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保共識網路論壇]

環保共識會議回顧(三)成員交流經驗談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聯合企劃

  參與環保共識會議的成員,多數以人身的健康關懷為出發點,進而轉為關切與身體緊密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有人想了解環境政策對後代子孫、家庭的影響;有人則以機車的回收為例,指出回收類別上的缺失。有人肯定共識會議的方式,認為可以突破目前的民主僵局,提高全民民主素養;認為提出有力明白的公民意見,較政黨政治的形式更加重要。亦有人希望藉由參與環保共識會議,吸收多方面的學識與經驗交流。

  來自台北市的貿易公司負責人,認為目前環保議題的本質,實際上更需要行政機構跨部會的討論,才能反應現在的行政體系生態。他說明環境問題牽涉的層面之大,非環保署單一機關所能處理與面對,且以為所有的開發與建設工程行為,其實都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環境影響評估應落實於更廣泛的實務層面。

  強調自己是以家庭主婦身分參與會議的花蓮縣會計師,表示即使今日社會中的所有人都支持環保的觀念,但是每個人贊成的條件與想法則大大不同,而構成異質多元的意見呈現。不過她認為環保共識會議成員的教育程度偏高,可能無法反應教育層次較低的民意;對於首場議題及與談人的設計,則擔心無相關業者的意見呈現,可能無法有多面向的討論理解,並建議會議議題的定義與表達可以更清晰如條文式的方式呈現,將有助議題的溝通效率。

  曾經參與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的研究生,則肯定共識會議的形式,認為要形成更永續的政策,由下而上的決策過程是需要的。他也說明青年國是會議從形成籌辦組織、網路進行議題的票選、會議進行的方式等都是由與會的成員一手包辦。相較之下,環保共識會議的議題制定與會議形式則由環保署主導。反之,青年共識會議因無特定探討主題,使討論的範圍廣泛,而環保共識會議則相較能聚焦,針對環境議題進行討論。他以為環保共識會議的討論報告中的但書或配套措施可能將會是呈現共識的重點。

  共識會議成員中來自基隆的工人代表與業者的對談之後,相當有感觸的表示,自己也同樣處於矛盾的景況,為了後代子孫的考量,他一定是無條件贊成開徵環境污染防制費,但是自己從事的機車行業,將面臨成本提高的壓力。但他樂觀地說,如將收取的費用專款專用的提供學術研究機構,進行降低環境污染的技術研究,再將更善待環境的知識回餽給廠商,豈不完好。

  而來自台東的護理行政人士,則反應偏遠地區中低社經地位民眾的心聲,她表示開徵家戶水污費等費用,對於中低收入戶其實會形成經濟壓力;另於去年爆發的SARS疫情,使得環境污染與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為重要的注目焦點,但位於偏遠地區的醫院,面臨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成本遠大於都會區的難題,需要更多人共同來關切。在連續三場的環保共識會議中,她也表示自己從對環境政策的大外行,漸漸能理解這些議題原來與自己是如此切身相關,同時也在理解更多事實後,有感而發地反省在醫院護理人員的餐點管理上,發想設計一種適合醫護人員的環保餐,如飯量減少、減少骨頭或魚骨的餐點,使調整成員工能消化的餐量,並減低廚餘處理的費用。

  台北的家庭生活教育家同樣在參與環保共識會議後有所心得,她說明雖然人人都談環保,但是彼此對環保的觀點是否一致?而環境政策的設計是要落實理念,發揮預期的效用,所以環保共識會議的舉行可以讓原本對環境政策僅有模糊印象的人們,更明確的掌握與清楚的定位,讓人們在理解不同面向的發展歷程後,進行更周全與精確的討論與思考,激發出減低困擾、整合多方意見的想法,進而釐清觀念,形成共識,使對民意代表形成壓力,讓他們知道民眾其實是有學習成長的能力,更有關環社會共益的行動力。

  共識會議成員中當屬20歲就讀環境工程的學生年紀最小,她表示雖然在緊湊的課業壓力與校隊練習的時間壓縮中,參與環保共識會議的竟日奔波雖然辛苦,但是卻很值得。面對多數成員的豐富社會資歷,她表示自己需要學習的空間很大,但在環保共識會議中,逐漸了解一個有效的政策應該與民意充分溝通後,才能真正的落實。如果還有機會,她希望持續參加相關的共識會議,開闊想法與視野。

  來自北市的醫務工程管理師係因想獲得更多的環保知識,決定參與環保共識會議。不過卻意外地更了解財政稅費的知識,也非常肯定主辦單位積極邀請產官學界的代表與共識會議成員共同討論,釐清紛雜的想法與意見。不過他對於共識會議成員討論的時間比例上偏少的情況,建議往後舉行共識會議,可多針對成員討論的方式進行設計,以增加討論溝通的效度。關於共識成員的代表性,則表示可以擴充參與人員的階層廣度,形成更多元的成員組合,以提升共識意見的可信度。他更相當肯定在共識會議中理解的環保理念,表示會為環境保護的正確觀念,盡一份心力。

  與會的共識會議成員皆相當認可首次環保共識會議的成果,也期許未來可以持續針對此次會議無法取得一致共識的「雙重紅利」及「綠色稅制改革」辦理相關說明會或公民會議,提供廣大民眾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建議必要時得以公民投票方式解決爭議。共識會議成員也期許於今年年底立法委員選舉期間,環保共識會議的結論報告可以提供予全國各區候選人,公開表示贊成或反對之立場,進一步提供選民對於候選人環保意識之認識與瞭解,促使開徵環境污染防制(治)費或環境稅這項經濟工具,可以在資訊公開,民意有效流通的前提下,於社會上發揮成效。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