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新聞短評-國際]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正義?

作者:波特曼

2003-03-23-2003-03-29

  冷戰後期以來發展的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功能主義與新功能主義的思潮中,學者都提出的概念說明:這個國際社會是多元的,我們已經走出了現實主義中恐怖的兩極平衡,邁向多邊體系。不同的文化與社群可以透過多邊對話,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合作,充分考量到彼此的利益,並且以對自身的制約來成就具有一致共識的目標;更有甚者,應該建立超越國家的組織來進行國際秩序的建構與制約。國際社會已經在區域整合上分別展現不同的成功經驗,而在全球層次也已經有聯合國、世貿組織WTO、以及各個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另外各種多邊環境公約的簽訂也是國際社會彼此之間相互溝通與尊重的成果。

  國際社會,說穿了是一個無政府社會。綜觀人類歷史發展,還沒有一個超越國家的統治機構,能夠統治地球上所有的國家。但是,國際社會確實也需要一個能夠超越國家的溝通平台,但是,它的運作必須是尊重多元文化、重視多邊溝通。畢竟,影響全球的整體性生態環境問題、無法律制約的跨國公司、以及種種的社會不義,乃需要各國一起坐下來共同關注與解決。自二次大戰以來,聯合國提供一個了政治辯論的場合,但多侷限在軟政治(soft politics指環境、援助與發展、教育與衛生等)的範疇,較能聚合國際共識,但卻也引來不少人批評為七大工業國家的打手,在阻止戰事發生與國際衝突上的成績則向來不彰。

  美國的布希政府在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等動作上,已經嚴重傷害其他國家對國際制約的信任;出兵伊拉克的行徑,更是推倒多邊溝通體制及國際秩序崩毀的第一張骨牌:維護美國利益成了危害了其他國家文化,掠奪其他國家資源的最高指導原則。日後,一旦其他國家仿效,恐將帶來更大的動盪跟不安。

  前幾天,來自美國的讀者投書,以及其他來自各方的訊息,都指出美國雖然以反恐為由,出兵伊拉克,但是,最終的目的其實是在爭奪石油資源。美國不惜為此違反聯合國的決議,強行發動戰爭。短期的石油利益,在不久的將來將對環境帶來劇烈的衝擊。尤其是布希上台後,透過政策的轉向,例如提供大型轎車稅賦的優惠,降低發電廠的空氣品質標準,變向的鼓勵大眾消耗石油,再加上退出京都氣候議定書的行列…等動作。因為,少數美國人的自私自利,將造成世界各國不惜降低環境品質來因應經濟上的競爭。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加速石油的消耗所帶來的氣候暖化的問題了。全球暖化可能加速全球降雨型態的改變,在赤道和南北半球較高緯度的地區會更為潮濕;溫帶和亞熱帶區域則變的更乾燥,在這些地區的國家,如台灣,將面臨更嚴重的水荒問題。諷刺的是,聯合國訂定今年為國際淡水年,美國侵略伊拉克將造成水資源的問題更為嚴重。在日本京都剛結束的第三屆水資源大會,與會者討論著各種國際社會合作的議案,可是在國際秩序瀕臨崩毀的此時,我們如何設想一個美好的國際合作前景?環境,將再度因為經濟利益而犧牲。

  台灣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又不時受到對岸的武力恫嚇,理當擁戴和平,然而台灣政府除了發表支持反恐云云之類的話外,對美國發動戰爭一事並不敢多所置喙。在最近所面臨SARS的威脅,台灣再次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刻意忽略,在現實的國際社會下,台灣可是連「弱國」無外交都還稱不上。

  但是,肺炎隨著飛機來來去去之際,我們也該了解到,這個世界早就綁在一起,不是我們或他們蒙上眼睛就可以。只是,未來最大的威脅卻不在肺炎,不在臭氧層的破洞,也不在氣候變遷造成水資源缺乏,而在國際社會能不能好好坐下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世界是否能在美伊戰後恢復秩序,還能保有國際正義及信任,還能回到談判桌前尋找環境議題的共識,不禁令人十分憂心。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