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島] 可愛的代價 作者:王晴玲 (公共電視記者)
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兩棲爬蟲收容中心,裡面的動物大部分都是查獲走私以及消防隊捉到後送到這邊來養的。負責管理的技士石芝菁說,「滿多人喜歡養稀奇古怪的動物,可能會覺得很炫,或者是你有別人沒有的東西,但卻忽略了這些小時可愛的寵物,長大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變化」就拿綠鬣蜥來說,在寵物店看到時,可能小小的一隻只有2、30公分,但是綠鬣蜥長大後,最大可以長到1公尺多,不僅食量大、排泄物也多,而且綠鬣蜥是領域性動物,兩隻放在一起會打得頭破血流,所以很多飼主在牠長大後就不想養了。 最近的新聞中常常可以看到,綠鬣蜥或鱷魚等外來寵物被放生跑到大街上的消息,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政府目前對於外來寵物缺乏管理辦法,只要不是保育類動物,出具人工繁殖證明,貿易商就可以向財政部國貿局提出進口的申請。農委會林務局的保育科管的是保育動物,畜牧處管理貓、狗、馬等寵物,防檢局管的是進口動物疫病,每個單位的業務看來似乎都與外來種寵物有部分交集,但卻沒有一個單位願意負責。
異國風情的奇珍異獸對於人們來說,比起平常所熟悉的動物,絕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要不要因為新奇而去飼養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思考,當大家嘖嘖稱奇,大呼這些動物好可愛時,可愛背後的代價,您是否也認真思考過? 製作緣起
透過網路的搜尋,這樣的同好顯然不少,除了我們在節目中所報導的,還有像是鍬型蟲、進口甲蟲等,而市場上這些外來寵物的行情都不低,除了合法進口,評估還有許多是走私進來台灣的。大家對這些外來寵物的印象似乎都是新奇、色彩鮮豔,還有不少父母讓小孩養這些外來寵物,我們當然肯定寵物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與意義,但是養這些外來寵物可能潛藏什麼危機?未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我想很多人看過這集「可愛的代價」後,應該認真思考,我們要不要去扮演這個推手,讓地球演變數萬年形成的生態打亂,讓非洲美洲的動物跑到台灣來。而已經飼養外來寵物的,看完後或許該深切地負起責任,既然養了牠,就應該照顧牠到老死,不要隨便放生,去做生態的破壞者。 採訪側記 龜類在大家的印象中不都是溫溫吞吞,遇到麻煩就躲進龜殼裡的嗎?但這次在動物園看到的擬鱷龜真的讓我大驚失色,在採訪過程中,隨著工作人員的手觸碰到玻璃,晃動的手就已經成為牠的目標,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動攻擊。我真的是被嚇了一大跳,承認,影帶中的尖叫聲就是我的!真的是受到很大的震驚,說真的,牠的特性比較像鱷魚,不像龜類。而我也深切感受到,如果父母在不明究理的情況下,買了擬鱷龜給小孩當寵物,危險性有多大。而如果放生到野外,又將是台灣生態一大浩劫。我相信,養寵物的人一開始都是基於愛心與善意,但是當可愛的寵物慢慢長大後,你還能不能維持這樣的心力,能不能終其一生地好好照顧牠,是你在買寵物前一定要想清楚的。
【相關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