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刊
  2012.2.13

公益贊助

墣草園

活動特區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協會
青蛙小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蛇生活】大蟒蛇∞:還我清白

作者:詹嘉紋

要過年了,為了因應蛇年及九天年假,猜猜從HBO、好萊塢電影台、STAR MOVIE、東森電影、等各大電影頻道,會推出怎樣的「蛇年片單」呢?

這就是典型好萊塢「野獸/爬蟲災難片」的設定,超乎人類預期和想像的「它」通常非常巨大,兼備速度、力量與智力,可能是實驗出錯的產物,也可能是古老傳說中的詛咒。習性神出鬼沒、特愛吃人,還喜歡吃下去又吐出來(或是類似的方式),用意是讓存活者(觀眾)作嘔,最好可以嚇個半死。

根據街頭隨機問卷統計結果表示,一提到「蛇」或「蟒蛇」,不管是不是曾親身與蛇打過交道,有9成以上的人會使用「陰森」、「邪惡」、「可怕」、「佛地魔」等負面字眼形容,並搭配打寒顫或起雞皮疙瘩的肢體語言;而日前宜蘭漁民捕獲大白鯊,認為此舉是為人們「除害」。

精采內文

  【蛇回來】 放生眼鏡蛇為保育?

作者:毛俊傑(國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

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東部山區道路上,研究生阿翰在路上發現了一條看起來像是剛被車壓死的大型眼鏡蛇個體,基於工作習慣及好奇心的驅使,伸手正要拉起這條身上停了許多蒼蠅的眼鏡蛇屍體,查看腹部的顏色與身上的花紋,不料此時發現,這條看起來像是已死的眼鏡蛇仍然活著,並立即抬起頭來,怒視著阿翰!

眼鏡蛇為中大型蛇類,以蛙類、鳥類、小型哺乳類及蛇為主食,根據我過去進行的攝食行為研究發現,眼鏡蛇當面對不同的獵物時會採取不同的捕食方式,這些方式往往都與獵物的特性及行為相對應,當捕食鼠類為食時,由於受攻擊的鼠類會對來襲的蛇類進行反擊,加上鼠類對蛇毒的反應速率快,因此眼鏡蛇採取的策略是攻擊後隨即放開,任由獵物離去,待獵物毒發死亡後,再循著氣味找到獵物吞食。但當捕食的對象為不會反擊的蛙類與鳥類時,由於受到襲擊後蛇毒在體內發作的時間較長(蛙類)或可逃離的距離較遠(鳥類),眼鏡蛇即會採取咬住不放的方式避免獵物脫逃。

精采內文

 
  【蛇學問】禁忌之蛇,我怕?

作者:黃靖文

「有蛇!」若在山林野外這麼大吼一聲,恐怕許多人都要驚聲尖叫快步遠離現場,大部分的人對蛇感到恐懼、害怕、或噁心,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古人觀察蛇的習性,認為牠無足而行,來去自如,平時多蜷居於地底幽深的洞穴中,秋冬冬眠、春夏行動,並且蛻皮新生,彷彿是死而復生的奇異現象,而一旦發出攻擊,能吞獸食人,即使僥倖逃脫,人們也因小小的咬傷而毒發身亡,因此蛇也與死亡、冥界有著強烈的連結。

古人害怕蛇的攻擊與殺傷力,這些經驗深刻地留存在人類演化的歷史裡,因此對蛇恐懼其來有自。從腦科學的研究資料來看,人類對某一些東西的恐懼是事先設定在大腦中的,透過動物實驗和對人類嬰兒的觀察發現,本能會從某些危險逃避或對某種刺激退縮。這種反應並不是在刺激第一次出現時就存在,但是在第一次經驗時,只要有一點點暗示這個東西可能不好,這個恐懼的連結就永遠形成了。

精采內文

 

※ 本報於2月9至17日一連9天推出蛇年特刊,讀完今天的電子報,您覺淂意猶未盡嗎?環境資訊電子報是一份公益的獨立媒體,歡迎關心環境資訊的公民參與。您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參與:志工捐款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林子晴•網編:林子晴
刊頭設計:湯為筌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