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綠色鍊金術

整理:金獅
參考資料:環境台灣

  台灣身為一個地狹人稠的海島,更需要注意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議題,因為台灣實在沒有本錢,去忽視各類廢棄物所延伸的問題!資源回收的工作,就像是現代的魔法師,憑著鍊金術在垃圾中,尋找有用的資源。

◎當垃圾不再是垃圾

  40%的垃圾可以再生利用,在台灣,輕忽回收減量的工作,實際回收量不到3%,使台灣浪費了許多資源,卻得到更多的垃圾。

針對資源回收不能徹底執行,提供幾個觀點:

◎回收體系問題

  目前環保署,要求各製造商必須資源回收,因此各業者往往按生產數量出資,成立回收基金會,由基金會補助契約商回收資源;但這種回收體系,長期以來飽受批評,對消費者而言,不同容器要交給不同回收基金會,既複雜也不方便;而回收業者,舊貨商從學校和社區收到的資源垃圾,要先賣到契約商,不能直接賣到再生廠,過程中增加一層剝削。此外政府的回收政策也存在若干問題...

◎要推動資源回收,必須找到「誘因」

  台灣的環境問題,須從環境負載量談起,我們的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工廠密度也是數一數二,如果我們把台灣與瑞典相比,台灣面積比瑞典小12.5倍,人口卻多2倍半,台灣的每吋土地,每一單位資源,都要比瑞典承受三十倍的負荷,但我們的環保法規比別人嚴格三十倍嗎?

  因此,在台灣,光有嚴格的法規與徹底的執法是不夠的,我們的環保策略必須從法規導向,走向誘因導向,使經濟體系裡的每一單元,都比別人更自發自動的保護環境,才能在沉重的環境負擔下,看見環保的成效。

  當垃圾是垃圾時,人人避之惟恐不及;但如果垃圾可以變成資源,創造財富,便可以吸引許多人自發的來參與。

◎都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資源回收空間不足的問題

  對於一般小市民而言,雖然有心做資源回收,但回收的垃圾都要堆在家裡,犧牲生活的品質,即使有心做也很困難,資源回收要做的好,在都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上,也必須重新考量。

  以德國為例,社區或建築物中,都有規劃資源回收空間,可以隨時將回收資源,拿到指定地點放置,真的做到舉手之勞做環保骯;反觀台灣的民眾必須等資源回收車的奇特景象,就顯的非常不便民。

◎良心的問題--對下一代永遠的承諾

  用良心做環保,是資源回收的動力;西方世界環保會做的好,是因為長期以來,已在教育上,建立起人依賴自然而生存的觀念。「生態關懷」和「生態倫理」,必須建立在心靈和文化的關係,注意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倫理,這是非常重要的。

◎百姓在做了,那政府呢

  一般小市民辛辛苦苦做的資源回收,到了政府的手裡,有沒有切實執行( 以廚餘回收為例子 ),有沒有確實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其實大部分的民眾都不清楚,政府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民間自發性的步伐...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