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0.28








近期活動

「參與式部落地圖繪製與部落發展」座談會
「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映演《核你到永遠》
「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映演 《被爆者》Hibakusha
鳥松濕地義工成長教育訓練課程-認識飛羽世界
《社情漫畫:公民的肥皂箱》原畫作品展
「Rio+20我們要的未來」成果畫展
環盟25週年記者會+茶會 暨環運歷史照片說故事活動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活動特區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讀〈細腰蜂〉

作者:楊家旺

法伯說:「各種選擇棲息在我們人類居住地方的昆蟲中,細腰蜂以其優雅的體態、怪異的習性和蜂巢的結構,絕對算得上是最有意思的一種。」他所觀察到的細腰蜂,特別偏好在溫度高的地方築巢,像是煙囪周邊就是祂們的最愛。

法伯原本認為這些細腰蜂的下一代,會利用舊巢或在舊巢附近築巢。然而,根據法伯的觀察發現,細腰蜂的下一代,都不會回到舊巢的地點去築巢,祂們會四散各地去獨自築巢與生活。獨居蜂的生活與社會性蜂不同,祂們總是過著孤獨的生活,築巢、狩獵、產卵,終其一生。

精采內文

 

潛:台灣玄灰蝶

作者:陳秀竹;攝影:孫金星

生命的傳承
刻在
閃亮的鱗粉上
轉換
可以飛舞
可以潛行

精采內文

 

普羅猿

作者:A-wei

取自維基百科

當道歉成為一種儀式

電磁波主宰

天際線

籠罩的地平線

大腦、正義、情感與其他

隱匿的微小的思惟

控制欲

一一的衰敗

精采內文

 

【聆聽】解說員

工作著的解說員們,周身隱隱泛著微光作者:李圓恩

基本上2004年在台灣還未流行的「解說員」這份工作,剛開始幾乎接近童年時玩扮家家酒的氛圍,你被允許擁有許多時間學習、嘗試,再從中找出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前三個月我除了跟隊─即尾隨其他帶隊解說員後頭,以師徒制的方式,模仿、學習解說的技巧外。其餘時間除了訓練課之外,就是幫忙種花或在蘭蕨園裡拔草,剛開始新人的貢獻度不高,只能被分派去做這類耗時間、不需要什麼技巧卻很重要的事,但現在因為負責的工作較多,幾乎沒有時間做這件事了,反而懷念,所以後來也有解說員提起,當解說員最最快樂的日子是第一年,也有道理呢!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我覺得快樂的程度和面相都是不同的!尤其很多時間都是獨自與自然相處著,讓還蠻習慣與自己相處的我,感到自在。

工作之外,也得花上許多時間看書,才有能力適切地翻譯大自然的語言,讓自己講出來的東西是正確可信賴又能觸動學員,而大自然是那麼的廣博,因此它是一份學無止盡的工作。差別只在於一開始你什麼都不會,追趕似地啃著各種知識,到後來有了些許既定的先備知識可以利用之後,反而有許多時間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深入,並不斷修正表達的方式,及影響學員去關心環境,甚至付出行動的可能。後來發現,這份工作需求的對象其實和以往所認知到的「專業」並不相同,例如並沒有非要園藝系或森林系、生物系等背景的人才能勝任,而是需要非常多不同科系的人才投入,才能擁有不同看待事情的視角和觸發。

精采內文

 
 

讀讀〈細腰蜂〉

作者:楊家旺

法伯說:「各種選擇棲息在我們人類居住地方的昆蟲中,細腰蜂以其優雅的體態、怪異的習性和蜂巢的結構,絕對算得上是最有意思的一種。」他所觀察到的細腰蜂,特別偏好在溫度高的地方築巢,像是煙囪周邊就是祂們的最愛。

法伯原本認為這些細腰蜂的下一代,會利用舊巢或在舊巢附近築巢。然而,根據法伯的觀察發現,細腰蜂的下一代,都不會回到舊巢的地點去築巢,祂們會四散各地去獨自築巢與生活。獨居蜂的生活與社會性蜂不同,祂們總是過著孤獨的生活,築巢、狩獵、產卵,終其一生。

