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搶救生命 最後樂土

作者:王晴玲 (公共電視記者)

2004年10月15日,20多位行動不便的樂生老人們,在烈日下前往行政院陳情,希望政府繼續保存下樂生療養院。  2004年10月15日,20多位坐著代步車、杵著柺杖行動不便的老先生老太太,在烈日下前往行政院陳情。這些弱勢的陳情者是來自樂生療養院的痲瘋病患,過去他們是被社會隔絕,最沒有聲音的一群人,但現在他們第一次走上街頭,希望社會大眾、政府官員聽聽他們的聲音,協助留下因為捷運新莊線施工,即將被拆遷的樂生療養院。

建於1930年的樂生院,內部建築豐富多元,更蘊含了許許多多與痲瘋病對抗的感人故事。  包括青年樂生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等20多個團體,都參與了「搶救樂生」的陳情行動,他們提出了「反對強迫搬遷、完成古蹟指定、院區原地保存、捷運暫緩施工」等訴求,希望能夠為即將在這個月底拆遷的樂生請命。但他們的聲聲呼喊似乎沒有打動政府官員,3天後由政務委員林盛豐主持的協調會,樂生的院民代表被排除在外,會中只達成了由學者再進行兩個月的評估,考量是否能夠再留下多幾棟的樂生建築,樂生古蹟搶救聯盟提出的「全區原址保存、與捷運共構並存」的可能性幾乎已被認定不可行。

對於政府忽視樂生院民的心聲,老人們只能無語問蒼天。  「你要想這是日本人建的一間樂生病院,他們建了一個多麼人性化的地方,要讓我們這些痲瘋病人養病,結果現在提倡人權的政府,在我們請命留下樂生的活動進行了10年後,居然無動於衷,我們心裡真的很無奈!」從15歲住進樂生院,今年已經70歲的李添培,對於政府選擇忽視樂生院民的心聲,只能無語問蒼天。

  參與搶救活動的台灣科技大學人文學科助理教授范燕秋認為,樂生院的文史價值在學界毫無疑義,但長期以來痲瘋病人在社會遭污名化,因此導致很少人願意去了解樂生的意義與價值。「樂生療養院讓我們了解台灣近代醫療的發展,這樣空間的保存讓我們回到當時去反思,人類應該如何面對疾病,樂生院可以說就是台灣公共衛生百年歷史的縮影」。

樂生療養院空間的保存讓我們回到當時情境去反思,可以說是台灣公共衛生百年歷史的縮影。  建於1930年的樂生院,內部建築豐富多元,自成一格的社區蘊含了許許多多與痲瘋病對抗的感人故事,不論從文化古蹟或是尊重人權的角度來看,樂生院?對具有保存價值。但是捷運施工的壓力日日逼近,搶救樂生院已經沒有太多遲疑的時間,這群長期被社會排除在外的痲瘋病人權益,這個長期被污名歧視的樂生院,需要更多人關心。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