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新聞短評]

沙盤推演檢視國土復育方案

作者:陳章波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5-10-02~10-08

   復育國土才得以永續台灣,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怎麼做才合宜,卻費思量。行政院在今年一月通過「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五月通過「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並已送入立法院,充分顯示執政的魄力,但卻引發不少民怨。本文試圖提出解決方案。

強制遷移不可行

  國土復育涉及眾多人民的權益,本文僅就高海拔山區遷居為例討論。「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的居民,及1500公尺以上山坡地、少於三十戶的非原住民聚落人家將被迫遷到平地。歷史上,原住民只在當他們發現原有地方已經不安全,或不夠營生了,才會有一部份的人遷出,或者集體遷移;或是強權,例如清朝、日據時代與民初,為了方便管理與約束他們,而將他們從高山遷移下來。

  理論上,遷居是釜底抽薪的好辦法,但也可能是行不通的。現今遷村,更是一件龐雜的工程,成功案例不多。根據國土復育方案,政府將來可以有機制找一塊公家的地,透過補償的方式,幫助被迫或自願遷下山的住民遷居,這是一大德政。若是沒有居住安全的顧慮,或因為眷戀故土不願離開,此時政府如果強硬進行沒有必要的遷村,則是「苛政猛於虎」。政府若不一步一步試著去推動,只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而已,就變成騙選票的一種方式,會被選民所唾棄。

  在此建議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經建會的國土復育規劃先行者,能夠很積極地組成一個臨時性的專案團隊,包括中央及地方行政單位相關的行政人員、技術官僚、學者與當地代表等等,花一段時間集中精神,或可先以石門水庫上游或梨山為例來試做沙盤推演,再回過頭來檢討國土復育方案。

審慎的資料整合與沙盤推演

  在推演過程中,第一要建立物化環境的資料,包括航照圖、原住民的部落及居民聚落分佈、山坡地的崩塌區、土石流的潛在區…都很清楚地套疊在GIS地圖上。再根據這些圖作沙盤推演,暫時把所有人都當稻草人可以任意搬遷;哪些地方作為復育促進地區?哪些地方必須要遷居?遷居到哪裡?第二個層級才是思考社經文化面。得以居住在高山地區的居民,他們的自給農耕要怎樣才能不破壞水土得以永續?在哪些地方可以發展生態旅遊?哪些地區可以形成什麼樣的經濟規模?這時就是真實的人了,要用很積極、慈悲、智慧的心,真正走到基層,跟地方居民一起懇談、規劃與展望未來,在公平正義的條件與全贏的共識之下,作沙盤推演檢視國土復育的可行性;到最後才是政治的考量。

  這種沙盤推演可以處理其他課題,又其組織形式,將來也就可以推動成為正式的組織,像九二一的中部辦公室,很有效地統籌、積極推動全國該復育的地區。事實上,國土復育應結合「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中所有面向的操作,以及主權在民的國家願景。

  所有參與沙盤推演的人都應該要有前瞻思維:成果的展現應該是在十年、廿年之後才會落實,所以可以先丟掉個人的恩怨與私利。國土復育方案要先謀定而後動;如果進行順利,就可能會提早三年、五年落實,台灣永續自然有望。(2005-10-08)

本文同步刊登於第206期《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