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善行乎? 放生使烏頭翁面臨滅絕危機 作者:波特曼 2003-03-09-2003-03-15 烏頭翁是一種台灣特有種的鳥類,長像與生態習性都跟白頭翁極為類似,分辨特徵在他們的頭頂,烏頭翁整個頭頂是黑色的,白頭翁則有白色斑塊。白頭翁與烏頭翁在台灣的分布有一個很有趣的地理區隔現象,因為中央山脈的阻隔,白頭翁分布在台灣西半部平原與宜蘭,而烏頭翁則廣泛分布在花蓮、台東與恆春半島。只有在兩個領域交疊的區域可以同時看到白頭翁與烏頭翁,還紀錄到一些雜交的「雜頭翁」出現。 不過這種自然現象逐漸被人為因素所搗亂。一來白頭翁雖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而進入高海拔山區,最後跨入東半部烏頭翁的領域;更主要的則是因為曾經盛極一時的宗教放生風氣,許多團體將西半部捕捉的白頭翁帶到東部放生,數量龐大的白頭翁族群將直接迫使烏頭翁面臨嚴重雜交隱憂。由於雜交個體仍然具有繁殖能力,長久下去將影響數量較弱勢的烏頭翁生存,最終可能導致烏頭翁的滅絕。 根據台東鳥會2001至2002年做的台東烏頭翁普查,發現台東多數鄉鎮只紀錄到極少數白頭翁個體,而在台東市與鄰近的卑南鄉所發現白頭翁數量最多,推測這些白頭翁應該多是人為所放生的,而非自然跨越中央山脈。此外,鳥會還當場發現放生團體運抵台東準備放生的白頭翁兩箱。根據了解,許多宗教團體在西部已找不到放生的合適地點,因為,不論是水庫,或是公園…等地,都會被路人指指點點,甚至報警處理。因此,信徒們只好躲躲閃閃的做,或是跑到東部較沒有人管的地方去放生。 放生行為雖然出於善念,但對生態知識的缺乏往往使得善念變成惡行。譬如不知道放生動物的習性,而將陸棲性的食蛇龜帶到水裡放生,將淡水魚帶往海邊放生,造成放生動物的大批死亡;另一方面,放生團體向商家收購放生物種,而商家有此需求自然會有專人到處捕捉野生動物,在捕捉與運送過程中往往造成更多動物死傷,這都大大違背放生的初衷。而放生團體將農漁業或是寵物店引進台灣的外來種的物種任意野放,也造成目前巴西龜、牛蛙與琵琶鼠魚(又稱垃圾魚)橫行台灣各地山林水域,這些強勢的外來種已經迫使多種原生物種瀕臨滅絕。 總而言之,放生行為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樣性的,不但間接或直接造成動物的折損,長久下來更會破壞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 【相關訊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