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保] 資源回收、節流外還可開源 民生報記者鄭朝陽/報導 資源回收可以創造令人意外的經濟效益,光是去年一整年的資源回收量,就創造出近25億的經濟價值,如果加上因此省下的二座垃圾焚化爐建設費用,經濟效益更高達85億元以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持續推動資源回收競賽,使民國95年達成回收率16%的目標,進而減少興建焚化爐。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地區過去十年 (七十八至八十八年度)來,平均每年的垃圾成長率為3.08%,自從開始推動資源回收後,90年平均每人每天的垃圾量降低到0.894公斤,與八十九年的0.976公斤相比,已減少0.082公斤,每人每天的垃圾減量率為8.4%。 在垃圾清運量方面,89年共清運787萬餘公噸垃圾,90年已降到725萬餘公噸,廢棄物清運減量率達7.88%,達到「國家環境保護計畫」中,民國90年垃圾零成長的目標。 垃圾清運減量背後的助力就是資源垃圾回收。環保署表示,90年各級環保機關的資源回收量共有58萬多公噸,與89年的47多萬公噸相比,資源回收量提高10萬公噸,資源回收率從89年的5.75%,跳升至90年的7.47%,成長率高達22.2%。 如果把民間的資源回收量也算進來,就更可觀了。90年台灣地區整體資源回收量,總計達105萬餘公噸與89年資源回收量85萬5000多公噸相比,資源回收量提高約20萬公噸,資源回收率提升至90年的12.69%,成長了23.3%。 環保署換算這些回收資源垃圾的價值,以每公噸的清除處理費1800元計算(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費用),90年各環保機關回收的資源垃圾,就可減少約10億5000萬元的垃圾處理費;如果變賣這些回收的資源物質,所得款項約11億2000萬元,合計約21億7000萬元。環保署說,資源回收導致平均每日減少垃圾量為1600公噸,相當於兩座座焚化爐的垃圾處理量(以仁武廠及嘉義廠為例),省下的建設經費約64億元,目前更因此進一步評估部分縣市的焚化爐興建計畫是否中途踩煞車,因此,資源回收對政府財政不但可以節流,更可以開源。 【2002/06/19 民生報】http://udnnews.com/NEWS/FOCUSNEWS/MISCELLANEOUS/870120.s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