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世界保護區大會專欄]

跨國界保護區內的跨國專家合作 以拯救東南亞灣貓為例

  跨國界保護區對於和平與國際合作的貢獻常被大力讚揚,然而,要如何拯救在這些保護區內的瀕臨絕種動物,具體的技術層面卻鮮少被人提及。今年夏天,在橫跨印尼與馬來西亞國境的班騰卡利曼(Bentuang Karimun)國家公園出現了一種珍稀動物──灣貓(bay cat)。灣貓可不是普通的貓而已,這種貓科動物已被認為在此區內絕跡,以前也不曾在園區內見過。

  透過架設適切的攝影機,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SSC)貓科專家團隊與沙勞越生物多樣性中心貓科行動基金會(Cat Action Treasury)所資助科學家才得以捕捉到灣貓的影像。照片顯示出這個雙色的動物有一條特別長的尾巴。雙眼內側有灰白痕跡閃現及頭上和頰上模糊的深色條紋,是一種令人驚艷的動物。

  灣貓在全球僅有幾次野外目擊報告,有標本收藏的博物館也少於十個,現今對此物種幾乎一無所知。關於此種貓科動物的分布及生態所知甚少,而牠們的生殖、食性及行為習慣更是成謎。在沙勞越的Sungai Ulu Lanjak Entimau野生動物庇護所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希望能提供珍貴的詳細資訊,並充實IUCN瀕危動物紅皮書的資料。

  灣貓出現的這個庇護所涵蓋了崎嶇山丘上約1668平方公里的樹林,在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它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國界保護區的一部份。

  1995,年馬來西亞的Lanjak Entimau野生動物庇護所與印尼西加里曼的班騰卡利曼國家公園合併在一起,面積近百萬公頃。在國家公園中進行的研究不僅發現許多未知的物種,也包含了稀少的當地特有動植物。超過1000個樹種在此被紀錄,其中還包括許多豐富的珍貴木材,因此有幾個區域被指定為未來的基因庫或種子來源。

  在這個特殊的保護區發現的動物也十分令人驚訝。除灣貓獨占鰲頭外,其他在此發現的新物種還包括兩棲類、爬蟲類、魚類及蟹類。除了這些當地發現的新種外,這個保護區還能看到婆羅洲近半數的特有種鳥類。

  現在科學家還發現有紅毛猩猩族群在國界邊境聚集,所以這個特別的跨國界保護區範圍的設立看來也符合動物的需求。

  此外,由於體認到這類區域在保育及安全上帶來的益處,IUCN努力促成這類區域的建立,為此,IUCN制定了以和平與國際合作為目的的跨國界保護區守則,並將其納入最佳保護區執行指導原則系列。這個守則提出的課程是由個案和一系列優良執行指南組成,也包括了這些區域在和平及武裝衝突時期的法令草案。

  在波札那及南非間的Kgalagadi跨國界公園,是為世界第一個正式規畫的跨國界公園,也因此,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也才選擇在南非的德班舉行,討論跨國界國家公園此一重要議題。詳細內容請見:http://www.iucn.org/themes/wcpa/wpc2003/pdfs/
newsevents/fstories/baycat.pdf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