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9.16








近期活動

【環境大聲公講座】張翠容: 追求真實 - 國際新聞現場的意義
0919破除蔬果安全迷思座談會
 [國際工作營× 文山社大] 最熟悉的陌生人:菲律賓國際移工在台灣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廚房文學寫作班】秋季課程
水水南方~千家小水庫水資源利用國際工作坊(9/17截止)
2012 山海老傳奇 招募大小漁夫上山親海訪傳奇!
「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映演 《在中寮相遇》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讀〈給演化論戳一針〉

作者:楊家旺

在婆羅洲,讀〈給演化論戳一針〉親愛的W:

我在就寢前,以手電筒的光,閱讀法伯《昆蟲記》第三冊第15章,這一章很短,是法伯又一次針對演化論的不以為然,篇名就叫〈給演化論戳一針〉。法伯的這一章是延續上一章的結果而來。也可以說上一章的鋪陳,是為了這一章所準備的。法伯的意思是,泥蜂給幼蟲的食物,當然是愈多元愈好,愈專一愈不好。如果演化為真,那麼,應該是朝向愈多元的食性演化對泥蜂比較有利,為何結果卻是食性單一呢?所以演化論不合理。

我想,若以我們現在對演化論的理解,應該比較容易向法伯解釋為什麼了。法伯的說法言之成理,但是在物種間的激烈競爭下,部份泥蜂只專精處理一種獵物,把這種技巧演練到無可取代的程度,那麼,反而更利於存活下來。也就是說,在多樣食草上要和別人競爭實在辛苦,不如苦練一技,在這一技上頭勝過其他競爭者來得保障。換言之,適者生存有時指的是沒被淘汰的意思,有些生物幾億年都沒改變外觀與生活習慣,被稱為活化石。有時,並不是因為祂的適應力強,而是因為祂沒有遇上其他競爭者,沒有遇上環境的劇烈改變。

精采內文

 

遲來的正義之後,對樂生說

作者:江佩津

9月9日樂生。

社區媽媽帶來了許多小朋友。雖然今天的活動是到納骨塔去、告訴已經過世的院民,監察院終於給了樂生一個遲來的公道,來得太晚、太慢的正義。

小朋友們手寫了卡片、並拿著金紙,一邊燒、一邊講話給阿公阿嬤聽,可能他們並不知道過去的樂生院的樣貌,但至少樂生還在,讓新的一代繼續到這裡、繼續聽院民講故事,也許不懂,但相信有一天他們會聽懂的,然後把故事說給更多、更多的人聽。

via 快樂‧樂生

「9月9日(日),下午兩點半,我們將帶著監察院糾正案文和我們還沒說、來不及說的話,回到樂生院,貼近這片土地,撫慰傷痕遍佈的樂生院,並在納骨塔透過祭拜儀式,傳達給辭世院民在天之靈,告慰亡靈: 國家終於承認錯誤了,樂生院的一草一木從來不該被拆除。也讓我們回到樂生院,與阿公阿嬤站在一起,為多年來辛苦奔走街頭、捍衛家園的阿公阿嬤加油打氣。

精采內文

 

【遺留下來的動物們】護衛犬

作者:太田康介;譯者:葉韋利

我在驅車移動的同時都會窺探一下每戶住家的院子,結果發現了難得一見的景象。

居然有一群放養的牛和烏骨雞和平共處。一般從雞舍被放出來的雞,大多會被貓或其他動物吃掉,我也幾次親眼見到雞隻遭受攻擊後留下散亂羽毛的現場。然而,在這戶人家卻非常奇妙,沒有一隻雞死掉,而且還和一群牛生活得好好的。當我走近院子另一頭想拍照時,又看到現場還有貓,更讓我滿腹狐疑。

