界,而當你感覺整個身體已被打散拆解後,那重生的生命才能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回顧日記,在三天空白後的第四天寫了:今天吃了一顆蘋果。

終於,我們還是克服了!不再愣愣的盯著自己的儲物櫃恍神著接下來要做啥!不再因為暈眩找不到自己的雨衣,而痛苦的坐在地上生氣!不再奄奄一息的倒在床上連吃飯都沒力氣!我們開始洗衣、煮飯、整理床鋪、看書、聊天、聽音樂、享受在大洋上航行!感謝人生中能有這樣一段經歷,讓我看見海洋的另一面;當然,了解事實後接下來就是具體行動。

記得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的家人,不要再使用塑膠製品了!當然,在現今全球每年塑膠袋的使用量逐年上升的情況下,似乎是曲高和寡的想法。但當你仔細想過,一個你只會使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塑膠袋,卻可以在這個地球上存在幾世紀不會腐爛,是否更應該思考塑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而過去常常有夥伴問我一直淨灘有什麼用呢?經過這次的海上調查,我要大聲的告訴你們,保持海灘的乾淨絕對是一件很最重要的事,因為,一旦塑膠垃圾在海上裂解成細小碎片後,就很難再透過清除工作還給海洋乾淨的海水;如果有一天當你走在沙灘上,掬起一把細沙,卻發現是一顆顆塑膠顆粒,那是多麼讓人傷心的事情。因此,當你走在路上或到海邊,請記得把看到的塑膠垃圾帶走,哪怕只撿一樣,只要開始行動,都不會嫌晚。

本文轉載自荒野快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