這些特別喜歡利用人類建築物築巢的細腰蜂,法伯非常感興趣。有一回,他和一位廚娘聊天,特別提到細腰蜂,沒想到廚娘向他抱怨說:「那些大膽的『蒼蠅』身上沾的污穢把所有東西都給弄髒了。」廚娘不只把細腰蜂當成蒼蠅,為了保持清潔,每天都將這些巢穴清除,不過,這麼做並沒有用,因為隔天細腰蜂還是偏好來這些地方築巢。然而,法伯卻是恨不得自己擁有這個地方,因為有那麼多的細腰蜂可供他實驗和觀察。法伯說:「我了解她的苦衷,同時又為自己無法擁有這些地方而扼腕嘆息。啊!即使牠們會將所有的布料、裝飾物蒙上一層泥巴,我還是多麼希望能讓細腰蜂安安靜靜地待在那裡,我會任憑牠們去工作,這樣我就可以知道,在罩衫或窗廉這種動態支撐物上築出的巢是怎麼樣的了。」但是法伯不可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在農人眼裡看來,專注於小蟲子是頭腦不太正常的人的怪癖好。」可惜了,法伯生錯年代,我想,如果他是活在現代,我猜,法伯肯定會被國家地理頻道請去主持一個節目,然後,他的節目肯定極受歡迎,倍受肯定,更是全世界小朋友,甚至一部份大朋友心目中的偶像。

這些細腰蜂所築的巢,使用的材料是泥土,潮濕的泥土,以大顎取其精華,製成圓球,咬著,飛回去築巢。這些材料並沒有經過特製或加工,因此不耐雨水,故而細腰蜂選擇的築巢地點都是可以遮雨的地方,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的建築確實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庇護。

法伯說石蜂的巢就不一樣,石蜂除了精心挑選土材,還以自己的唾液去讓土材變得可塑,等到築好巢後,巢壁的堅硬度就像石頭一樣。因此石蜂的巢比較耐雨淋,但細腰蜂的巢就無法承受這種打擊了。

細腰蜂築一個蜂房需要奔波約15~20次,一間間的蜂房緊挨著,像一排蕭。法伯說這些蜂房的開頭都會朝上,但有些描述細腰蜂的書籍裏,會蜂房開口畫成朝下,不夠細心。朝上的目的是為了儲存食物時,食物不會從蜂房裏掉出來,是一個簡單而合理的考量,但就是有一些書本在繪製這種圖的時候,隨意而為,將開口畫到了下方。緊接著,是一本書參考另一本書,於是就有一大堆關於細腰蜂巢都畫錯的情形廣為流傳。

法伯對於細腰蜂「在工程完工時,都要將牠們的作品、精心雕築的蜂巢表面用灰漿掩埋」,感到不解。法伯覺得「這些無意識的藝術家,可能會有許多不合邏輯的行為吧!」我時常想,法伯當年如果不要那麼排斥演化論,甚至能夠接受演化論,並試著以演化的角度去詮釋他所觀察到的昆蟲行為與現象,我覺得,也許《昆蟲記》會有更精彩、更精準的描述和判斷。我想,這些細腰蜂將蜂巢表面以灰漿掩埋,也許是無意識,但這種本能卻不是不合邏輯,應是為了產生視覺上的偽裝效果,這可令下一代的存活率提高。換言之,這麼做對後代的生存是極為重要且有益的。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潛:台灣玄灰蝶

作者:陳秀竹;攝影:孫金星

生命的傳承
刻在
閃亮的鱗粉上
轉換
可以飛舞
可以潛行

個體
渺小
銳利的目光
像一把鎖鑰

是獨特的智慧


在天與地之間
幻化於無形
成了隱者
宛如修練的智者

玄機
是順著宇宙的運行
破蛹
是生命的一首青春組曲

Top

 

普羅猿

作者:A-wei

當道歉成為一種儀式

電磁波主宰

天際線

籠罩的地平線

大腦、正義、情感與其他

隱匿的微小的思惟

控制欲

一一的衰敗

 

天外浩劫中

無謂的囈語

所謂遁潛地下的一切無道理的法則。

取自維基百科

「先生,你的去冰半糖水果啤酒仙草茶。……。」

普羅猿(學名Purgatorius),又名普爾加托里猴或普爾幹猴,是一屬已滅絕及最早期的靈長動物,或更猴形亞目的祖先。牠們的遺骸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估計屬於6千5百萬年前,約有老鼠的大小。

Top

 

 