「這裡有一隻狗!」

這時,倉庫那頭傳來義工的呼叫。我連忙跑過去,看到陰暗的倉庫角落躲著一隻有氣無力、蜷曲在地上的白狗。只是牠全身髒得要命,尤其脖子上更是一圈黑。小狗心不甘情不願被我們帶到外頭來,到了亮處仔細一看,才發現牠身上的髒污全來自自己的血跡。而且仍在出血,滴滴鮮血不停滑落。小狗看起來相當虛弱,似乎連走路都很困難。

P.82攝於楢葉町上繁岡。偷偷躲在倉庫角落的權太,只見牠頸部一帶 的毛都染著血跡。牠可能想躲在這裡默默死去吧。.jpg

精采內文

 

聰明省電 破除居家節能迷思

作者: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由於電費三階段調漲,前一陣子媒體省電新聞大熱炒,卻有許多誤導。偏頗觀念讓人事倍功半還好,若是不省錢反而花大錢,著實冤枉。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省電迷思,唯有正確觀念與有效節能做法,才能使大家更願意身體力行。

冷氣

 關掉冷氣的確最省電,但您也可以照開冷氣卻只花少許電費。第一是冷氣機的效率要好,第二點更重要,一開始就不要讓熱氣進到建築物裡面來,否則冷氣必須先花時間冷卻房屋,當然耗電。

照明

 許多人以為隨手關燈只能省小錢,但其實照明是居家耗電第二多的項目,僅次於空調,透天厝又比公寓式住家,照明用電比例更高。而且,在大多時候,我們的燈光用電都是浪費的。例如,有些家庭樓梯、浴廁的電燈永遠不關,或是大白天在室內仍然將電燈大開。實際上,若不是為了閱讀或看電視,室內光線足夠即可,可以減少開燈數目與亮度。現在風行的設計師居家裝潢,常會利用淺色亮面牆壁、清玻璃、甚至開放式隔間來減少開燈。

精采內文

 
 

讀〈給演化論戳一針〉

作者:楊家旺

婆羅洲,讀〈給演化論戳一針〉

親愛的W:

凌晨四點多,我起床小解,卻看到廁所外面有光束微動。原來是同行的伙伴蒼鷺,正在觀察一隻體型特大的毛蜘蛛。蒼鷺很專注,顯然沒聽到我的腳步聲。於是我決定小心翼翼,偷偷觀察蒼鷺在觀察毛蜘蛛。毛蜘蛛躲在洞裏,天啊,這個洞的口徑肯定超過十公分。蒼鷺以細枝條,試圖模仿獵物上門,想引誘出這隻毛蜘蛛,以利觀察與拍照。我只偷偷觀察蒼鷺一會兒,就決定回房睡覺,因為畢竟是凌晨四點多,我的睡意仍濃,況且起床後還有一整天的活動需要精神體力呢。

不過,時間近七點的時候,我起床了。我想起了蒼鷺凌晨四點多觀察的那隻巨大毛蜘蛛,我的興趣也來了。我拿著手電筒、相機、一根細枝條,也開始頑皮逗弄起這隻毛蜘蛛。經過數十分鐘的努力,我逐漸精進技巧,果然,祂漸次將更多的身體移出洞口,終於讓我拍到了祂的全身。我心想,這麼大的一隻蜘蛛,如果是一隻蛙或一隻鳥不小心路過祂的洞口,肯定會被祂輕易地給擒拿。

今早,我們必須離開已住了兩夜的第一住處,前往第二住處,再過兩夜。第一住處每晚還有四小時的供電,但第二住處就沒那麼方便了,這是一處連電都沒有的地方,當然,也不可能有熱水澡。沒電對我們一伙人來說,最擔心的是相機的電力耗盡,且據說,第三住處也是沒有電力供應的。換言之,我們有將近五天四夜的時間,是無法幫電池充電的。

