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 環境仍舊持續惡化 永續發展仍待努力 本報訊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在6月5日環境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的成果。游院長於院會中指示,往後每年都要定期公佈永續發展指標的年度計算結果,而且要成立指標的解讀團隊,讓民眾能清楚的了解整體及各項永續指標的意義。台灣永續發展指標是參考聯合國的指標架構,以環境生態資源的「現況」來呈現環境惡化或改善的程度,以經濟與社會的「壓力」,呈現社會結構與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政策與制度面的「回應」來因應環境生態現況與社經壓力,呈現政府追求永續發展的決心。 行政院政務委員葉俊榮於會中談到,政府為了推動永續發展已建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制定永續發展行動計劃,並藉由永續發展指標的計算提供客觀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永續發展指標的建立,對於政策的引導功效,遠比計算的結果還重要,藉由15年來的資料,要呈現的是台灣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超越了政黨間的競爭。他特別強調指標的意義在其呈現的趨勢,而不是單一年度的數據。既然永續發展指標所呈現的是長期的趨勢,無疑的就又有結算15年來的舊帳的作用,因此3年來民進黨的執政成效與先前國民黨所累積的結果,不論是好或壞,目前都還很難比較。但是,畢竟執政黨是沒有任何理由逃避環境惡化的現況,與其說是算舊帳,倒不如視為民進黨政府與台灣環境簽訂的新契約,藉此來監督與檢驗執政的成效,蕭新煌委員如此說。 但是,對於「環保生態預算指標」從民進黨執政開始逐年下降的現象,是否代表著民進黨對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的投入是光說不練的質疑,則以目前資料僅包含環保署預算,尚未將其他部會與環保相關的預算納入計算為由來解釋。此外,台大環工所於幼華教授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比例,遠超過人口增加以及國民所得比例的現象,提出台灣人民對能資源的使用有越來越浪費的趨勢,也代表著我們的收入增加後,生活上也更為浪費。「非自然資源生產地」的逐年減少,則表示我們對土地利用的態度,仍然偏重在人類短期需求的層次,尚未脫離以侵犯或掠奪的方式在對待其他的生命與大地。地小人稠的台灣,即使訂定再多再嚴格的管制標準,但是,如果沒有實施「總量管制」的計劃,再多的努力,都難逃被一點一滴的蠶食殆盡。 對於執政的民進黨勇於將環境惡化的事實以指標來具體呈現,可說是台灣在永續發展上的一大成就。但是,指標的計算結果也很殘酷的顯示,不論是那一個政黨執政,政府15年來的努力,都還不足以減緩環境的惡化,也無法減少台灣社會的壓力。唯有國人認清事實,體認「有土斯有財」並非是搶佔自然資源,而是良好的環境才是我們,以及後代子孫最大的財富,永續發展才有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