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an
Freinkel;譯者:達娃、謝維玲
寶特瓶涵蓋了一個成功的資源循環必備的三大要件,使其他任何塑膠製品都望塵莫及。首先,多虧每年數十億支的生產量,它很容易取得;其次,它很容易再加工;再來,它有眾多的次巿場。全球製造商都吵著要取得更多的寶特瓶,好讓他們可以製造T恤、地毯和更多的新瓶子,無論是街頭拾荒者還是資金千萬的大企業,對所有從事資源回收的人來說,即使是一支空寶特瓶都有它珍貴的價值在。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寶特瓶是沒有被回收的。
以美國來說,我們回收的寶特瓶只占總數的1/4而已,就像在我打字的此刻,我桌上就擱了一支600cc的健怡可樂空瓶,像圖騰般彰顯著我的每日罪行,這也是為什麼在全國生產的約720億個寶特瓶中,有將近550億個最後都進了垃圾掩埋場或者被隨意丟棄,這是足夠為每個美國人織出3件毛衣的聚酯纖維量,也是足夠為12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的能源總和。無論從什麼標準看,550億個廢寶特瓶都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這是另一個「塑膠的矛盾」,寶特瓶是資源回收中最成功的故事,卻也是最艱鉅的挑戰。
精采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