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2.23








近期活動

被遺忘的動物們攝影展 & 攝影師來台講座(12/26 ~ 2013/1/8)
反核城市插畫海報聯展第三站(台南10/5~12/31)
想得美:生態生活的想望 (Dare to Dream: An Aspiration for Eco-Living)
《生火˙生活 LIVING MATTERS》 安君實&拉飛邵馬 漂流木創作聯展(12/8-28)
拒絕山海劇場 請聲援花蓮豐濱鄉靜浦部落
亞太綠人聯盟 誠徵一名正職秘書
《拆除前夕- 論壇與跨年聲音表演》陳界仁策劃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活動特區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寫一首詩不如,罵一聲幹給你。

有河書店即可擦,玻璃詩(2012/12/13陸君萍)

作者:有河書店

有河玻璃詩已經六年了,我常常在心裡盤算,是否有更新鮮、更突破格局的寫法呢?尤其近年來,島上出現許多令人髮指的亂象,我始終想讓玻璃詩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發聲管道,但我們不能因為聲音微弱就放棄。還有另一個重點,我也很不願意讓人誤以為,詩只能是風花雪月而已.....

在這樣的盤算中,我的腦子裡浮現出一位熟到快爛掉的熟客的倩影(與英姿):陸君萍(又稱陸君或太后)!其實太后算是音樂圈的人,不常寫詩,但是根據我對她的了解,她常常參加遊行抗議,並且可以將深刻思考化為文字,因此我想,說不定她能寫出一首突破格局的玻璃詩?!

精采內文

 

讀〈本能與判斷力〉

作者:楊家旺

由於法伯在《昆蟲記》實驗了不少關於狩獵蜂的「本能無知」和「本能差錯」,致使我們可能這麼想:「昆蟲是不是不知變通?」法伯的問法是:「我們能把昆蟲比作機器嗎?」法伯自己的回答是:「這種思蠢的看法我可不能苟同。」換言之,即使狩獵蜂對於某些狀況不知變通,近乎愚蠢,法伯仍不覺得祂們像一具機器。因為,另一些角度看,昆蟲不只能力超群,而且知所變通。

精采內文

 

快樂雞:輝要無毒菜園的除蟲工

作者:林子

多少年,不曾見過雞、鴨更別說是鵝,能不怕人,自由自在,昂首闊步。

在土城彈藥庫裡的輝要無毒菜園,雞、鴨、鵝,就是這麼大器,甚至,加起來近六十隻的族群,大方地瞪著我,彷彿他們才是主人。

問我,都不做事,闖進來幹甚麼的?

在這裡,雞,是養來吃蟲的。不是給人殺來吃的。

精采內文

 

【蘋果教我的事】不起眼的,卻改變世界的書

作者:小野(具有生物科學專業的作家、媒體人)

這是一本看起來薄薄的很不起眼的書,封面上的老人笑起來沒有牙齒,看起來就更不起眼了。

就像一棵長在牆角邊一株不起眼的樹。或是一片掛在這棵樹上被蟲咬過的不起眼的葉子。或是這片葉子上的一隻不起眼的毛毛蟲。我們不容易去注意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我們的眼光總是會被四周那些外表比較巨大的、色彩絢爛華麗的、聲音誇張的東西吸引。

然後,我們總是很習慣的思考,這些東西對我們有沒有用?哪些東西是有益於我們的?哪些東西是有害於我們的?然後,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我們又得加快了腳步去追趕那些新生的事物和工具。於是,砍掉一株不起眼的樹或是死了一隻葉片上的毛毛蟲就更微不足道了。

聰明的人類以自己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不斷擴張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間,同時不斷的改造環繞在他四周的動物和植物,決定牠們的命運,要牠們大量繁殖還是要讓牠們絕種都是以人類的需求來考量,他們堅信自己的智慧超越大自然。

精采內文

 
 

寫一首詩不如,罵一聲幹給你。

有河書店即可擦,玻璃詩(2012/12/13陸君萍)

作者:有河書店

有河玻璃詩已經六年了,我常常在心裡盤算,是否有更新鮮、更突破格局的寫法呢?尤其近年來,島上出現許多令人髮指的亂象,我始終想讓玻璃詩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發聲管道,但我們不能因為聲音微弱就放棄。還有另一個重點,我也很不願意讓人誤以為,詩只能是風花雪月而已.....

