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警察] 高山公園警察甘苦談──以太魯閣為例 作者:王茹涵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太魯閣國家公園因為屬於山區峽谷地形,不管是由一般遊客還是登山客,發生意外的機會非常頻繁,小從被落石砸傷擦傷,大至數十人被洪流圍困,他們都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出勤搶救。他說:「以前年輕的時候,為了救受傷迷路的遊客,風雨天還得連夜上山搜救,將傷者背著下山。」甚至有次,一群遊客被大水困在燕子口,溪水暴漲而無法將30多人接駁下山,他們只好依著斷崖的山勢搭起鋼索,讓遊客從湍急的溪水上方溜索而過,那種膽戰心驚的畫面讓他一生難忘。有時,自己還得攀岩垂降至山谷救人;有時,則遭遇到令人哀慟的傷亡事件,甚至得搬運支離破碎的屍首。「我們的工作一點都不輕鬆的!我們一直爬山,體力要好才可以。」
然而在山上度過將近20年的光陰,葛小隊長也對改變中的太魯閣有些無奈。「硬體設施是改善很多了啦!步道也比以前安全很多。可是遊客越來越多,有好也有壞處。」像是冬天一到雪季,他們執勤重心就轉移到合歡山一帶,常常要勸導遊客注意安全,不要一窩峰的湧上山;有時需要封山,遊客不聽勸告,讓他們執勤上感到許多困擾。而越來越多的觀光客使得太魯閣天祥一帶一遇假日必塞車,也在園區內產生更多髒亂。「其實那麼多車子塞在一起,是很危險的。」葛小隊長表示,在狹長的峽谷中間,若是有意外發生救援會比較困難。許多遊覽雙層巴士因為高度問題,也是安全上的考量。他建議,也許未來可在園區內建立專車制度,一方面控制遊客人數以維持品質,一方面也可以統一園區內遊覽車的規格,以消靡安全上的疑慮。 太魯閣國家公園十多年來的變化與風情萬千,以及公園警察奉獻在此的青春時光,實在一言難以道盡。聽著葛小隊長對太魯閣的期許,筆者也盼望,我們的國家公園在管理上能汲取建言,精益求精,讓國人享受高品質的國家公園,也讓太魯閣之美在國際上發光。(2005-08-31)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