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物多樣性]

怎樣「外來」?何為「入侵」?──生物多樣性思維下的外來種問題

作者:吳海音(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成了保育界的熱門詞彙與概念,而外來種則是在此思維下一個頗受關注的議題。

可貴的生物體間多變性與歧異性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生物體間的多變性與歧異性,與其所產生生態上的複雜現象。這種歧異性與複雜性在基因、族群、物種、乃至於生態系等層級上,各有其不同的展現,而其形成、維繫、與變動,則是各層級生物性組成與環境間交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多樣性概念的推廣,是基於生態學與生物學理論與應用面的進展,及對環境與資源使用與管理上的省思,目的在矯正過往人類社會發展中對環境與生物本質無知或輕忽所造成的錯誤。這樣的問題在工業發展、科技昌明、經濟掛帥的社會中,更形嚴重。由於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強調的是生物資源對維繫生界的重要性,及生物性資源之發展與環境間的密切關係,因此危害生物資源本身、其所需環境、及對生界之維生功能的因素,都被認為會損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在諸多被確認與推斷危害生物多樣性與造成物種滅絕的因素中,入侵外來種被認為是殺傷力僅次於棲地破壞的第二兇手。這固然是許多真實例證累積出的體認,然本土意識的興起及對與在地生境淵源薄弱之外來拓殖者的疑懼,可能也有些關係吧。

  猶記兒時養蠶的經驗,巴望多時盼到蠶蛾破繭而出、交尾、產卵,小心翼翼的將撲滿蠶卵的紙張放在鐵盒中顧著,滿心期待的等著小蠶寶寶的破殼。然而,幾隻螞蟻或一隻蟑螂的潛入,便足以搬空啖盡所有未誕生的小生命。如果鐵盒是個只有無助蠶卵的生態系,幾隻蟲蟻的入侵便足以全然摧毀這個小而簡單的系統。紐西蘭南北島間史蒂芬島上貓抓老鼠的故事,則是保育生物學上經典的例子:島上獨守燈塔的管理員將愛貓捕獲的小鳥製成標本,寄送到倫敦的博物館,待鳥類學家認出那是隻新種鳥類欲進一步探詢時,只見於史蒂芬小島上的這種鳥已被管理員帶上孤島作伴解悶的貓給趕盡殺絕了。在沒受到如貓等捕食者選汰調教過的島鳥族群,面對新進引入的外來種-貓,在死不敷生,而學習適應未及之下,很快就宣告滅絕了。

外來種進入後的不同表現

  上述兩個極端的例子,闡述的是作用激烈之外來種可能為相對小型而簡化之系統帶來的毀滅性影響。然而,在真實世界中,在複雜而開放的系統中,外來種的引入與影響卻可能以千百種不同的形式表現,有的拓殖後未必立足,有的立足後族群始終受到壓制,有的溫和的嵌入原生群聚中,只有少數種類真為移民地帶來重大衝擊。但怎樣的衝擊算重大?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的情形容易被察覺與量化,具殘殺獵捕習性的外來種較惹人嫌惡而遭到制裁,這兩類外來種的問題比較會受到關注與重視。然而,有些外來種隱晦的作用於不意察覺之處,或削減生態系的服務價值,而這些外來種帶來的衝擊多非直接或短期可見,或不易確認與證實。這樣的外來種夠格稱為具侵害性嗎?該管不管,又要如何管?

全球化加速了外來種移動

  世上萬物,有消有長,有生有死,有新種的分化或生成,也有既有物種的滅絕,這一切以不同的方式與速度在不同的時空中進行著。其中當然也有物種的播遷與拓殖,到達新生成的處女地或是既有群落的生育地,成為外來種。外來種在某地的落地與生根,也許侵害毀滅一些物種,改變部分環境,也可能加速或影響一些物種演化的速度與方向,這些是自然界中不時發生的小事件,為何會成為今日全球性的議題呢?主要原因,除了人還是人。由於許多外來種是人類有意無意引入的,由於現今全球化與各地頻繁的交流加速了外來種移動的頻度與規模,由於人類感受到其入侵帶來的損失與威脅,所以這才會成為議題。怎樣的威脅,怎樣的損失是我們所在乎的呢?這則要看我們對環境的認知與價值觀了。過度在意,不見得有足夠的能力處理所有的問題,全然不在意,世界還是會運轉下去,然其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到頭來還是要人類自行承受,甚或是災及鄰里,禍留子孫。

  所以,如外來種生物入侵等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議題,雖是由生態學與生物學的角度出發,但其實是關照回人類社會福祉的事業。(2005-10-0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