在這樣的盤算中,我的腦子裡浮現出一位熟到快爛掉的熟客的倩影(與英姿):陸君萍(又稱陸君或太后)!其實太后算是音樂圈的人,不常寫詩,但是根據我對她的了解,她常常參加遊行抗議,並且可以將深刻思考化為文字,因此我想,說不定她能寫出一首突破格局的玻璃詩?!

於是抱著一種豪賭的心情,我邀請了太后寫玻璃詩。沒想到太后寫出的詩,竟然完全就是我所期待的呀!就連那個關鍵字都出現了!收到詩以後我立刻大叫:太后你太棒了!我找你果然找對了呀~~喜極而泣~~

太后來寫玻璃詩的時候我不在,是686拍照,看看她笑得多開心哪!這張照片完全抓到太后豪邁的本相!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后那天穿得太多了,完全不符合她平日的形象~~肯德基式滾動~~

除了豪邁之外,太后也有其他面向,這才是我邀請她來寫詩的原因(?)看看她的表情,多麼憂國憂民哪~~XDDD(太后:這陽光也太刺眼.....)

把這首詩放在觀音山的嘴邊,似乎也沒有什麼違和感?反而有種我代替觀音山罵你的感覺。

當樂生不能樂生,王家沒有家,美麗灣不美麗,改善景觀工程變成破壞景觀工程......此時,淡水河面上閃爍的陽光,居然還能如此碧藍、耀眼。

照例要拍攝的玻璃詩與河貓大合照:寶貝、甜粿、金沙、小星、粉鳥、小平安、小夜、小芝、漾漾、紅豆。

寶貝與陸君萍。

關鍵字當然要用淡水遠近馳名的夕陽來襯托啦~~~金光閃閃!!!

寫一首詩不如,
罵一聲幹給你。

當樂生不能樂生,王家沒有家,
美麗灣不美麗,
非核家園還在續建核四,
你連自己說過的話都不明白,
逐日逐夜翻修承諾,
以符合你的清白他的利益。

當千千萬萬的悲憤寫就的字字句句
你都不在乎了,
送你一聲幹,
也只是考量你的智力與良心,
最適當的措辭而已。

陸君萍

本文轉載自有河書店部落格

Top

 
 

讀〈本能與判斷力〉

作者:楊家旺

由於法伯在《昆蟲記》實驗了不少關於狩獵蜂的「本能無知」和「本能差錯」,致使我們可能這麼想:「昆蟲是不是不知變通?」法伯的問法是:「我們能把昆蟲比作機器嗎?」法伯自己的回答是:「這種思蠢的看法我可不能苟同。」換言之,即使狩獵蜂對於某些狀況不知變通,近乎愚蠢,法伯仍不覺得祂們像一具機器。因為,另一些角度看,昆蟲不只能力超群,而且知所變通。

不知變通的部份,稱為「本能」;知所變通的部份,稱為「判斷力」。法伯這麼形容:「昆蟲的心理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範疇需加以區別,一個是就本義而言的本能,即一種無意識的衝動,引導昆蟲築出最絕妙的窩。」另一個範疇則是「昆蟲憑著經驗變得自覺而精益求精。我不敢將這種能力稱作基本智慧,這種稱號對昆蟲似乎太高了,因而我將之稱為『判斷力』。

法伯在這一章,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昆蟲的本能和判斷力。他說細腰蜂利用泥土築巢的這個能力就是本能,無法改變,天生如此。但對於築巢地點的選擇,比如,有了人類的居所後,細腰蜂很自然地,就懂得利用這種從未見過的環境來築巢,這就是判斷力。

又比如,細腰蜂以蜘蛛來餵養下一代,這是本能。細腰蜂不會選擇其他食物給自己的下一代。但事實是,在實驗室裏,我們可以任何昆蟲來餵食細腰蜂的下一代,祂們一樣領情,一樣吃進肚子裏,而且沒有什麼不良反應。細腰蜂多數捕獵圓網蛛來作為下一代的食物,但如果沒有圓網蛛可獵捕,細腰蜂仍是知所變通的,祂會改獵捕任何其他種類的蜘蛛作為下一代的食物,這就是判斷力。

