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島] 海市蜃樓 文字記者:于立平、柯金源 (公共電視) 人們在海洋裡,打造一個又一個的生物社區,每一個社區都有著不同的樣貌,有些成為魚族新樂園,有些成為一片廢墟,要如何讓復育海洋的美意,不再只是海市蜃樓的美夢呢? 每次談到「人工魚礁」都覺得那像一個人工的城堡,原本海洋生物都住在自己的城堡裡,不過因為人們對於海洋的破壞太嚴重了,把牠們的家都毀了,所以只好再幫牠們造一個家,只是這個家是不是牠們所喜歡的呢?有沒有蓋錯地方呢? 從六零年代開始,政府就開始投放人工魚礁,為了模擬天然岩礁或珊瑚礁,人工魚礁的型態可說是變化萬千,從早期的水泥礁,演變到現在的軍艦礁、電線桿礁、鋼鐵礁等,近幾年來每年花8000萬元,預計一年投放4000座的電線桿礁,還有30座的大型鋼鐵礁,並且從民國89年開始投放13艘的退役軍艦到附近海域,這些大手筆打造「海底魚城」的作法,卻可能因為選址的錯誤,導致海洋的二度傷害。 我們來到綠島,看到鋼鐵礁直挺挺的放置在海中,或許是因為新放置不久,還沒有藻類以及珊瑚附著,所以與海底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不過重點是鋼鐵礁所投放的海域原本就是潛水熱點,珊瑚生態相當不錯,而鋼鐵礁不只直接壓在一些柳珊瑚上面,更有潛水人員表示破壞景觀,最後漁業署只好再將鋼鐵礁拖往更深的海域放置。 在綠島的另一方,150座的電線桿礁更直接摧毀美麗的軟珊瑚,在蔚藍的海洋裡只見到一堆堆電線桿橫躺直躺在海中,宛如一片廢墟,尤其看到一根根的電線桿壓毀了海綿、軟珊瑚、海鞭,真不知這是復育海洋或是破壞海洋。 其實投放人工魚礁是美意,但是錯誤的放置卻可能讓大筆的「錢」石沉大海,以往有許多魚礁被沙掩埋、被浪打碎,反而成為一堆廢棄物。最近一些海洋生態學者開始嘗試用自然的材質製作人工魚礁,像是潛水教練郭道仁就以竹叢打造軟絲仔的人工產房,效果相當不錯,而澎湖海洋生物中心也跟進,嘗試用危害澎湖嚴重的外來種植物-銀合歡,進行「浮魚礁」的實驗。
不過給魚類棲息的人工魚礁,也成為漁民、釣客最喜歡捉魚的地方,一不小心魚礁把魚類都吸引過來,剛好讓人們把魚族一網打盡,反而造成漁業資源更大的浩劫,因此如何審慎評估人工魚礁的放置地點,限制管理人工魚礁附近的捕撈作業,才不至於白費復育海洋的美意,最重要的是保護原有的生物棲地,才是真正治本之道。(2005-07-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