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農業與生物技術 (II)

作者:高文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鉅量大宗穀物,在世界名列前茅。平均要買進黃豆二百五十萬公噸,大約是全世界第五大買主;玉米進口平均約五百萬公噸,輸入量僅次於日本、韓國。我們知道台灣、日本、韓國的主食是米,這三個國家購買大量黃豆、玉米,並非給人吃,而是做為飼料及加工用。

  美國做為世界穀倉,絕大多數生產的穀物也是給動物吃的,這是現代農業商業化的特色。現代文明社會,肉食不再是奢侈品,高品質生活的要求,脫離了基本維生需求的現成穀類。同樣面積的土地,靠作物可以養活更多人口,但是目前更多的土地,卻來養活更多的牲口,雞鴉牛豬羊等經濟動物(寵物還不算在內)。養了牲口再養人,在生態能量轉換上,其實是不經濟、低效率的,何況養牲口的污染環境,是現代社會必須付出的代價。

基改生物技術與農業

  為維持規模農業經濟,近十年間,美國農業作物開始更科技化。從1996起,農民開始嘗試種植基因改造黃豆,推廣到去(2004)年,超過八成的美國黃豆都已經是基改黃豆。近四成種植的玉米,做為飼料用,都是基改玉米。商業量產的玉米主要有三大類,飼料玉米、甜玉米及爆米花玉米。後兩者為人類食用,產量遠小於飼料玉米,美國食品業者反映保守市場需求,鮮少採用基改。台灣進口大宗穀物主要從美國來,這個基改比例,八至九成供應飼料加工用,也反映在台灣市場,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市場抽樣,經驗佐證相當符合。

  目前基因改造有四大作物,玉米、黃豆、棉花及油菜。總體來說,全世界有十七個國家種植生產基改作物,美國當然是第一名,其他大規模生產,進入「百萬公頃俱樂部」的國家,依序有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國及巴拉圭。歐洲國家種植最多的,有西班牙及羅馬尼亞,德國也不少。去年加起來總計有8千1百萬公頃。從右圖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可以看出這個成長趨勢,呈連續直線上升,沒有緩和的態勢。

  這上升趨勢有二個值得思考的意義。第一,基改作物已然是鐵的事實。在地球環境釋放出的基改作物顯然持續增加,民眾與政府,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都得面對這個新時代的來臨,思考下一步如何處置。

  第二個意義是,也許有消費者環保團體的反對聲音,基改作物是受到農民歡迎的選擇。對農民真正有利的,農民才會接受。事實上,利益誘因使得若干國家,農民偷偷非法種植基改作物的情形普遍。現代農民,在各國家,都是中下階層。即使美國,農民也受到聯邦政府大量補貼,才能維持一定收入以及經濟規模。生物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對農民十分具體可觀。美國農民協會調查,除非是為了海外市場考量,有些國家如歐洲、日本,法令不許可某些基改作物,損失外銷市場有所顧慮,一般美國農民多半願意種植基改作物。基改作物的成功經驗,在第三世界國家不遑多讓,農民接受甚至更為明顯。

  基改作物的持續大量增加,衍生的基改食品便成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實。不過,基改食品的存在事實,並不代表基改食品的接受度。

  農民對基改作物的高接受度,並不立即可以反映一般消費者大眾與環保團體對基改食品的接受度。這有一點詭異,卻是十年經驗彰顯的另外一件事實。需要另文探討。

生物技術與生態多樣性

  有人擔心,大規模種植基改作物會有害生物多樣性。先前我們已經提到過,現代農業商業化的結果,因應市場需求,大規模量產種植單一作物,已經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並不因為生技化,才特別異樣。問題是,生物技術是加遽惡化,還是提供改善,目前有不同看法。有一個新興現象,卻仍是拜現代化所致,那就是生活品質提昇,追求有高品質、高附加價值或有特殊市場區隔的作物或食品。這帶來多樣性。生物技術正提供多樣化的潛能。

  近十年,基礎生物技術的基因體計畫逐漸完成,基因序列解碼工作越做越快速,下一步應用性的功能性基因體計畫,找出來有用的基因,正如火如荼推展,讓人類知識累積,創造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有用的基因可以用在製造醫藥品、化妝品、保健食品,甚至針對個人(的遺傳基因)差異性,提供疾病治療藥品,或者生產無數人類可以想像的工業產品,從工業酵素,到環保可分解塑膠,到取代石化污染的燃油。

  生物技術的應用多樣化,有一個關鍵,人類的想像力遠不如自然。有用的基因,是自然億萬年演化產生的,通常不是人憑空瞑想可以發明,人只能模仿已經存在,技術上也許改善一些,原創者永遠是大自然。

  有一個問題來了,所有有用的基因正快速消失,隨著種源的滅絕,基因源(遺傳資源)也從地球永遠消失。我們現在知道認識的遠不到百萬分之一,多數來不及認識就不見了,多可惜。所以現代生物技術很重要的工作,是保存遺傳資源與種源,並加速解讀,篩選可能有特別功能的基因。即使種源不幸滅絕,基因還可以存續,藉基因改造技術轉殖到相類似種源,獲得永續生命,這是生物技術的深一層使命。(待續)(2005-10-27)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