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山的人] 走過閂山 遇見那初春未溶盡的殘雪
作者:紫秋千 在沉寂了這寒冷的冬天後,沒想到與上次高山之旅相隔竟已長達三個月之久。整理著行前裝備,拍拍那已經佈滿灰塵的大背包,往日關於高山的回憶就這樣一幕一幕的湧現…… 皚皚白雪 蜿蜒的合歡公路上,只見道路兩旁寒冬的瑞雪尚未完全消逝。也許是因為從小迄今未曾親眼見到過白雪之故,心情異常的興奮。 俯望清晨的梨山,陽光出奇的耀眼,就像是歡迎著山的孩子再次回到母親的懷抱似的。我們重裝走在730林道之中,即使肩頭再重,心情也特別期待與開朗。 陽光的柔和,適合著旅人放步慢行,感受著山林裡的氣息,想像著遠離了俗世裡的煩瑣塵囂。 平緩的步道,隨侍在側的雪山山脈稜線,主峰上圈谷的殘雪,志佳陽大山、大劍、小劍、武陵四秀等三千級的高山,昔日只能在地圖上神遊的百岳大名,此刻就像是老朋友般的親近,那山裡的魅力就這樣吸引著旅人們一步一步的往深山裡面走去。偶爾路途上不經意遇見的小山溪,沁涼的溪水也足以洗去踢林道的疲憊。 難纏的北二段前段 中央山脈,岳界裡傳統以七彩湖為界,劃分為南、北兩段,再各細分為三段,其中公認最難纏的就是以中央尖山為界的「北二段」,有著傳聞已久的無明大崩壁、死亡稜線,而且主稜上缺水,讓縱走的登山者需要背水長途跋涉,更添吃力。 也許因為之前雪季剛過的關係,林道上的箭竹與芒草被雪給壓得擋住去路,而傾倒的枯木、鐵杉更為此程帶來阻礙。只見大夥時而彎身,時而高繞,最難纏的是穿插在路旁的帶刺植物--玉山茶蔗子、刺柏、川上氏小檗,糾纏著山林裡的旅人、甚至倒勾尖刺突襲傷人,其中又以高山薔薇一路跟隨。 此行本想拍些高山野花,沒想到冬眠的花兒還沒綻放,自己卻被它們的根節枝葉所傷,也被休息時在腳下虎視眈眈的眾多咬人貓咬了幾口。 難怪這一路走來,都未見其他隊伍的山友,才深深感覺到這條北二段路線的冷門,只是有著老戰友的陪同與領隊的豐富高山經驗,又有何懼呢? 氣勢磅礡的百岳稜線 在走走停停之間,不知不覺的踢了14公里的林道;直到此行的第二個叉路,帶頭大哥才說,這才是真正的閂山登山口,只見大夥唉聲不絕。 在付出汗水之後,山所回報給我們的,是整個北二段的壯觀稜線--不管是鈴鳴山、甘藷峰、無明山、鬼門關斷崖又或是更遠方的畢祿山、羊頭山、合歡、奇萊群峰,歷歷山頭如數家珍。這其中尤以「中央尖山」最為險峻耀眼,天氣的晴朗與能見度,不禁讓人驚嘆! 正當沉浸在高山氣勢的詠嘆時,嚮導的催促聲又把思緒拉回現實了,都說要去三角點上手牽手,還在這磨蹭什麼呢? 在中央山脈三角點上手護台灣 走山的這天,正值二二八紀念日,大夥途中聊的話題與共識,也是要以另外一種方式來手護台灣--用最虔誠的心走入中央山脈裡,沒有山下的政治意味,只有一顆愛護台灣、愛護山林的心。 閂山,標高3168公尺,百岳排名第80,有著一顆二等三角點,因其脫離中央山脈主稜、自成一格而得名。由於夾在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視野與展望都相當良好,廣闊的大草原雖不能與台灣三大高山草原相比,但是山裡吹來的微風加上矮箭竹的飄曳,也增添優雅的氛圍。 偶爾穿越黑森林,那稜線上陽光照射不到的未溶盡殘雪,滋潤了旅人早已乾渴的心肺,此時也顧不得形象與吃相,隨手拾起往嘴裡送,這是大自然恩賜的甘霖,像是清涼的挫冰,原來雪就是長這樣子的呀! 一座又一座的假山頭,一陣又一陣的涼風吹來,一會陡上一會陡下,已重裝走了6小時的疲憊,再一次考驗著意志力。每一次高山裡的淬煉,都是要讓自己心志更加茁壯,即使那攻頂的路有多麼遙遠與崎嶇。 攻頂的那一刻,我們站在閂山的制高點上,用著謙卑的心胸,伴隨著陣陣飄來的山嵐,與患難與共的隊友們手牽著手。若干年後回想此刻,應是登山歷程裡值得回憶的痕跡。 後記 下山後在林道入口處,聽見山下的環山部落Radio播放著熟悉的新寶島「歡聚歌」,想起電視廣告「明天的氣力」中,在清晨認真收割高冷蔬菜的情景,心裡多少也有一點感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