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的未來]

不要黑白  就是要藍綠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又到了選舉的季節,不過精準的講,應該是又到了投票的日子,至於選舉,根本就沒停過,而且總統大選爭議至今,「不要藍綠,只要黑白」,喊的滿天響,正所謂對泛藍泛綠厭惡至極,而只要求是非分明的真相。然而,越要黑白,其實就越簡化成黑或白,於是這簡化的社會,就沒有空間去討論更為細膩卻糾結的議題。因此延續下來,唯一的選舉主軸,叫做「過半」。

  又泛藍泛綠,其實都沒啥藍綠政策。其實人民最切身的勞動政策與環境政策,不單只是勞工與環保,也不只是量化的「勞動力」和口號式「永續發展」而已,而是這個國家與社會,怎麼去建構一個尊重每個個體的職場,以及較小風險的生活環境,還有所對應的產業政策與國家資源的適當分配。但在這次立法委員的選舉,國公營事業工會及工運團體曾以靜坐方式要求的「檢討民營化政策」,但被草率敷衍對待;而環保團體提出「立委候選人簽署支持促進台灣永續發展承諾書」,各方反應也屬冷淡。像這份促進台灣永續發展承諾書,共列八大科目八大環境政策與42項措施,真是洋洋灑灑琳瑯滿目,好像多寫了一項,就對未來多了一份保險。這其實不是第一次,應該說每次選舉,行禮如儀,但選票多寡實力原則,注定了政客有恃無恐,選前快意允諾,選後自然可以「繼續評估」。

  又的確,我們從來就不該相信社會運動可以這麼輕鬆,也不認為政客的承諾就是承諾,更從不認為投票是民主制度的全部,而是得需要持續不斷的公民行動,只是或許借選舉這個時機,是讓政治人物有一個面對自己的良心的機會。因此,如果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在政客承諾的基礎上,積累挑戰政策的本錢,並以此作為公民行動的能量。但是更重要的是,面對趨於惡質化的代議制度與政黨惡鬥,以及公民投票權被工具化操弄的事實,就民間社會來講,我們可能就得「要回」更多原本就屬於直接民權的工具,譬如「資訊公開法」和以及行政程序法中的「聽證制度」,因為政治人物的承諾也不是不能改變,但他們必須要在這些法制的基礎上,清楚跟人民講:為什麼會跳票?是什麼外在條件有了改變?變化成怎樣?

  又環境的議題不但繁複且龐雜,但以承諾書的包山包海,可能也讓社會大眾難以共鳴甚至找到清楚的施力點;而中華電信工會會員大會對「罷工權」行使投票,卻也算是提醒大家不要把未來的決定權全交給政黨。工運與環運還有很多內部的問題要反省與克服,但,大家至少持續的努力訴說,別讓這個社會被政客簡化了、也沒收了我們直接民權。

  又不要簡化成過半不過半,而要符合公平正義的藍色勞動政策與綠色環境政策;不要黑白,就是要藍綠。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