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保育邵族文化 體驗稻米文化的在地傳承與生命實踐

發起者:全球邵族之友會
聯絡人:鄭空空 (049-2850343,lucille@url.com.tw)
邵族播種祭時間:2005年4月9日起
稻米文化展時間:2005年4月9日∼2005年5月1日
地點: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德化社)邵族文化復育社區

  4月,清明雨紛紛的時節。倘若你身為遊人,在4月來到日月潭邵族所在的地方,佇立在依山傍水的樹林之外,不見林內誰人,只聞清朗笑語在林後斷續隨風,自空中散開,此時一陣輕煙湧來,你,做為一位遊人,會不會彷彿不知身在人境?而那些引人懷想的聲音,正是邵族青年男女在播種祭後,鞦韆高高揚起時的笑聲……

  2004年為國際稻米年,聯合國以「稻米就是生命」為主題,不僅反映稻米做為主要糧食的重要性,強調稻米與糧食安全、就業及生計、文化、水資源和環境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經濟政策、性別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在文化層面上,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教科文組織合作,提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希望引起國際對於農業以及農業文化的重視。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並以「生物多樣性公約」為基礎,呼籲各國重視原住民族所保有的特殊穀種,以建立重要的稻米基因庫。

  相應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所提出的架構,邵族的農耕系統與種作,不但是「國際稻米年」所強調事項的典型代表,甚至於提出更多重要的觀點,值得受到國際的重視。

  國曆4月9日(農曆三月初一)為邵族最重要的農耕祭典——播種祭。邵族,這個依山傍「海」、目前人口數僅300人左右,可能是目前全世界人數最少、但文化特徵保存最為完整的台灣原住民族,有別於我們熟知的水稻,過去,他們以刀耕火種、山田燒墾的方式進行游耕,種植其他稻作(旱稻),並發展出與實際生活相連的一系列祭典儀式與文化。

  這套文化系統,敘述著人類以其身體的勞作活動,在土地上生產、與自然相互滋養,呈顯出生命價值以及世界觀。雖然,過去其他台灣原住民族也有類似的農耕儀典與文化,但是,目前除了邵族以外,其他各族的稻作相關文化與儀典,在歷史、政策、宗教…等因素的影響下,已瀕臨消失,而即使放眼世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能將所有農耕祭儀與文化保存如此完整的原住民族,亦不多見。

  稻米是生活方式,是人類透過身體勞作,和土地、自然交融對應所發展出來的文化。邵族的播種祭,不僅是人和土地的相互邀約與承諾,播種祭後二日的盪鞦韆更是誠摯邀請人們加入和土地誓盟的高潮,在蒼翠的山林中,不分男女老幼,盪起鞦韆,象徵著結實飽滿的美麗稻穗在風中搖擺。播種祭是邵族一系列農耕祭儀當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農耕祭典,而邵族豐美且完好的農耕祭儀與文化,亦足以列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

  過去,邵族因政府的行政疏失,致使土地大量流失、族群存續困難,面臨無地可耕、耕作權被剝奪的困境,也因此邵族播種祭的真實播種曾中斷了20年之久。921大地震以後,台灣及國際民間團體支助邵族於震毀的山地文化中心基地上,以自已的勞動和信心建立邵族文化復育社區,社區完成後,族人重新有了一個完全屬於自身文化的聚落。

  2000年,地震後的第一年,邵族人於文化復育社區復育農耕祭儀,舉辦播種祭。為了復育傳統旱稻,如同過去祖先追逐白鹿終於尋得日月潭這個桃花源一般,邵族人追尋旱稻穀種,最終在族人床底下的罐中尋回失落的30幾顆穀種。2000年,長老帶著未能盈握的數十顆旱稻穀種,握住孩子的手,將僅存的旱稻穀種分別種下;這是中斷20年後,族人第一次真實地播種,祭典與生活實際相連。

  5年多來,在社區內,文化復育得以較不受干擾地進行,老少孺慕,相互扶持,因此社區除了安置的意義之外,並擔負部落重建、文化復育基地的使命。然而,這塊邵族僅存的棲地,目前卻面臨被政府以發展觀光、蓋觀光大飯店之名,遭強制拆除的命運。

  2005年,面對南投縣政府要拆除邵族文化復育社區的威脅,邵族不願僅僅只是呼應「稻米就是生命」的主題,除了堅持依照傳統進行播種祭之外,並在獲得漢聲雜誌、人間學社提供相關圖片,以及台灣愛普生公司的贊助下,舉辦「稻米文化展」,計畫透過稻米提出對經濟、自然、生活方式、生命的看法。此外,更重要的是,邵族將於播種祭後召開「播種祭與提報世界農業文化遺產」記者會,透過記者會,一方面使各界瞭解邵族具有的豐美文化,另一方面更要表達即使具有世界級的農業文化遺產,卻因政府要興建觀光飯店,而面臨無地可耕的荒謬性。

邵族播種祭活動時間:

4月9日

(星期六)

大清早

頭目派傳令挨家挨戶通報祭典開始

9:00

邵族播種(種陸稻)

地點:社區田地

祖靈籃集中祭拜

地點:社區內職司長老家戶門口

10:00

邵族杵音、竹管敲擊樂表演

10:30

記者會

  • 邵族播種祭說明
  • 正式宣告祭儀完整記錄,提報糧農組織之農業遺產行動
  • 全球邵族之友會成立及後續支援計畫說明

傳統邵族杵音、竹管敲擊樂表演

稻米文化展

邵族影音圖書館開展(老照片、歷史事蹟、系譜、記錄片、文化復育成果)

下午

青年上山銼竹子、採藤,準備架設鞦韆

晚上

美濃愛鄉協進會介紹「拆壩運動」

4月10日

(星期日)

上午

架設鞦韆

4月11日

(星期一)

9:00

祖靈籃集中祭拜儀式(職司長老家戶門口)

9:45

長老及女祭師祭告祖靈,祈求祖靈庇佑,並為鞦韆除穢

10:00~10:10

鞦韆啟用儀式

    • 德高望重、夫妻二人皆健在的長老首盪祈福
    • 其他德高望重之長老與女祭師盪鞦韆

(但今日無法正式對外開放盪鞦韆)

10:10~10:20

邵族杵音、竹管敲擊樂表演

4月12日

(星期二)

9:00

毛姓長老家戶門口做祭

10:00

鞦韆正式對外開放

(盪鞦韆持續至4/24止)

(2005-04-08)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