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土地公的眼淚

作者:郭志榮

  早期農業社會,依賴土地為生,豐沃的土壤創造人們的財富,也維繫人們的生計。為了感念土地所帶來的資源,於是人們祭拜土地公,象徵著對土壤的尊敬,以及藉著神明的力量,督促人們愛惜大地。

  時到今日,鄉下田間一隅,常常可以看見小小的土地公廟,靜靜地守候著賜於人們幸福的土壤。但是神力無邊,人心更險,在一片看似黃澄的土地之下,暗藏著多少污染毒源,多少有毒的作物,在一季季的收割之後,餵養萬民。

  不語的土地公,無能為力,只能在不起眼的小廟中,暗自神傷。

  稻子總是黃澄飽熟才收割,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在彰化地區,將近一百二十公頃的農地,稻子才結穗,一片綠油油,還不到收割的季節,就在收割機的巨齒中,應聲倒地。

  這些稻米經過檢測,含有危害人體的重金屬,原因來自農地遭受污染,而毒性之高,讓政府機關心驚膽寒,萬一流入市面,所造成的危害將是無法估計。因此,全數毀滅、二年休耕,成為劍及履及的作法。

  但是,政府沒說,這些早受污染的稻米,在以往無法可管的時代,究竟一季季收割之後,多少成為民眾的食糧。政府也沒說,這些受到高度污染的農田,究竟該如何復原,給受害的農民、受傷的大地,一個公平的交代。

  時代巨輪的運轉,依賴不可見法力的土地公,早已無法應付工廠的暗渠污水,也無法對抗卡車的毒物傾倒,更測不出看似健康的土壤下,究竟藏著何種的毒害。土地公的無奈,一群鑽研土壤科學的學者,藉助科學儀器的幫助,扮演起守候大地的「現代土地公」。

  在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王昭敏教授帶領著一批年輕教授及學生,穿梭在農田之間,採集土壤的樣本,分析土壤的健康。王教授的研究,從十幾年前即對農地土壤進行監測研究,台灣農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情形,有越益擴大的趨勢,並且以往在無法可管的情形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有害稻穀流入市面。

  王昭敏表示,十年前起草的「土壤污染法」,送進立法院,草案一旅行就將近十年,直到八十九年二月才三讀通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明訂對受到污染農地的強制管理方法。但是在立法之前,被隱瞞十多年的事實,又如何追究?

  農地土壤受到污染已非突發事件,而是長期的存在,到現今才被「公開的發現」。既成事實再追究也無益,問題是面對這一塊塊受到污染的農地,如何解決?如何復原?成為未來的課題。

  但是,幾個已經發生的例子,彷彿讓我們看不出有關機關的努力。

  去年十月,雲林廉使里農地發生鎘污染事件,全國嘩然。環保署長郝龍斌親到現場視察,保證將進行改善。八個月後重回現場,農地上污染公告的告示牌依然聳立,地主的怨責聲不斷,除了二年的休耕補償,他們不知道未來該作什麼。當地主管機關的環保局,唯一的回應是在召開整治委員會前不便發表意見。

  八個月,一個委員會達不成結論?

  那突發的事件無法預防,有跡可循的總可以好好管理吧!同樣在雲林地區的小東里,上個月發生重油污染農地事件,一株株焦黑燒死的稻米,以及稻梗上沾滿的油污,讓人看了怵目驚心。但在地主的指責聲中,真正讓人寒心的是,這不是突發事件,在去年五月即發生同樣情形。

  一年時間,找不出禍源,竟然可以讓重油污染像季節氾濫,每年都來?

  受到污染的土壤整治,科學方法有許多種,但是皆是耗時費資,在經濟效益的計算之下,最可行在是表土的重翻,但是能否改善污染,學界也是見解不一。土壤的不可變動性,可能是在空氣、水等資源污染中,最為棘手的課題,也是必須長期關注的問題。

  「有土斯有財」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當土壤大量遭受污染,所有的過錯別推給傷心的土地公,行法令、勇負責,可能是現代掌管土地權責機關,無可逃避的責任。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