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島] 基因世代 作者:于立平 你知道每天我們吃下多少基因食品嗎?你知道基因的解碼,正讓自然界的生物悄悄的在改變嗎?究竟基因改造是上帝的福音還是撒旦的魔法,就在科學家還在找尋答案的同時,基因的世代卻早已降臨... 一天醒來,眼睛看到的,嘴裡吃進去的,在這些生物體裡有多少我們不可預期的基因,如果你認為「基因」兩個字,還只停留科學層面,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台灣市面上販售的黃豆與玉米製品,有半數以上早已被殖入抗除草劑的基因,人類企圖對抗自然界,用各種方式來增加作物產量,減少病蟲害,得到更好的品質,甚至解決飢荒的問題,但是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對生態系的衝擊有多大,這原本是一個科學的議題。 然而有上億年歷史的自然界,似乎難以完全用科學來證明,就在贊成與反對的兩派勢力,愈來愈壁壘分明的時候,生物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正持續在國際上發燒。 台灣,當然沒有在生物科技的舞臺上缺席,當美國黃石公園裡的溫泉菌種,轉殖入水稻的體內,水稻也成了甜度極高的「甜甜米」,當水母、珊瑚的螢光基因殖入斑馬魚體內,就成了生物界的新品種-螢光魚,當人體的DNA進入豬隻體內,異體器官移殖的美夢,就愈來愈近,這些不是只停留在科學月刊裡的學術論文,而是台灣學術界正在進行,甚至即將問世的產品。 就像會發光的螢光魚,其實原本只是水族館常見到的金斑馬魚、青將魚,但是因為要在水族觀賞市場上打下一片天地,於是有了「夜明珠」的稱號,從綠色到紅色,從全身發光到肌肉發光,人們可以將魚兒變得五彩繽紛。
預估一種螢光魚可以創造一億的商機,明年即將開始銷售至世界各國,雖然水族業者為了避免生態影響以及保障經濟效益,會將販售的螢光魚做不孕處理,但是部份生態學者仍質疑其生態風險以及生態道德。 其實當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微生物,不同物種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基因之後,就等於是跨越了物種的界線,也等於是創造了一次自然界很可能不會發生的演化,於是乎現代基因科學與傳統生態學開始有了衝突,人類是否有權利擺弄生物體的基因結構,使用的限度又在那裡? 就在今年,生物科技大展中,全球第一個雙基因轉殖複製豬聲名大噪,「雙基因」「複製」是科學的用語,因為基因轉殖,酷比的乳汁中,帶有人類的第九凝血因子,能用來治療B型血友病,未來透過複製科技將能量產。
而除了酷比豬,動物科技研究所,也有研究學者花了近七年的時間,只希望用基因轉殖的方法,來解決異體器官移殖的排斥問題,或許有朝一日,豬的腎臟與心臟能夠讓每年數十萬等待換器官的患者,找到一線生機。 從農作物、生活到醫藥上的運用,基因工程正慢慢在世界上發威,究竟基因工程,是人類的福音,還是另一種危機,這端看未來我們使用的智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