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島] 做個好主人 作者:陳佳珣 (公共電視記者) 秋風捎來北方的訊息,預告著遠道而來的朋友即將抵達。在黑面琵鷺保護區旁,鳥友們拿著望遠鏡仔細搜尋那熟悉的身影,在經過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之後,黑面琵鷺現在是否安好? 去年12月到今年年初,黑面琵鷺傳出肉毒桿菌集體中毒的事件,在國內外保育界引起不小的震撼。中毒事件造成73隻黑面琵鷺死亡,17隻在救援過後順利野放,對一個族群數量只剩下1000隻左右的鳥類來講,有很大的影響。 黑面琵鷺保護區在2002年11月1日正式公告,卻馬上遇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死亡事件,在這事件過後,台南縣政府特別加強棲地的經營管理工作,站在第一線的就是巡守隊。 騎著摩托車,巡守員在2000多公頃的魚塭與保護區之間穿梭,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撈除魚塭中的死魚,因為死亡的屍體是肉毒桿菌孳生的溫床。肉毒桿菌有兩大生長要件,第一是厭氧的環境;第二是要有提供蛋白質來源的死屍,所以清除死亡的屍體是從源頭避免肉毒桿菌孳生的重要工作。 巡守隊另一個重點工作,是監測水中的溶氧,這是每天例行的工作。台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每個月也會在16個定點進行採樣,檢測水質與土壤是否有肉毒桿菌陽性反應,這些資訊都是棲地經營管理的依據。 黑面琵鷺的覓食區域廣大,除了保護區,東魚塭與北魚塭也都是他們覓食的區域。去年,肉毒桿菌中毒的地點就是在北魚塭。劃設為重要棲息環境的東魚塭是公有地,台南縣政府打算用簽約的方式,與漁民達成養殖的協議。廣大的北魚塭面積有1600多公頃,這些魚塭是私有地,台南縣政府希望將來有經費來改善北魚塭的漁路,以及加強漁民的養殖教育。希望藉此讓漁民感受到保育黑面琵鷺帶給他們的好處,進而願意配合相關的保育計劃。魚塭區是現在保育工作最大的隱憂。 其實,只要維持養殖漁業的正常,黑面琵鷺就獲得更多的保障。然而,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漁業單位投入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 除了加強棲地的監測與管理工作,在東魚塭一處廢棄的魚塭,黑面琵鷺保育協會接受台南縣政府的委託,進行黑面琵鷺緊急覓食區的建置與研究工作。這片佔地13公頃的魚塭,保育協會設計了深淺兩種水位的魚塭,在深水的魚塭放養了1萬斤的吳郭魚以及30多萬尾的虱目魚苗,再用定置網捕撈魚到水較淺的魚塭,這是依照黑面琵鷺覓食特性而設計。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戰備魚塭,萬一有意外發生,可以吸引黑面琵鷺到這裡覓食。同時,研究的結果,也可以作為未來經營管理的參考。 9月27日,台南縣政府舉行一場精采的黑面琵鷺緊急救援的演練。由巡守隊、保育團體組成的義工、家畜疾病防治所還有相關的行政組成,分成搜尋組、前接組、後送組、檢傷分類組、緊急醫療組等架構,模擬黑面琵鷺發生重大傷害的緊急救援方式,讓大家熟悉救援的流程。 就在演練的前一天,黑面琵鷺的先鋒部隊飛抵七股。鳥友們開始搜尋那17隻中毒後野放的黑面琵鷺,不知道牠們是否順利跋涉2000多公里,回到位在北韓的繁殖地。今年,牠們是否還會選擇到七股渡冬嗎?在10月15日,編號T20第1隻回來報到。10月17日,大家最擔心的T17也回來了,因為牠最晚野放,也是最後一隻北返,腳還因為細菌感染而局部切除。鳥友們相信,七股仍舊是黑面琵鷺喜愛的家園。 乘著風的翅膀,在北風的吹送下,黑面陸續抵達台灣,而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做個好主人,招待這些遠道而來的貴客,為牠們營造一個安全的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