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與倫理] 擴展社群
編輯:愛蜜莉.貝克,麥可.李察森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環境倫理學牽涉到一系列擴展社群的行動。彼得.溫茲(Peter Wenz)把這稱為「同心圓理論」(the concentric circle theory),社會結構以及相關的倫理學都在這個類似樹木年輪圖的一系列同心圓之中各就定位。 向外擴展的同心圓 同心圓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個體自我位居中心。最靠近自我的圓圈裡,有對個人家庭和附近鄰居的責任;之後向外擴及對在地社群、國家或宗教團體的職責。最靠近自我的圓圈裡的人比較少,下一圈就多一點,然後依此類推。某個人所在的圓圈離自我越近,自我對他/她所負的責任就越大。到目前為止是人際之間的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將自然界加進同心圓。最先加進馴養的動物,像是家畜或寵物;再加進用於醫學研究的動物,或豢養在動物園裡的動物;然後是野生的動物。在更外圍的圓圈裡,有著許多植物。另外還有一圈是瀕臨絕種的生物,我們對這些生物所負的職責著眼於確保物種延續,而比較不在於拯救單一的生物。 僅次於最外圈的是土地倫理——敦促已開發的鄉村地區要維護土地的生態健康,並且將僅存的荒野規劃為荒地保護區。 最外圈是星球倫理,也就是關懷整個地球生命體系的倫理,這個圓圈正快速地朝我們越來越接近。過去人們沒有太大的能力左右這個星球運作的過程,但現在我們有了,就像全球溫室效應。在這一圈裡,我們採取「不傷害進程原則」,禁止做出任何危及生態體系進化過程的事。 各不相同的同心圓 自我位居一系列同心圓的中心,道德關懷對象的他者則依照他/牠/它們與自我的親疏遠近關係,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圓圈當中。然而,批評者可能會問,親疏遠近的關係真的這麼工整地分布在同心圓之中嗎?例如,人類的未來世代位居外圈,但是我可能對我尚未出世的孫子孫女,比對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有感情得多。而關於動物的定位,哪些動物要歸位在哪個圓圈裡,也沒有清楚的依據。如果魚類被認為不如海豹來得有資格做為生命主體,那麼捕魚可能會比獵海豹更受到鼓勵。 我們每個人都位於自己同心圓的中心,各自有不同的家庭、事業,處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拉引我們的力量各有不同。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套自己的同心圓,我的判斷不會是你的判斷。當發生重大事件時,我可能因為強烈責任感驅使而積極運作,你卻可能由於沒有認同感而意興闌珊。每個人同心圓的差異,有些源於自然的因素,有些則取決於個人的歷史。這對制定決策的人來說,變成沒有明確的決策規則可循,最後往往都是糊裡糊塗地混過去。 本文譯自:愛蜜莉.貝克及麥可.李察森編輯,《倫理學的應用》(Ethics Applied),第二版,第11章倫理學與環境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紐約:賽門與舒斯特出版公司,1999年),頁407-43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