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水資源]

《淹沒土地,地球變暖:大壩排放的溫室氣體》報告發表

  德國,波恩,2002-06-11(IRN)-國際河網(International River Network)今天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發表報告,總結了最近就大壩與水庫排放溫室氣體所進行的研究,我們在30個水庫量度溫室氣體的資料。但是,氣候會議的談判各方似乎仍忽視大壩與水庫在全球變暖問題的位置。 

  國際河網的計劃總監派屈克•麥卡利(Patrick McCully)表示,研究表明水力發電是『對氣候不友善』的能源。在熱帶地區,水電站可能甚至比煤炭電站排放更多溫室氣體。

  國際河網的報告引述了加拿大研究人員的最初估計,指出全球水庫所排放的甲烷量相等於其他已知的人類活動所排放甲烷量的20%。其他主要的甲烷來源包括禽畜飼養、石化燃料及垃圾掩埋場。而由水庫產生的二氧化碳也估計是其他人類活動排放量的4%,主要包括化石燃料、森林砍伐與農業。

  當二氧化碳因為其在大氣層的高含量,而被認為是引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氣體,一個分子的甲烷其實比同等份量的二氧化碳更有力的吸收熱力。

  國際河網這份18頁的報告,引述了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的三個大壩得出的數字,指出這三個大壩比起生產同樣電量的煤炭電站產生了3至30倍多的溫室氣體。

  不過,由大壩與水庫產生的溫室氣體會因為地理情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改變。加拿大的大壩溫室氣體排放量則比該國的天然氣電站少三分之一。

  麥卡利認為,量化水庫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複雜的,且需要更多的研究,確切找出水壩對全球變暖帶來多少影響,不論是在個別項目,還是全球的層次。他補充,很不幸,政府和電力公司並不願意資助此類大型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量度水庫表面的排放量。在法屬圭亞那的一個水庫,在大壩下游便量度出大量的甲烷。假如在其他水電站的渦輪機與溢洪道也量度出高含量甲烷,便可進一步證實大壩對氣候的影響。

  國際河網的報告也歸納了氣候轉變所帶來的乾旱與洪水,可能影響大壩工程的可行性與安全。氣候轉變很可能加速泥沙淤積,縮短大壩的壽命。

  該報告是在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轉變框架公約(UNFCC)的科技與技術小組會議上發表。

  國際河網要求聯合國氣候轉變框架公約的科技與技術小組(SBSTA),將大壩的溫室氣體排放列入各國溫室氣體匯報的指引。各國必須匯報大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證明其遵守京都議定書的規定。

  國際河網的報告呼籲各規管部門與工程資助者,就如世界大壩委員會的建議,必須在所有規劃中的大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估計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該報告最後指出,由於大型水力發電工程對社會、環境與氣候俱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不應基於京都議定書之中的『潔淨發展機制』(CDM),給予獎勵。所有在『潔淨發展機制』獲得獎勵的小水電工程,也應該遵守世界大壩委員會的建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