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島] 花農之夢 作者:郭志榮、陳添寶 (公共電視記者) 當花卉王國喊得震天巨響,殷實的花農們在田裡苦苦耕耘,對他們而言,站上世界巔峰是個夢想,他們只想如何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種源技術亟待提升 合歡山清境地區的花農魯文印,在大雨來臨之前,趕緊種下百合種球,以免雨水一來,土地成了泥巴地,種球無法種,耽誤種植時間,但是又擔心萬一雨太大,種下的種球全被沖走,心血和金錢全部白費。 花卉種植在台灣,已經有相當時日。台灣各地的花農,都有一套高強的種植技術,但是相較於前進的花卉大國如荷蘭、以色列等國,仰賴更高的科學技術及機械設施,台灣的花農還算是落後,甚至憑著技術與上天搶飯吃。 其實上天沒有虧待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台灣有獨天得厚的地理優勢,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加上高山地區近似溫帶氣候,台灣幾乎可以不用太多的溫室或冷房,選擇不同的地區,種遍世界各地的花卉。高海拔的清境地區,在台灣花卉產業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種植溫帶植物,彌補平地因為夏季太熱無法種植溫帶植物的產期空缺,對於仰賴低溫的種苗育成,也是一個天然的良好環境。 台灣的地理環境,的確曾為台灣花卉產業打開一片市場,從早期花卉70%外銷日本,為國家賺入大量外匯,百合在當時成為炙手可熱的農產品,但是台灣並沒有把握機會,轉型成為花卉種源研發的大國,依舊落在花種進口、加工成長的花卉代工國。 10年前,魯文印進入花卉產業種植百合,但是那已是日本市場萎縮的時刻,在適宜氣候下用良好技術所種出的百合,走不出國際,只能躋身在國內市場,面對國內花農的相互競爭,以及擔憂東南亞、中國蠢蠢欲動的花卉大軍入境。 掌握種源技術,在花卉產業中是相當關鍵而重要的技術,因為它成為主導市場的流向,避免在成長代工的體系中,陷入與東南亞、中國等土地便宜、人工廉價的國家,打一場以低價搶訂單的代工戰爭。 技術有限,蝴蝶蘭王國難敵科技大國 台東素有蝴蝶蘭故鄉的稱號,在卑南鄉開設蘭園的朱榮昌,展示出台灣原生種的蝴蝶蘭——台灣阿嬤(amabilis—大武),這是被認為在野地消失多年,現今又重新出現的珍貴花種。 在台灣,蝴蝶蘭在盆花市場上,一直排居銷售冠軍,佔所有盆花銷售的4成,從30多年前,台灣花卉界即引入國外蝴蝶蘭花種,透過雜交、組織培養等技術,開發出許多新的品系,種植後銷到國外及國內市場,但是由於對新的種苗未加管制,常常是一人研發、眾人使用,甚至被直接帶到國外種植、然後回銷台灣。 以往台灣素有蝴蝶蘭王國之稱,也是依賴這些蘭花農,耗費數年研發新品系,搶下國際市場,但是在現今講求精密的生物科技下,這些已經雜交好幾代的原種蝴蝶蘭,讓台灣蘭農在有限的培育技術下,越來越無法確認存在何種基因遺傳?會遇出何種的花形?甚至是否具有市場價值?在這種品系分雜、無法掌握的情形下,一旦面對荷蘭等花卉大國,挾著種源研發的科技強勢,在取得種源大加開發後,台灣很容易就喪失蝴蝶蘭王國的桂冠。 台灣原生蝴蝶蘭有蘭嶼的姬蝴蝶蘭以及在恆春、大武山區的台灣阿嬤蝴蝶蘭二種,台灣阿嬤的出現,意謂著台灣掌握到獨有的原生種蝴蝶蘭,除了進行原生種的復育外,也可能在精確的研究後,開始培育出居有高市場價值的後代。 國營事業與民爭利 台糖及許多企業在今年也紛紛投入育種的研發工作,配合上原有的農改場體系,種源的研發與掌握,可以為台灣花卉產業帶來新的契機。但是大企業的投入,帶動高度能量,卻也讓許多如朱榮昌般傳統的花農,面臨生存空間邊緣化的危機。因為採取集團作戰的台糖等企業,所能照顧的是部分下游的契作農戶,對於未在體系中的花農,一旦原本規劃外銷的花卉回銷台灣,無異讓這些傳統花農失去生存空間。 因為復育原生蝴蝶蘭──台灣阿嬤,今年獲得神農獎的朱榮昌,面對台糖的企業化競爭,他不知道傳統花農的生存空間還有多少,對於這樣的市場巨變,他以「國營事業與民爭利!」來形容這樣的景況。 在企業化的經營與傳統花農的生存,面臨嚴重的衝突,問題的根源在於市場的有限,如果國際市場遲遲無法擴張,在許多企業紛紛投入搶食市場下,問題不僅出現在蘭花產業,未來各種花卉種植的傳統花農,勢必面臨花卉產業中最寒冷的冬天。 近年,政府為了打開花卉市場,在國內不斷舉辦花展吸引人氣,在國際也不斷行銷台灣花卉,甚至在2008年計劃舉辦國際級的花卉博覽會,種種措施有助市場開拓。但是如何擺出屬於台灣自己的花種,而不是代工花卉展示;以及嘉惠散佈各處的台灣花農,而不是為企業鋪路,可能是台灣花農們最衷心盼望的夢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