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潮觀點] 得其黎海岸 作者:廖鴻基 海岸行腳,我們走到得其黎海岸。 「得其黎」為太魯閣族語,意思為漁產甚多之地。得其黎海岸日據時代改名為立霧,光復後又改名為崇德。改朝換代地名幾番更替,字義卻是離海越來越遠。 海岸是海陸交接的界面,無論侵蝕或堆積,海岸是海陸千萬年來協調出的平衡。海灘上擱淺的堆積物見證我們如何對待這塊土地和海洋。 走一段海岸,我們沿著濤聲走,我們傾聽陸地和海洋以不同的語調訴說著長久以來海陸的交織故事。 得其黎海岸位於太魯閣峽谷口立霧溪北側,河口圓形的沖積扇三角洲突出海岸,得其黎海岸以海灣地勢北接清水斷崖,銜接溪口南側迤邐的七星潭海灣,兩個弧長海灣在台灣地圖上形成顯眼的「m」字雙海灣海岸。立霧溪源起標高3440公尺的合歡連峰東麓,豐沛的溪水崇山峻嶺間奔流五十八公里出海,河床比降十八分之一,溪水攜帶砂石鑿山削壁孜孜不息,水蝕激烈。出谷的立霧溪溪水仍然乾清,溪水為河口海域帶來大量的淡水及有機質,河口成為魚苗繁衍的海域,這些魚苗又吸引了掠食性魚類近岸徘徊。海灣裡,不少座定置魚網近岸設置,說明了得其黎名副其實的漁豐之地。 立霧溪河口也是砂金產地,遠自十六、七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後來的荷蘭人、清朝漢人都曾經於得其黎海岸登陸採金。採金或探勘礦脈的故事長久以來綿續不絕,只是,金砂礦源至今仍謎一樣的不被確知。哆囉滿,花蓮古地名,指稱的就是立霧溪河口的砂金。 得其黎海岸沒多少腹地,狹隘的海岸段丘緊接著就是挺峻的山壁,霧下山448公尺、立霧山1274公尺、清水山2470公尺,梯級似的群山如一道海洋屏風聳立在得其黎海岸,多少年了,這山脈頂風望海和近岸湍湍而過的黑潮默默對看。 台灣被稱為大山大海美麗之島,走一段得其黎海岸,一次感受台灣山海的磅礡氣勢。 沿著得其黎海灣往北看去,台灣八大天然奇景之一的清水斷崖以森嚴滄桑之姿坐鎮在灘前。斷崖舊稱「石克士」,太魯閣族語,為草生於石滑不留足之意。昔日太魯閣族人行經斷崖時必高呼「石克、石克」,互相警戒提醒。 走過蘇花公路嗎?山道一路蜿蜒崎嶇,行經清水斷崖山壁斑駁海崖千仞垂落絕險形勢車速不得不緩,直到得其黎海岸才算出山,才能鬆口氣,也才能鬆弛戒慎之心。 清水斷崖從北邊來,立霧溪自西邊來,都是山裡奔騰奔馳一路崢嶸倥傯直奔得其黎海岸,等在這裡的是一段沉靜的海岸,這裡有湧湧如夢的海洋。 回頭看山蒼鬱,轉頭望海心底迴波,險阨絕險已然過去,得其黎海岸以出谷的心情,和緩平展成一泓安靜的礫石長灣。(本文原刊載於2002.6.15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