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上帝的禮物

作者:林佳穎

  發電,很困難嗎?其實不。只要有風、有太陽,加上一點學習的視野,動手組裝簡單的設備,上帝就把電送到你家。

  在台北縣白沙灣旁,兩棟以太陽能跟風力相互搭配發電的二層樓住屋,已經先後發了一年多的電力。晴天出太陽的時候,屋頂裝置的太陽能板,將光能轉換成直流電,經過直交流電轉換器,就變成家用電力。陰天沒有太陽,海風隨之吹起,風力機葉扇轉動的動能轉成直流電,再透過同樣的路徑,變成家用電力。太陽能板與風力機,二十四小時相互搭配,陽光與風力,這兩種再生能源,隨時都在發電。

  如果沒有親眼看見組裝到安裝的過程,可能大家很難相信,原來只要你有DIY級的功力,就可以在自家安裝簡易又環保的發電設備。在其中一棟生態示範住屋的400W風力機安裝過程裡,安裝人員說:「裝這很好玩」。假如你組裝過達新牌衣櫥,那麼架設一支風力機的難易度,就是那個樣子。只是,你需要多一個電鑽,按著說明書依樣畫葫蘆,拼著拼著,一座獨家專用的發電機也就完成了。然後,只要等待微風吹起,風速達到每秒2.7米,也就是樹葉開始摩擦,發出聲響的程度,電,就來了。

  在歐美或是鄰近的日本韓國,再生能源在生活應用的程度,就像去加油站加油一般的稀鬆平常。以風電界執牛耳地位的丹麥為例,在1999年底,風電發電量佔該國總發電量的15%,但是丹麥的目標是在2030年,風電的發電量能達總發電量的50%。緊追在後的是德國與西班牙,第四名則是印度。

  除了發電設備,在生態屋所展示的太陽能產品,從收音機、庭園燈、路燈、交通號誌等設計裡,大家或多或少曾經見過。在台灣,絕大多數人對再生能源產品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玩具」的聯想,對再生能源因為不了解而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也是生態屋屋主周美惠很感慨的說,當她從德國千里迢迢地把這些產品帶回來的時候,發現竟然都是台灣廠商製造外銷的,而在產地國,反而乏人使用。

  位在北回歸線的台灣,四季充沛的光電潛能,是再生能源之冠的德國的六倍;海島型氣候的台灣,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與夏天旺盛的西南氣流所帶來的風力,是風電國家所欣羨的。根據工研院能資所的統計,台灣西岸至少有3000百萬瓦的風電潛能。當這些潛能有效開發且達滿載發電的時候,可達台灣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而這個數字,還只是風力發電罷了。

  歐洲國家對於再生能源的研究起於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當時各國體認到能源獨立與能源自主的重要性,於是紛紛投入研究。近十年由於全球暖化的環境壓力,各國對於溫室氣體的排放管制趨於嚴格。從能源結構多元化以及環境保護方面來看,再生能源的發展有著絕對的必然性。全世界的再生能源市場,目前以每年30%以上的趨勢成長,發電成本也因市場的拓展與科技的進步而大幅下降。

  反觀台灣,目前化石能源佔87%,且高達95%必須仰賴進口的危機底下,再生能源的卻停留為開發階段,從比較開放性的角度來看,所有跟電相關的產業,其實都可能隱藏著再生能源研發與推廣的市場。坐擁著[風、光]先天優勢的台灣,在這場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競爭賽的起跑上已落後二十年,若在此時仍然置身於外,無疑自掘墳墓。

  周美惠樂觀的認為,再生能源是台灣21世紀的希望,陽光上帝給我們,風給我們,我們只要懂得擅用,台灣人真的有福氣,就看我們要不要動手、動腦筋罷了。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