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農業新世紀

作者:陳佳珣 (公共電視記者)

  今年是台灣加入WTO之後的第二年,台灣農業面對嚴苛的國外農產品競爭的壓力;SARS的影響,國內市場消費低落;加上氣候溫和、產量過剩,農產品價格低落,農民苦不堪言,農業似乎都擺脫不了悲情的宿命。有一群農民,運用ISO系統導入農業經營,水果仍舊維持在高檔的價格,運用ISO系統能為台灣的農業創造奇蹟嗎?能開創農業的新世紀嗎?

  藍色小貨車載著20箱葡萄,從彰化二林出發,前往豐原,這些在凌晨採收的葡萄,張榮林會親自送到消費者手上。一盒2公斤包裝賣400元,與現在市面上3斤100元的葡萄比起來,有著天壤之別。金鑽紅葡萄在一般市面上買不到,產品由農民直接賣給消費者,價格高昂且非常的搶手,原因就在於有「ISO」品質的保證。

  彰化二林果樹產銷班第一班是台灣第一個通過ISO認證的產銷班,扮演推手工作的張班長說:「很辛苦,除了寫這些作業標準、表單、配合ISO的條款之外,做的結果不是馬上看到成果,因為水果生產有一定的時間,一起做的另外兩個人大哥跟叔伯,他們會懷疑『這可以嗎?』」。花了六年的時間,他們在2000年通過認證,種出來的葡萄,品質有目共睹,價錢也提高了,其他班員於是紛紛跟進,之後產銷班的梨子也通過認證,現在他們都說「ISO讚!」。

  張班長說,「以前我阿公說葡萄要怎麼種...」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傳統不是不好,而是要去改進,要有目標、有系統、有方法的來種植。「ISO」這套國際品質認證系統,在工業上可以說是標準配備,在「農業」可能沒幾個人聽過,「農業」怎麼做ISO?農業怎麼標準化?

  ISO有三層架構,第一層品質手冊,第二層作業指導書,第三層品質紀錄。產銷班的品質政策與目標是要滿足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水果,要求每次生產的產品,農藥殘留都不超過國家標準,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從生產流程、到採收、檢驗、運送到內部的訓練與服務等等,每個項目都擬定了原則,第二層作業指導書,以葡萄的例子來說,葡萄一個枝條,如果有兩串葡萄,枝條上面的葉子要20片,如果是一串葡萄,就15片,多餘的葉片,則從枝條的地方剪掉,張班長種葡萄的時間也不長,葡萄種植的專業技術也是請農業改良場的老師來上課後才知道。葡萄從生產、採收、檢驗、包裝、到銷售都有標準的作業流程,每個流程都有作業指導書。為了確認有沒有按照作業指導書確實執行,有表單做紀錄,做了哪些事情都要紀錄在表單上。這些動作做了之後,可以作為未來統計、分析、改進的基礎資料。

  在果園裡,種梨子的所有班員全部集合,果園的主人撕開包裹梨子的袋子,摘下一顆梨子測甜度,測得的結果是11度,所有班員也一一看過。這是採收前的標準動作,在作業指導書中甜度要10度以上,且會同所有的班員確認過後才能採收,這樣大家才能認同你的品質有達到標準。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大家的品質高低不會起伏很大,可以做共同運銷,未來產量大時甚至可以打入國際市場。

  2001年,張班長開始輔導其他產銷班建立ISO制度,現在有5個產銷班接受他的輔導,卓蘭豐盛產銷班的班員覺得,運用ISO打破過去許多傳統的觀念,每項東西都有憑有據,不是像以前盲目工作,在農藥、肥料使用上,也都要符合國家法令,種出來的水果品質也比較好。張班長輔導的產銷班全都採用有機栽培以及草生栽培,田裡的雜草長高了,直接用鋤草機除草,不用殺草劑。張班長說,我們以前念過物質不滅,草吸收的養分,將它砍掉後,他會腐爛、會還原給土地。農民達到提高品質的目的,殺草劑不再毒害土地與生物。張班長說很多觀念要慢慢的開導他們,這是最辛苦的。

  在另外一班溪洲三山冬梨產銷班,這班平均年齡63歲的高齡產銷班做ISO更辛苦,張班長用了1年8個月的時間來輔導他們,老農民有的字看不懂,有的不會寫,也不懂什麼是ISO,張班長上過一次課程,溪洲產銷班的廖榮德班長要複習個三、四次,確保大家都懂了。這一天他們上的是內部稽核,由班員自己當稽核員,稽查每個班員有沒有確實的做,買農藥要有單據要登記,使用的劑量是多少,哪一天使用等等。

  在經過內部稽核之後,最後一堂課是管理審查,把內部稽核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討論,以及怎麼解決,或是在作業指導書要做修正。在張班長的葡萄園外圍有一層網子,班員們發現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會把葉子打破,在管理審查中提出來討論後,大家決定要裝防風網,3年前的颱風,附近的葡萄園損失慘重,他們的葡萄雖然也被打落一些,仍然有不錯的收成。張班長說,這套系統真的很棒!

  在溪洲的梨子園,張班長像是在考試般的問班員怎麼種梨子,「你根據什麼?」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每位老農民都可以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根據什麼。廖班長認為,只有提高品質,將農業轉化為工商業行為,將來才有生存的機會,所以再困難他也要辦。導入ISO系統來種植,讓農民成為農業的經營者,不斷思索著如何提昇品質,降低成本,發現問題後持續改善。

  張班長感嘆又有點氣憤的說,「農民一天賺一元,科學園區一天賺一億,政府照顧哪一個?農民如果不能生存,它造成的社會成本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很多人都在思索台灣農業未來的出路,有些農民不斷的提昇自己產品的品質,也有的在行銷方面要走出台灣,而許多仍依循傳統的方法來生產、銷售的農民們,可能像今年東勢的梨子一樣,果賤傷農、血本無歸。政府可以做什麼呢?張班長認為,只要有系統的規劃,然後去執行,不管是用ISO或是其他系統,導入農業經營,台灣農業一定會進步,農業是可以走出台灣、望眼世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