W,以下我附上的這張照片有兩間建築物,較大較遠的那間是廚房和餐廳,較小較近的那間是浴室和廁所。今晚,在裏頭洗澡,也是特別的體驗,冷水澡不說,那木片排成的隔牆,可能對妳(不是對我喔)是一番挑戰。因為,每一片木與木之間的縫,都可看見外面的風景,這當然也會令人懷疑,會不會從外面也很容易望穿到裏面?在婆羅洲,讀〈給演化論戳一針〉

從都市來到荒野,確實總有許多不習慣的部份。然而,慢慢習慣之後,有些部份竟也變成了令人喜愛的部份。如果再待久一點,我相信,都市人就會變成雨林野人了。這一塊從自然借來的、適合人居的小小區域,形成了一處開闊地,因此,也很適合昆蟲觀察。我們不必走遠,就在這四周的植栽上,就發現了為數不少的昆蟲,並且拍照觀察,非常愉快。

我在就寢前,以手電筒的光,閱讀法伯《昆蟲記》第三冊第15章,這一章很短,是法伯又一次針對演化論的不以為然,篇名就叫〈給演化論戳一針〉。法伯的這一章是延續上一章的結果而來。也可以說上一章的鋪陳,是為了這一章所準備的。法伯的意思是,泥蜂給幼蟲的食物,當然是愈多元愈好,愈專一愈不好。如果演化為真,那麼,應該是朝向愈多元的食性演化對泥蜂比較有利,為何結果卻是食性單一呢?所以演化論不合理。

我想,若以我們現在對演化論的理解,應該比較容易向法伯解釋為什麼了。法伯的說法言之成理,但是在物種間的激烈競爭下,部份泥蜂只專精處理一種獵物,把這種技巧演練到無可取代的程度,那麼,反而更利於存活下來。也就是說,在多樣食草上要和別人競爭實在辛苦,不如苦練一技,在這一技上頭勝過其他競爭者來得保障。換言之,適者生存有時指的是沒被淘汰的意思,有些生物幾億年都沒改變外觀與生活習慣,被稱為活化石。有時,並不是因為祂的適應力強,而是因為祂沒有遇上其他競爭者,沒有遇上環境的劇烈改變。

法伯說的沒錯,食性專一的狩獵蜂,在生存上很不利,因為獵物如果消失,獵者也可能跟著無法存活。說不定就有許多狩獵蜂就是這樣消失的。然而,這些狩獵蜂如果連專一獵物的技能都競爭不過其他狩獵者,那麼,祂就會更早消失滅種的。因此,法伯在這部份,也許說,在那個時代,還無法把演化論更全面性的認識與理解。當然,我也感覺得出來,法伯是壓根就討厭演化論、反對演化論。不過,我認為正因為如此,才加速了演化論的發展與成熟的。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遲來的正義之後,對樂生說

作者:江佩津

9月9日樂生。

社區媽媽帶來了許多小朋友。雖然今天的活動是到納骨塔去、告訴已經過世的院民,監察院終於給了樂生一個遲來的公道,來得太晚、太慢的正義。

小朋友們手寫了卡片、並拿著金紙,一邊燒、一邊講話給阿公阿嬤聽,可能他們並不知道過去的樂生院的樣貌,但至少樂生還在,讓新的一代繼續到這裡、繼續聽院民講故事,也許不懂,但相信有一天他們會聽懂的,然後把故事說給更多、更多的人聽。

via 快樂‧樂生

「9月9日(日),下午兩點半,我們將帶著監察院糾正案文和我們還沒說、來不及說的話,回到樂生院,貼近這片土地,撫慰傷痕遍佈的樂生院,並在納骨塔透過祭拜儀式,傳達給辭世院民在天之靈,告慰亡靈: 國家終於承認錯誤了,樂生院的一草一木從來不該被拆除。也讓我們回到樂生院,與阿公阿嬤站在一起,為多年來辛苦奔走街頭、捍衛家園的阿公阿嬤加油打氣。