法伯為了更明確地證明,他選擇了一個實驗。某年冬天,他蒐集了20幾個壁蜂媽媽築在蝸牛殼裏的蜂巢。另將蘆竹切短成40段,製作成一個有40個小洞的蜂箱。除外,還蒐集了一些空的蝸牛殼。將這些東西擺在同一個空間裏,等候蝸牛殼裏的蜂窩孵出壁蜂來。這些壁蜂從沒見過蘆竹的圓孔,但孵化出來的壁蜂,卻是多數選擇了法伯人造的蘆竹圓孔來築巢,而不選擇天然的蝸牛殼來築巢。足見祂們具有判斷力,即使沒見過的蘆竹圓孔,祂們也明白這是比蝸牛殼更好的築巢選擇。

法伯說:「儘管壁蜂的智慧極其有限,但還是有些許靈活度的。牠在某一時刻向我們展示的技術並不代表全部本領,身上還具有某些潛能,是專為特定的時刻而預備的。」我想,本能與判斷力的相輔相成,確保了生物的生存。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必人教導,就知道要如何吸奶,這是本能。然而,當我們以奶瓶嘴「假裝」母親的奶頭時,嬰兒也接受了。嬰兒或許知道這不是母親的奶頭,但卻不會拒絕,因為一樣吸得到奶。甚至,吸不到奶的奶嘴,也能提供嬰兒安慰。在這點上,其實我的想法是矛盾的,因為,我不知道該說這是嬰兒具有判斷力,還是該說這是嬰兒本能的無知。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快樂雞:輝要無毒菜園的除蟲工

作者:林子

多少年,不曾見過雞、鴨更別說是鵝,能不怕人,自由自在,昂首闊步。

在土城彈藥庫裡的輝要無毒菜園,雞、鴨、鵝,就是這麼大器,甚至,加起來近六十隻的族群,大方地瞪著我,彷彿他們才是主人。

問我,都不做事,闖進來幹甚麼的?

在這裡,雞,是養來吃蟲的。不是給人殺來吃的。

菜園主人—輝哥,有著農夫特有的黝黑皮膚、憨厚的笑容,捲起的褲管底下,是雙不穿鞋的赤腳,穿梭在自己菜園裡的自信,是都市人久違的自在啊!

地處約莫96公頃土城彈藥庫之中的輝要無毒菜園,大概三分地,約900多坪,輝哥說,這是他的祖先留下來的,在爸爸那一代,主要是種水稻,等到他接棒時,到底要繼續使用慣行農法,還是改作有機農法,讓他著實花了一番精神考量,最後才決定轉型以秀名農法耕種。

環顧菜園,有著豐富的景觀:還沒進到菜園前,右前方一座蓮花池,連著鵝和鴨子嬉戲的水池,門口左邊一座堆肥場,是農作物肥美的來源,也是快樂雞的覓食區。

輝哥說,為了耕種設置了堆肥區,但堆肥很容易長蒼蠅,朋友建議他養雞來吃蟲,所以養了漂亮的日本雞。 他養的雞不餵飼料,除了晚間為了雞的安全不被野狗咬傷,必須趕進雞舍外,其餘時間都是自由在園區活動;他說,堆肥區才是雞群的最愛,每天一早雞舍的門一開,雞群們以跑百米的速度奔向堆肥區覓食,是非常有趣的畫面!

自然繁殖的雞,母雞下蛋前會找一處隱密安全的窩,等下足了蛋,自己來孵蛋。 幸福的小雞,會在媽媽溫暖的懷裡破蛋而出,一窩六七隻兄弟姊妹做伴,第一天,還會給小雞們飼料,之後,就跟著母雞媽媽覓食。

這天,我遇見母雞帶一群小雞,是國慶日破蛋的小雞,才三天就懂得跟著媽媽,咯咯的母雞,跟著身邊啾啾撒嬌的小雞,忙碌地到處覓食。

輝哥說,母雞帶小雞,是天性,教我仔細聆聽,有不同意義的叫聲:

急促的咯咯聲,是母雞媽媽,在找窩下蛋。

輕柔的咯咯兩聲,是找到食物後,輕喚小雞來吃。

兇悍的咯咯咯聲,是罵我,靠小雞太近啦!

誰還敢說,動物無感? 吃動物是人類理所當然的事?

