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向永續北歐學習]

產業共生共榮 向永續北歐取經

作者:波特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你知道什麼是「產業共生」嗎?是否聽過「生態工業區」這個名詞?

  現在請你嘗試把一個工業區想像成生態圈中的食物鏈:一座火力電廠的廢熱被社區用來加熱溫室、漁塭與家庭熱水,產生的飛灰則供水泥公司添加進水泥,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氣被製藥廠當作動力,而製藥廠產生的廢渣污泥,最後成為社區農民的肥料。這種企業與社區間交換或交易製程副產品的行為,緩慢演化成一個物質與能源交換網絡、或是工業副產品的交換網路,就形成了產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若是一個工業區中的企業能夠形成產業共生的脈絡,便可稱為生態工業區(eco-industrial park,EIP)。

  上述的「食物鏈」的例子來自於北歐的丹麥小鎮卡倫堡(Kalundborg),當地的產業共生已發展20餘年,現在只要談到產業共生與生態工業區,就會提起卡倫堡經驗。

  地球這端小小的台灣島上,塞滿了新舊工業區,以及充斥家庭工廠的城市,不論是高科技產業園區或是傳統產業聚集加工區,都是創造今日台灣經濟榮景的一環。然而,產業與環境的關係卻一直是尚待解決的課題。我現在用來打字的電腦,裡頭的零件,可能是台北縣中、永和的小型電子工廠製造、也可能來自新竹科學園區,這些小零件為台灣賺進大筆白花花的銀子,卻也同時生產出更多污染性極高的廢棄物,而這些事業廢棄物多數未妥善處理,半數以上不知去向。生產電腦零件需要大量的水電,也使得高科技產業如餵不飽的猛獸,迫使政府增建水庫與電廠,而衍生出更多環境爭議。

  卡倫堡會是台灣的麥加聖地嗎?

  上週六(4日),揮別澳熱的酷暑,明新科技大學講師、環境資訊協會顧問鍾國輝,啟程前往北歐,參加兩場生態工業園區的研討會,之後將轉往卡倫堡,對當地企業、居民與NGO進行深度談,展開「向永續北歐學習計畫」。

  目前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攻讀博士班的鍾國輝,長期於產業生態領域從事研究,堪稱台灣此研究範疇的先行者。他積極參與國內產、官、學界推展生態工業園區相關議題的規劃與討論,參與執行過建立工業區永續經營機制的專案,對台灣的工業區問題有深入體會;他也曾多次前往丹麥卡倫堡、德國魯爾工業區參觀,學習國外產業永續發展的經驗。

  此趟北歐之行,鍾國輝將為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讀者提供每日會議重要議事,會場花絮,也會對與會的相關領域專業人士進行訪問,更重要的是,他將重回卡倫堡訪視生態工業區的現況,帶回深度的訪談與心得。作者的新發現與啟發,也將透過電子報分享給讀者。此一系列關於產業共生與生態工業區的報導與文章,即日起將刊登於[向永續北歐學習]專欄。讀者若想多了解這個議題,請前往鍾國輝的個人網站,當中累積豐富的國內外剪報資料,作者文章。當然也有卡倫堡小鎮的照片,帶你先飛去北歐體驗空氣中不見工業氣味的自然清新。(2005-06-07)

【相關文章】
經濟開發與環境並存的解藥浮現? 生態工業園區EIP概念的提出

【參考資料】
鍾國輝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產業生態學的網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