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小百科]

環境政策:一切涉及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政策

百科博士

  「環境」本身是一個涵蓋範圍十分廣大的名詞,因此,一切涉及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政策,都可以算在環境政策的領域內。在實務上,例如污染控制、環保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公共衛生、環境法規、區域計畫、都市設計等,都直接影響到人與自然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其他如經貿、社會、教育等政策延伸的影響,也與人類和自然環境脫不了關係。因此所謂的環境政策,除了以環境科學為基礎之外,更需要整合經濟學、法律學、政治學、行政學、社會學、教育學及規畫設計等各層面的領域,才能確保人類社會與環境能夠永續發展。

百科教室

  環境政策的發展,主要源自工業革命及都市化,由公共衛生及國民健康的領域開始。都市化形成的衛生問題及工業化衍生的污染問題,成為早期環境政策的開端。接著由於工業化帶來的大量生產,使得對於礦產、能源和自然資源的需求大增,進一步引出能源和自然資源管理等政策的出現。

  到了20世紀,化學工業突飛猛進,大量使用人工化合物,許多劇毒性化合物因為管制或使用不當,造成許多嚴重公害污染事件,導致發生民眾、生物大量死亡或病變的悲劇,污染問題也因此從國民健康層次轉換成公害污染防治的問題,於是各種環境管制政策在1970年間大量出現。同時,群眾也逐漸意識到污染及開發的問題,所影響的不僅止於人類,而是整個自然界,於是自然保育的政策也因而開始發展。

  今天在永續發展概念的領導下,環境政策的概念已經從「發生環境問題時的對策」,逐步轉化成各項政策擬定時都將環境面向納入考量。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的制度,便是落實永續發展概念的重要設計。台灣的環境保護及自然保育業務,分屬於環保署及農委會主管,亦有部份權責分散到其他行政組織中,因此目前環境政策的制定,主要仍停留在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對應方案的模式,今後應往環境整體規劃的角度進行調整。

  依據環境基本法第3條:「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因此未來我國的環境政策,將會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努力邁進。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