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3.18








近期活動

CP 講座《原住民與土地正義》系列-我看霧社事件
30年來,我們學到了什麼?從1979多氯聯苯到2011塑化劑《油症-與毒共存》電影放映暨座談會
「城市好水」系列講座:與水共生的都市水環境設計
2012永續景觀設計與綠色資材發展研討會
林口野步森林|324 我們一起來數樹!
《聚焦緬甸:鐵幕後的尊嚴與勇氣》國際特赦組織人權影展(3/19~25)
大愛電視全球新聞3/14至3/24 每晚七點「一個城市的綠色旅程」系列報導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專欄作家:孔蛛Portia筆記

作者:楊家旺

我看過一些孔蛛獵捕其他蜘蛛的影片,有如同宋永昌說的,由上往下垂降,不觸動蛛網,在最接近網主的時候,突然發動奇襲的畫面。也看過入侵如其他蛛網,以振動網絲引誘網主靠近的方式來獵捕蜘蛛的畫面。我還看過孔蛛走進若蛛網群,從容坐擁吃不完若蛛的畫面。2011年10月22日,在松鶴山區,我發現一隻待在姬蛛網裏的孔蛛。祂緩步移動,不像是在彈奏蛛網,可是網主,一隻日本姬蛛,卻慢慢向祂靠近(請參閱下圖四個畫面),當日本姬蛛走到葉片上端時,我已經手持相機很久了,雙手開始抖動,無法再繼續穩住定格,但這是值得期待的畫面,我必須堅持下去。

終於,孔蛛瞬間撲殺,看見這一奇襲,我趕緊壓下快門。當然,有些慢了,不過,孔蛛也失手了,因此我的畫面最後,只有孔蛛獨留葉片,看不見日本姬蛛。日本姬蛛在更短的瞬間垂降,逃過一劫。

我該為日本姬蛛慶幸嗎?還是該為孔蛛感到惋惜呢?或者,我該為自己沒有冷血地袖手旁觀一場成功的殺戮而感到慶幸?還是該為自己沒有捕捉到一連串精彩的、孔蛛如何成功獵殺日本姬蛛的畫面而感到遺憾呢?張娟芬在探討是否該廢除死刑時,使用了《殺戮的艱難》一詞,我覺得自己在觀察昆蟲或蜘蛛間的獵殺時,雖然總是秉持不介入、只旁觀的立場,但無論如何,尤其是試圖以相機去記錄這一切過程時,內心還是不時感到「旁觀的艱難」。那是一種期待目睹一切、記錄一切的心情;同時也覺得自己被自己擺到了一個近乎冷血又殘酷的位置。

精采內文


 

鳥松濕地樂趣多、黑冠麻鷺雙雙出現

作者:高雄鳥會

鳥松濕地最近喜事連連,不但翠鳥開始兩兩追逐、鳴唱,黃小鷺準備築巢,久違不見的黑冠麻鷺更是在大門口雀榕下、教學池旁翻找食物、和蚯蚓拔河;春天到了,歡迎到鳥松濕地公園賞鳥去,體驗濕地風情!

鳥松濕地公園去年在營建署和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的支持下,進行了自然中心的整修和園區的各項改善計畫,透過勞委會多元就業伙伴和義工們的協助,園區呈現嶄新的樣貌,不但棲地更加多樣化,吸引生物的棲息,環境景觀也變得漂亮、有趣了!

精采內文

 

濃霧下的碧砂漁港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帶客戶到位於碧砂漁港入口處的蝦冰蟹醬門市品嚐海鮮冰,中午十二點信步走入籠罩在濃霧中的港區。碧砂漁港已改建成遊艇專用碼頭,與純漁業專用的八斗子漁港風情廻異。正要拍照聽到有人叫我名字,原來好友娟靜從基隆街上騎機車路過碧砂漁港,也想幫濃霧下的碧砂漁港留顏。能與好友不期而遇於濃霧下的港邊,是件非常令人窩心與浪漫的事。

精采內文

 

【有毒污泥愛你好】水肥簡史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工業革命後的世界變了。人們遠離農田,前往擁擠不堪的城市,堆肥與回收再也無用武之地,街上的污水、淤泥則透過排水溝,連接到附近的水域排放。當時的人口有限而水資源看似無窮,使用淡水清理排泄物也很合理。1920至30年間,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從城市排放至河流與海洋,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成千上萬的中小型社區化糞池系統都不堪負荷,各種產業也製造了許多化學廢棄物,亟需處置。

原本較為環保的方式是發展不同的系統,分別處理家戶污水和工業廢料──屎尿回收後,可以透過處理把養分回歸土壤;規定企業在廠房先將工業廢棄物分別處理、妥善儲存,以供所屬產業再利用。然而在當時,把東西一股腦兒排到單一下水道系統似乎更簡單省錢。對企業來說,用納稅人的錢蓋排水溝幫他們處理有毒的副產品很划算;對一般人來說,「通通沖掉」的馬桶是跨時代神奇的發明,藉此脫離蠻荒、進入現代的里程碑。下水道系統也控制了傳染病的散播,對許多人而言,這代表了原始與文明的分野。

然而,問題在於這個處理系統裡堆積了各類大量噁心、有毒的物質,因此分類處理與消毒變得極端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慈善家愛比.洛克斐勒也是位污水改革推廣者,她表示:「目前慣用的污水處理系統…….並不能用來製造可用的產品。正因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系統當初設計的『功能』之一,便是無法徹底解決廢棄物所造成的污染。」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