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馬桶幾乎是前所未聞的奢侈品。一般人多半使用茅廁,有錢人則使用便盆,再交由僕人處理。這兩種處理方式讓排泄物最終都回歸附近的土壤。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屎尿都被視為高檔肥料的主要成份,也就是華人口中的「水肥」。
工業革命後的世界變了。人們遠離農田,前往擁擠不堪的城市,堆肥與回收再也無用武之地,街上的污水、淤泥則透過排水溝,連接到附近的水域排放。當時的人口有限而水資源看似無窮,使用淡水清理排泄物也很合理。1920至30年間,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從城市排放至河流與海洋,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成千上萬的中小型社區化糞池系統都不堪負荷,各種產業也製造了許多化學廢棄物,亟需處置。
原本較為環保的方式是發展不同的系統,分別處理家戶污水和工業廢料──屎尿回收後,可以透過處理把養分回歸土壤;規定企業在廠房先將工業廢棄物分別處理、妥善儲存,以供所屬產業再利用。然而在當時,把東西一股腦兒排到單一下水道系統似乎更簡單省錢。對企業來說,用納稅人的錢蓋排水溝幫他們處理有毒的副產品很划算;對一般人來說,「通通沖掉」的馬桶是跨時代神奇的發明,藉此脫離蠻荒、進入現代的里程碑。下水道系統也控制了傳染病的散播,對許多人而言,這代表了原始與文明的分野。
然而,問題在於這個處理系統裡堆積了各類大量噁心、有毒的物質,因此分類處理與消毒變得極端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慈善家愛比.洛克斐勒也是位污水改革推廣者,她表示:「目前慣用的污水處理系統…….並不能用來製造可用的產品。正因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系統當初設計的『功能』之一,便是無法徹底解決廢棄物所造成的污染。」
根據環保作家柯斯納和桑頓的觀察是:「其實現在已經有無水處理系統可用,也就是現場堆肥的乾式馬桶,把人體排泄物處理成安全、可用的土壤肥料,這種乾式系統也比沖水馬桶與其收集處理系統來得更經濟、省錢。然而,沖水馬桶在我們文化結構中的地位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要轉換替代系統困難重重。為了要改善它天生的缺陷,上億的鈔票就這樣被丟到沖水馬桶裡。排泄物先用水稀釋之後,然後再花大把鈔票將液體部份移除。處理後的產物便是污泥與殘餘液體,前者在最終處置前還要進一步處理,後者則帶著沒清乾淨的污染物流入水裡。」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美國政府推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大型的建設補助計畫,把上百萬的家庭與數以千計的企業污水系統連結到中央處理設施。1970年代開始,全美各地新聞的頭版經常充斥著飲用水被污染、海岸線遭封鎖的消息。來自環保人士的壓力促使國會通過1972年「淨水法案」,根據參議員包可斯的說法:「這項法案讓我們步上正軌,找回可以釣魚、游泳的河川,而不是像現在這麼慘,河川會起火、好幾十年河裡沒半條魚!」 淨水法要求地方確保在1977年之前,污水處理廠可以清除至少85%的流入污染物,並由中央分配預算,以支付欲達成目標所需的額外處理與過濾技術費用。到了1976年,聯邦政府每年花費逾5百億美元以協助各城市達成淨水目標。
然而在1980年代,國會面對聯邦預算縮減的壓力,不得不減少污水處理的經費;到了1990年代,這筆經費幾乎被刪光光。 在此同時,淨水計畫製造了新問題,經淨水處理後大量的有毒副產品(遭污染的下水道污泥),變得無處可放。
愛比.洛克斐勒表示,為了達成淨水目標,以中央污水處理廠淨化廢水已經浪費掉上百億美元,她說:「先別提這個方案所耗用的龐大能源與經費,污泥還有一個很重要但很少人關心的問題,就是下水道處理系統愈先進,分離得愈成功,就會產出愈多的污泥,而這些污泥既危險又無法再利用,狀況就會更糟。也就是說,處理得『愈好』,這沱灰色的玩意兒裡面就會集中愈多不相干的鬼東西。」
相關: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Toxic Sludge is Good For You! : Lies, Damn Lie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
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80903
裝訂:平裝
定價:3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