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多樣性] 2005年第三季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趨勢報導 作者:謝雯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居民的生計問題,可否達到雙贏局面?這是在保育界一直存在的爭辯。在這一季,保育界對此有諸多討論。 發展議題熱潮 牽動保育方向 7月英國在鷹峽舉辦的世界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G8)中,將非洲發展與氣候變遷議題並列為重點議題。場外喧騰一時的演唱會揮舞著「讓貧窮成為歷史」的口號,緊接著《國家地理雜誌》在八月號推出非洲大陸的特輯,均成功攫獲大眾視聽,關注非洲發展的熱潮儼然展開。9月份,寄望在2015年消滅貧窮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成為聯合國世界領袖高峰會議的討論重心,不過沒能獲得各國一致性的允諾。 然而,千禧年發展目標要讓貧窮國家達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免不了對環境造成壓力,甚至加速環境破壞。 世界銀行就發出警訊,直言若窮國的環境資源條件惡化,將無法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世界保育聯盟(IUCN)秘書長則是在聯合國大會中的演說上表示,投資於環境永續,才是消除貧窮的良策。 消滅貧窮與千禧年發展目標原本就涵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署的行動目標之中,只是由於這一段期間的熱潮,讓保育界必須去正視這個有如兩面刃的發展議題。於是保育組織更積極在發展議題上尋找環境行動的著力點,發展議題登上生物多樣性領域會議的主要議程,也成為各種環境政策的指定目標。 舉例來說,9月初在剛果民主國舉辦的搶救大型猿類計畫會議(Great Ape Survival Project, GRASP)上,發現當地的貧困迫使人民濫墾森林,森林棲地破壞的結果,就算遏止盜獵行為,也一樣會造成大猩猩的滅絕危機。大會於是在決議中指出,除了嚴格執法,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創造當地社區居民的利益,像是永續旅遊的推動等。這種保育與扶助貧困措施結合的策略,將會是未來不可擋的趨勢。 各界急呼籲 保護深海生物多樣性 這一季另一個保育重點,是深海生物多樣性。所謂深海,指的是海面以下二百公尺至二千公尺的海底,這裡仍是世界上最不被熟知的區域,隱藏許多未被發現的生物多樣性。而在全球公海進行拖網捕魚作業(high seas bottom trawling),被認為是海洋深海生態最大的殺手。 公海拖網漁業最為人詬病的是,拖網漁業捕撈所得的漁獲,可利用的比率很低,也就是說,這種捕撈方式非常浪費海洋資源。另一方面,僅有少數商業漁船擁有深海拖網漁撈的先進設備,但是所破壞的卻是全球的海洋資源。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ternational)的彩虹戰士號這兩年明查暗訪三大洋數個公海區域的拖網漁業行為,他們在拖網漁船上的漁網內發現深海珊瑚的殘骸與深海魚漁獲,更證實了拖網漁業破壞深海海床的事實。 綠色和平與國際保育協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等十幾個保育組織合組的深海保育聯盟(Deep Sea Conservation Coalition, DSCC),針對6月11日聯合國遠洋及海商法非正式諮詢(United Nations Informal Consultative Process on the Law of the Seas, UNICPOLOS)的第六次會議進行遊說行動,要求各國就禁止公海拖網捕魚簽署備忘錄,但是因為歐盟的反對而失敗。目前全球拖網漁業最盛行的國家,就是屬於歐盟會員國的西班牙。 加拿大科學家發表在八月號自然月刊(Journal Nature)的研究報告則指出,大西洋與太平洋包括黑鮪魚在內的深海大型魚類,在過去50年來已經減少了50%,主要便導因於過度捕撈。而今年6月5日環境日上,聯合國秘書長才矢言今年將關注深海珊瑚的保育,然而深海珊瑚仍持續遭受破壞,今年11月底第三屆國際深海珊瑚研討會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預料屆時會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報告出爐。 海洋保育仍有好消息,6月21日世界捕鯨委員會在韓國蔚山召開年會,儘管日本以漁業永續經營的理由要求開放商業捕鯨,但大會仍作出維持全球捕鯨禁令的決定。(2005-10-20)
【相關網站】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