【聆聽】解說員

工作著的解說員們,周身隱隱泛著微光作者:李圓恩

基本上2004年在台灣還未流行的「解說員」這份工作,剛開始幾乎接近童年時玩扮家家酒的氛圍,你被允許擁有許多時間學習、嘗試,再從中找出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前三個月我除了跟隊─即尾隨其他帶隊解說員後頭,以師徒制的方式,模仿、學習解說的技巧外。其餘時間除了訓練課之外,就是幫忙種花或在蘭蕨園裡拔草,剛開始新人的貢獻度不高,只能被分派去做這類耗時間、不需要什麼技巧卻很重要的事,但現在因為負責的工作較多,幾乎沒有時間做這件事了,反而懷念,所以後來也有解說員提起,當解說員最最快樂的日子是第一年,也有道理呢!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我覺得快樂的程度和面相都是不同的!尤其很多時間都是獨自與自然相處著,讓還蠻習慣與自己相處的我,感到自在。

工作之外,也得花上許多時間看書,才有能力適切地翻譯大自然的語言,讓自己講出來的東西是正確可信賴又能觸動學員,而大自然是那麼的廣博,因此它是一份學無止盡的工作。差別只在於一開始你什麼都不會,追趕似地啃著各種知識,到後來有了些許既定的先備知識可以利用之後,反而有許多時間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深入,並不斷修正表達的方式,及影響學員去關心環境,甚至付出行動的可能。後來發現,這份工作需求的對象其實和以往所認知到的「專業」並不相同,例如並沒有非要園藝系或森林系、生物系等背景的人才能勝任,而是需要非常多不同科系的人才投入,才能擁有不同看待事情的視角和觸發。

但在當時來看,台灣文學系畢業非專業背景的我,必須耗費雙倍氣力,才能將一些基本的相關知識,先生吞活剝,再慢慢消化。有時當然會消化不良,但也影響了我之後想將自己消化過的東西寫出來分享的想法與做法。不過這部分只是強調知識面,後來我才逐漸發現,一個好的解說員,儘管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若不會應用,又失卻分享的熱情,就不算是個好的解說員。有時候,那些最簡單平凡到容易被我們忽略遺忘的東西,往往才是最最珍貴而難以取代的。

剛開始我種花種得很慢,同事sama姐種了兩橫排(一排約十棵植物)了,我還在幫一棵植物挖洞,將植物從盆子取出,種下,又發現洞不夠深,再拿出來,重挖,種下,往復來回……然後sama姊又種好了一排。我有點沮喪及慌張,但她安慰我,以後妳就會變熟練的!當然現在,我已經回不去那種生澀,但每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

工作著的解說員們,周身隱隱泛著微光新任的解說員,在跟隊的兩週後,經過考核,必須會帶當日兩小時的營隊,即可以介紹約20分鐘的梅峰四季簡報,讓學員較有概念,以及帶領學員繞梅峰主題園區一圈。一個月後,則要會帶領兩天一夜的營隊,內容包括漫步原始林、夜間觀察、早安賞鳥、園區導覽等等。當時仍舊沒有什麼制度,由外包的解說員們分別面試了兩次,中間間隔有一個月以上時間的我還沒經過考核,早就開始帶起當日隊了。等到面對考核時,覺得在道理上無法說服自己,而考核時,因過於緊張,講簡報時像在念條文,有一個解說員憤而離席,覺得我必須重考。我也真的又重考了一遍,卻發現自己收獲更多。所以後來覺得,每個人都是適合當解說員的,只要願意學習及努力,而開始的第一印象,其實並不一定具有決定性。

不過,在考核時,壓力真的非常大。因為必須面對一群比你專業上百倍的解說員,解說那些你從他們身上學來的東西,後來才逐漸理解重要的並非你說了什麼,而是態度和解說的技巧。況且每一次的學員都不同,因此帶來的挑戰與收獲也不同,這又是身為解說員角色最最有趣的地方—每一次都不一樣!

有人說解說員幾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事實上,剛開始我是不斷追趕著知識,或被知識追趕。因為必須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各層面知識的壓力下,幾乎和聯考沒啥兩樣,但比讀聯考的書時快樂而認真,因為那是你想念的,也用得到的。只是,幾乎應接不暇的,關於植物的書讀一讀,又得緊接著讀介紹昆蟲的書,昆蟲的書讀到一半,又換翻起觀星技巧……而排好的班表上,輪到要帶的學員有各種背景,遇到鳥會的,只好抱著鳥書緊急惡補;接著又要帶植物園志工,趕緊再大啃植物相關介紹……這樣來來回回地,讀了、記了、忘了、再讀的循環下,終於稍稍抵達了一種不再匆忙的境界,繼而另一階段於焉開展。

《聆聽:一名山林解說員的驕傲與孤獨》

作者:李圓恩

出版:凱特文化

ISBN:9789866175893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9日

各大網路書店發售中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