午后,母雞媽媽累了,瞇著眼打盹,陽光下,小雞們躲進母雞媽媽的羽翼下,是最美的風景。

※本文轉載自上下游News&Market,若喜歡此文,歡迎加入上下游,鼓勵作者持續寫作。 

※上下游歡迎理念相同者加入「共同辦報人」行列,打造台灣第一個食物與土地的專業網站。

Top

 

 

【蘋果教我的事】不起眼的,卻改變世界的書

作者:小野(具有生物科學專業的作家、媒體人)

這是一本看起來薄薄的很不起眼的書,封面上的老人笑起來沒有牙齒,看起來就更不起眼了。

就像一棵長在牆角邊一株不起眼的樹。或是一片掛在這棵樹上被蟲咬過的不起眼的葉子。或是這片葉子上的一隻不起眼的毛毛蟲。我們不容易去注意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我們的眼光總是會被四周那些外表比較巨大的、色彩絢爛華麗的、聲音誇張的東西吸引。

然後,我們總是很習慣的思考,這些東西對我們有沒有用?哪些東西是有益於我們的?哪些東西是有害於我們的?然後,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我們又得加快了腳步去追趕那些新生的事物和工具。於是,砍掉一株不起眼的樹或是死了一隻葉片上的毛毛蟲就更微不足道了。

聰明的人類以自己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不斷擴張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間,同時不斷的改造環繞在他四周的動物和植物,決定牠們的命運,要牠們大量繁殖還是要讓牠們絕種都是以人類的需求來考量,他們堅信自己的智慧超越大自然。

這本不起眼的書是一個不起眼的日本傻瓜農夫木村,描述他如何放任自己的蘋果樹們用最自然的方式長大的過程。他不用農藥殺「害」蟲,也不用一般最有效的肥料施肥,他讓蘋果園裡長出其他的植物,包括大豆和雜草,他觀察著大自然如何調教著這些接近枯死邊緣的蘋果樹,觀察著不同的昆蟲們如何在這個荒廢沒有收成的果園快樂的生活著,漸漸的他研究出這些昆蟲和其他植物們和蘋果樹之間的關係,他修正著一些種植蘋果樹的方法,11年後,他終於種出了和施過肥料灑過農藥後不一樣的蘋果。他種的蘋果樹在颱風來襲時果實不會輕易掉落,因為細枝柔軟有彈性,他種的蘋果特別香甜切口不會氧化。在忍受貧窮和被嘲笑欺負的漫長日子裡,木村也學會了用不一樣的方式對待稻子和蔬果,現在他開始到處演講,推廣他的觀念。他正在努力改變全世界農夫的種植觀念。

我想起自己在花蓮羅山遇到一對農夫父子的話。父親對我說:「人家說不再使用農藥後老鼠會變多,就會破壞我們的農作物,結果老鼠反而變少了。我們百思不解。有一天發現原來是蛇變多了,是牠們把老鼠吃光了。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兒子說:「我們種黃豆很辛苦,不施肥不用農藥,剛種下去時環頸雉會來吃種子,發芽時是兔子的最愛。牠們留下來的黃豆才輪到我們吃。我們家的橘子、花生、玉米、柚子、竹筍都是要先請台灣獼猴、山豬、山羌、飛鼠們吃夠了才輪到我們。這個世界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是人類太自私了讓大家都活不下去,最後也害慘了自己。」

這是一本不起眼的書,卻是一本正在改變人類觀念的書。對我而言,這也是一本大學生物科學系最好的啟蒙教課書。

蘋果教我的事──木村阿公給未來的禮物

リンゴが教えてくれたこと

作者:木村秋則

譯者:王蘊潔

定價:250元

ISBN (13):978-986-133-336-6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木村秋則

農民。1949年,出生於青森縣中津輕郡岩木町,弘前實業高中畢業。曾經前往川崎市的工廠工作,一年半後離職。1971年回到故鄉,投入以栽培蘋果為主的農業。由於農藥危害了家人的健康,從1978年左右開始摸索無農藥、無肥料栽培,歷經將近十年完全沒有收成的苦難過程,終於成功地栽培出徹底無農藥、無肥料的蘋果。目前在栽培蘋果的同時,也在全國和海外各地進行農業指導。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