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娃娃兵征旅筆記]

娃娃兵征旅回憶列車

編按:近來烏來鄉公所打算開闢一條聯通三峽的道路來紓解交通,然而這條道路可能對烏來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卻又不具顯著交通經濟價值,引起長期在烏來調查探訪的台大保育社學生的關心。為了阻止不當的政策,這些大學生串連了十餘個民間團體,成立「烏來關懷聯盟」,為烏來生態與地方發展的永續而努力。

從今天起每周四推出的「娃娃兵征旅筆記」專欄,即由烏來關懷聯盟的成員執筆,從各個不同面向來談他們眼中的烏來,並與大家分享大學生發起環境運動的特殊體驗與心得,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烏來、甚至對自己生活環境的覺醒與行動。

作者:褚縈瑩 (烏來關懷聯盟•台大自然保育社)

啟程

不斷與當地居民及環境接觸,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念。(圖片/台大自然保育社提供)  「試試看吧,不知道我們這群娃娃兵能做到什麼地步?」大約兩年前,現在被冠上「烏來關懷聯盟召集人」頭銜的台大牙科生黃泰華,用茫然又帶點堅定的口氣說出這句話。從此,台大自然保育社這群娃娃兵,踏上了捍衛烏來未來的征途……

  從這段文字映在你眼簾頃刻,恭喜你已成為這列娃娃兵征旅「回憶號」的當然嘉賓。沒有軌道的藍天中,有一列輪廓由模糊到清晰的火車緩緩靠近。是的,請釋放你心中的紅色氣球,讓它乘著你遙遠的思緒與風,跟我們搭上這班車……

第一站:以西羅岸為起點,一條不必要的道路

  烏來鄉公所,近來規劃開闢一條20公里長的山區聯外道路,曲曲折折遠到三峽熊空。路線劃過雪山山脈一路北降至台北盆地的主脈——一個肩負大台北水源特定用區、中央山脈保育軸延伸之中海拔生態廊道的重要地帶。

  道路,表面上看來或許僅是山間蜿蜒的細帶,難以想像它其實造成原本完整的棲地破碎化,大型或移動能力差的動物族群因之難以延續。大型機具的開挖,不但一瞬間剷除演替多年的原始林棲地,迫使動物繼續往台灣越來越窄的適存地湧入,更削弱了這塊地體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那麼,當地人怎麼想呢?這個問題我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也不停在烏來、三峽兩處與在地朋友深談。原本困惑的城市學生,卻因此堅定了立場,只因為這條道路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需求,也不符合所謂的程序正義、社會正義。在觀光產業的交通需求上,它其實不能帶來更大的產值。每逢假日,來自大台北的車塞滿新烏路及烏來停車場,證明烏來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遊客,而是讓遊客留步,在當地進行優質消費。

  在質重於量的思考下,這個將烏來變成過路站、葬送未來發展仰賴之自然資源的新規劃,不啻是逆行倒施。而對居民來說,當地與台北都會區最快的交通路線,仍是現有經新烏路銜接北二高、環快的方式,居民的就醫、運銷、就學福祉很顯然不在這條道路的考量之中。這樣的建設,不但在程序上並未詢問在地居民的意見,在內容上也看不出為民謀福利的意圖。連在地居民都不禁要質疑,這是否又是一樁圖利特定人士的大型工程?

  很顯然,要解決現有交通擁擠、提升觀光產業潛力、增進居民福祉這些重要課題,對居民、對我們來說,都有更為合理與可行的其他方式,並在數個在地團體、有心人士與關懷聯盟成員的討論與行動中,慢慢成形。

第二站:從椰林大道到興隆路,烏來關懷聯盟成形

若我們不行動的話 一條20公里的山路將切過美麗的拔刀爾山。(圖片/台大自然保育社提供)  從椰林大道底一間小小的大學生社團辦公室,到興隆路荒野地下室的聯盟會議,這群學生以往口中帶點自嘲與理想性的「娃娃兵」,從土法煉鋼的發聲與串連方式,漸漸引發越來越多關心此議題與烏來長遠發展的團體及個人,幫助我們往更有效率及全盤視野的方向成長。烏來三峽聯外道路議題,對聯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成形契機;但換個角度,它也只是關懷聯盟長遠目標的一個小小起點。

  烏來關懷聯盟,2003年由長期在烏來進行自然觀察、在地關懷的台大自然保育社學生發起,現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臺灣蝴蝶保育學會、臺灣生態學會、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自然步道協會、週週爬郊山、523登山學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陣線協會、永和社大生態保育社、生態攝影學會、永續地球工作網、看守臺灣協會、帝雉鄉野工作室、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淡水文教基金會等十多個團體。聯盟願景為「建立一個與當地有良好互動,一起勾勒出烏來鄉未來發展方向之對話平台」;因而近程目標是,針對即將傷害未來發展資源與對話空間的烏來三峽聯外道路一案,發起運動。實際作法:1、透過環評體制找出道路環評報告的疏失;2、透過網站連結全國關心環境的團體與個人給予意見與指教;3、協助當地居民發展監督政府政策的組織。

第三站:娃娃兵征旅筆記,這個專欄將帶來的是……

  即將推出的系列專欄,由烏來關懷聯盟成員撰寫,以長期於烏來進行自然觀察的面向,切入道路議題與地方發展,相對於仍在成長中的學生觀點,帶給讀者成熟保育團體發出的聲音。另外,藉由目前處在聯盟運轉中心的台大學生,與當地居民、相關專家學者、一般社會大眾每天接觸過程中,對於自身理想與聯盟願景的不停反省,及所獲得的助益,與讀者分享環境議題的複雜性,帶給娃娃兵一路的成長,也試圖提供有心起步關心環境議題、發起環境運動的讀者一些運作上的參考。最後,由兩篇處於聯盟運作較外圍的台大學生之寫作,觀照伙伴如何在學業與環境議題的夾縫中求生存,永遠在焦慮下一秒該唸書還是打電話關心環評、沒有薪水可拿還怕被學校二一的這一群「娃娃兵」,為了什麼撐下去?憑著什麼吸引越來越多關心的人,其中也包括當地人?過程中又突破哪些盲點、遭遇哪些難題?這也許可以讓我們回過頭來,思考臺灣環保團體與環境運動的現狀。

  這份征旅筆記,不單單是作為聯盟行動上的紀錄,或者僅是宣傳議題與聯盟的理念,因為我們知道,對電子報廣大的讀者群來說,我們的行動僅僅是「傳教士對傳教士」。更重要的期盼,是它能引發所有環境運動與在地關懷的對話空間;而這個可能性,我們相信來自於真正包容與對話的特質。

終點站:如果你願意繼續關心,可經由以下方式──

  1. 上網站 http://home.kimo.com.tw/syhalpinia/ 作進一步瞭解、連署,並隨時動動滑鼠點入,關心我們的最新發展及消息。

  2. 將開路消息轉寄廣發,請關心的朋友幫忙連署。

  3. 幫忙寄信給縣政府相關單位表達意見,或於其網站留言板上留下意見。

  4. 聯盟隨時都缺乏各式專長及各種崗位的幫手,如果您願意加入義工行列,可於留言板上留下聯絡資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