我們誠摯的邀請大家,寫下想對樂生院說的話。若你9/9不方便來院區,請將文字寄至樂生信箱happylosheng@gmail.com,我們將為你張貼在樂生院蓬萊舍的走廊上,讓阿公阿嬤可以看見你的心意;我們更希望你可以親自將文字帶來樂生,與阿公阿嬤一同分享你的感受。也歡迎印兩份紙本,一份張貼在蓬萊舍,另一份攜至納骨塔焚燒,這樣已經身故的院民也能收到我們的話語。」

樂生保留運動其實一直以來,都尚未落幕,從過去的全數拆除、到2008年的大規模保留運動,直到今天土方回填的抗爭,樂生療養院依舊無法真正地得到平靜。監察院的糾正文來得太晚、太慢,並不代表結束,因為捷運工程尚未停工。

到過樂生院幾次,跟長期關注樂生議題的朋友、樂青相比,自己只能是輕描淡寫的過客。只是在這幾次造訪樂生院,都能深刻感受到樂生院的變化。裂縫的擴大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但捷運局卻只是抹上水泥、試圖掩飾這些拉扯建物的醜陋傷痕;在原本的大廚房處,因為天花板崩塌而加蓋的鐵皮屋頂、支架,只是加速建物的傾頹。

你無法將目光移開。

今天初次造訪納骨塔,也是在樂生院拆遷中臨時搭建出來的,要爬上陡坡、滿身大汗才能到達的存在,也許是不希望這些已經過世的院民,還必須再被捷運工程打擾、不得安寧。

手持清香拜天公、土地公、地藏王菩薩,然後對著已經過世的院民三拜。

自救會會長讀著祭文、讀著讀著便哽咽了。

(將寫著祭文的帆布懸掛在樂生的福利社前)

大家對院民寫的小卡、話語:

(以下文字引自 快樂‧樂生 )

當天來到樂生的朋友之一 - 晏生,將他想跟樂生說的話一份掛在蓬萊舍走廊前,另一份焚燒於納骨塔金爐中,紙上蓋有他親製的解放天刑圖章,隨著火焰帶到辭世院民所居住的另一個世界。

「解放天刑

 其實,沒有任何疾病該被稱作天刑。天刑,只是種藉口,掩飾了人們的無知與人性不光明的一面。解放天刑,是人們面對錯誤、洗刷汙名的過程。」

──周晏生

樂生還在,它必須、也應該繼續屹立在這裡。

※本文寫於2012.09.09,轉載自佩妮,誰?部落格

Top

 

【遺留下來的動物們】護衛犬

作者:太田康介;譯者:葉韋利

我在驅車移動的同時都會窺探一下每戶住家的院子,結果發現了難得一見的景象。

居然有一群放養的牛和烏骨雞和平共處。一般從雞舍被放出來的雞,大多會被貓或其他動物吃掉,我也幾次親眼見到雞隻遭受攻擊後留下散亂羽毛的現場。然而,在這戶人家卻非常奇妙,沒有一隻雞死掉,而且還和一群牛生活得好好的。當我走近院子另一頭想拍照時,又看到現場還有貓,更讓我滿腹狐疑。

「這裡有一隻狗!」

這時,倉庫那頭傳來義工的呼叫。我連忙跑過去,看到陰暗的倉庫角落躲著一隻有氣無力、蜷曲在地上的白狗。只是牠全身髒得要命,尤其脖子上更是一圈黑。小狗心不甘情不願被我們帶到外頭來,到了亮處仔細一看,才發現牠身上的髒污全來自自己的血跡。而且仍在出血,滴滴鮮血不停滑落。小狗看起來相當虛弱,似乎連走路都很困難。

