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小百科] 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衝擊生態環境 百科博士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根據環保署的環保名詞定義為: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以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化物等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而,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反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阻擋,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以致地球上的溫度逐年增高。 百科教室
於是聯合國在1992年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期望全世界共同努力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目標為「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水準上」。1997年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次締約國大會中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明訂針對6種溫室氣體進行削減,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其中以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造成溫室效應的能力最強,但二氧化碳由於含量較多,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約為55%。 全球溫暖化造成的影響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減低溫室效應的影響,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 從內心去珍惜能源、愛惜環境,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日常生活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步行更好,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做得到的事。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沈姍姍 彙編,何雅玲 審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