P.82攝於楢葉町上繁岡。偷偷躲在倉庫角落的權太,只見牠頸部一帶 的毛都染著血跡。牠可能想躲在這裡默默死去吧。.jpg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了帶牠就醫,得先把牠趕進籠子裡,狗兒卻怎麼都不肯進去。而且牠脖子受傷,又不能硬拉狗繩;想從屁股把牠推進籠子,牠還是一動也不動,好像不肯離開。但總不能放著牠不管呀。最後沒辦法,只好用力拉一下狗繩,結果牠又發出哀號聲,聽著讓我的心都快撕裂了。

最後好不容易帶著牠到診所就醫,才知道身上的傷都是被狗咬的。而且還不是一對一的爭執,而是遭到好多隻狗咬傷。不僅脖子,全身到處都有傷口,尾巴還被咬斷,耳朵也有一隻裂了。獸醫說,再慢個兩三天大概就沒救了。

我在那棟房子貼了紙條,不久之後飼主就和我聯絡,我才知道這隻狗的名字叫權太。

我心想,家中那群烏骨雞之所以能平安無傷活下來,或許就是權太挺身相護吧。在權太家大約一百公尺之外,有六隻幾乎成了流浪狗的狗群,清楚說明了一切。

狗忠於養育自己的主人。為了報答養育之恩,為了善盡自己的使命,牠們會拚了命到最後一口氣。狗,就是這種生物。

將近兩個月,權太忠實且成功守護了家園。

P.59這是我的家!這隻柯基犬從稍遠的地方領著我,似乎向我介紹家園。 被遺忘的動物們 行人出版社提供

相關連結:

【遺留下來的動物們】福島第一核電廠半徑20公里內紀實

被遺忘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

のこされた動物たち 福島第一原発20キロ圏内の記録

作者:太田康介

譯者:葉韋利

出版: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2012年3月7日

定價:26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聰明省電 破除居家節能迷思

作者: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由於電費三階段調漲,前一陣子媒體省電新聞大熱炒,卻有許多誤導。偏頗觀念讓人事倍功半還好,若是不省錢反而花大錢,著實冤枉。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省電迷思,唯有正確觀念與有效節能做法,才能使大家更願意身體力行。

冷氣

 關掉冷氣的確最省電,但您也可以照開冷氣卻只花少許電費。第一是冷氣機的效率要好,第二點更重要,一開始就不要讓熱氣進到建築物裡面來,否則冷氣必須先花時間冷卻房屋,當然耗電。

 建築隔熱怎麼做呢?有幾個訣竅,東、西曬牆壁與窗戶要做外遮陽、屋頂隔熱、改裝雙層隔熱玻璃、移除家中的熱源、甚至設計室內的通風路徑。即使這些沒有做到一百分,光做到一半就可省下許多電費了,而改善技巧在綠適居協會、宜修網、低碳生活部落格都可以找得到。

 與冷氣有關的,還有「熱舒適度」。一般人在空間中是否感到舒適,通常受到幾個因素影響:溼度、溫度、通風的氣流流動狀況,以及衣物,雖然是主觀感受,卻仍有一定道理。如果想像成,在溼熱的天氣下穿著汗衫搖扇子,應該會更好理解一點。因此,如果要使用冷氣,也可以嘗試讓室內溼度先降下來,把濕衣物、廚房與洗澡間的水汽隔絕在冷氣房外,並且打開電扇,這樣一來,冷氣溫度維持在26-28度,便會感到十分舒適了。千萬不要在冷氣房裡猛噴水霧,這樣會有反效果。

照明

 許多人以為隨手關燈只能省小錢,但其實照明是居家耗電第二多的項目,僅次於空調,透天厝又比公寓式住家,照明用電比例更高。而且,在大多時候,我們的燈光用電都是浪費的。例如,有些家庭樓梯、浴廁的電燈永遠不關,或是大白天在室內仍然將電燈大開。實際上,若不是為了閱讀或看電視,室內光線足夠即可,可以減少開燈數目與亮度。現在風行的設計師居家裝潢,常會利用淺色亮面牆壁、清玻璃、甚至開放式隔間來減少開燈。

 在外國,減少照明用電的第一步,就是把白熾燈泡換成省電燈泡,但這對台灣不適用。這是因為,台灣的日光燈管早已非常普及,日光燈已經比省電燈泡還要省電,千萬不要傻傻的買了螺絲型的省電燈泡回家,換掉原來的日光燈管。如果真有預算要換燈具,請選擇LED燈,才是真正省錢省電。那麼,原來的白熾燈泡就要丟了嗎?您可以在冬天時使用。白熾燈泡耗能的原因是因為他的電力大多轉換成熱度逸散在室內,加上它泛黃燈光色澤,會讓家人心理與實質上都感到溫暖,所以冬天使用它剛剛好。

家電

 家庭中最耗能的家電是冷氣機、電熱水器、冰箱、暖爐、烘衣機、吹風機、烤箱、熱水瓶或開飲機…這些電器的共通點,都是短期間改變溫度的機器。如果能夠有效率地使用這些電器,那就更節能了,例如,吹頭髮前先用毛巾擦乾到某個程度,這樣吹風機使用的時間就會降低了。烘衣機就不要使用了,讓衣服接收太陽光滋潤不是挺好。夏天不常喝熱水,可以把開飲機這個耗電的小怪獸關掉,改用瓦斯爐燒適量開水。

 台灣人有愛物的美德,但是可不能對所有家電一體適用。因為產業競爭的關係,家電廠商紛紛以節能技術生產新款家電,效率提升很快,消費者現在還能憑著節能標章來選購。相較之下,有些種類的機器,老舊的機型耗電特別兇,因此當它不堪使用時,請不要再反覆修理勉強使用。汰換舊電器,應該優先考慮每天使用且使用時間長的,也就是冷氣、冰箱與洗衣機。另外,選購新家電時,要顧及到使用空間與人數來選擇適合容量,例如冷氣噸數與冰箱大小,否則又浪費了。

 拔插頭可避免待機電力浪費,但很多人嫌拔插頭很麻煩,久而久之就不拔了,疲勞式的宣導拔插頭反而沒有考慮到民眾心理。因此要建議大家利用兩項利器來管理這些電器:定時器,與具備共同切換開關的延長線。

 家電中最愛待機的是音響、DVD放映機與電視這些具有遙控功能的族群,又常常都放在客廳中,所以方便將他們全放在同一條延長線上,可一次關閉所有電源,臥室裡的電腦與床頭音響也可比照。但是廚房裡的電器多是高耗電產品,使用同一條延長線容易超出負載,應該改成使用時才插電,不使用就拔插頭,省電又安全。定時器可用來對付開飲機、電鍋、小夜燈、電風扇,以及水族箱附屬電器設備。

生活方式

 還有一個嚴重的迷思,節能生活,就一定要儉樸,回歸原始人生活嗎?當然不必要,這是生活方式的選擇自由。如果您想要保有現代生活,回家看高畫質電視,聽高級音響,窩在電動按摩椅上,當然可以繼續這樣做,您的節電策略可以著重在嚴選節能家電,使用後關掉電源,並且在裝潢上用心提高照明和空調效率。有則新聞中的省電達人分享,竟然是35度才開冷氣、冰箱只冰少數飲料、家中只開檯燈,總是拿這種刻苦的節電方式來宣導,既不切實際,也會嚇跑民眾。

 當然,改變生活方式,還是省電生活的重要策略。設定節電公約、冰箱使用公約,或許可以強制家人省下電費,然而要轉換到低碳生活,可以再讓人心甘情願一些。例如,現代家庭家人一回家就在各自房間上網,若是能將客廳佈置舒適,擺張大桌子附加網路線,家人在夜間雖各做各的事情卻能共處一室,既能增進感情,也減少開燈與房間各自的空調。當個晨起人,早睡早起,在溫和的日光中閱讀或做家事,也是節電的妙招。

註:本文轉錄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湯琇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湯琇婷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