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 核電伺機而動 非核亞洲威脅下思謀略 本報訊 2005年非核亞洲論壇國際會議於6月4日在台北師大國際會議廳舉行,會場中有遠道自韓國、日本與荷蘭而來的反核人士參加。前一天外國代表已經參訪過核一、二、四廠,參與5日環境日遊行後,6日、7日還將赴蘭嶼考察核廢料處置問題,並與當地居民座談。 由於京都議定書於今年2月生效,許多國家紛紛提出核能以作為二氧化碳排放的解套方案,因此本屆非核亞洲論壇會議便針對此現象進行討論。長期關注歐洲核能發展的「世界能源資訊服務」(World Information Service on Energy)成員Wendela de Vries便提醒,若是核能被包括在京都議定書後的可能措施之中,後續的變化便會極為快速;而亞洲快速增加的能源需求,將成為核能未來的主要市場。 韓國代表則提到令人憂心的發展,韓國政府不但正著手興建8座核電廠,另有更多建案在籌備當中,核廢料儲置場的設立也未經居民同意。相較於此,由於東京電力株式會社2001年以來爆發隱避核電事故報告的醜聞,使得遭點名的電廠陸續關廠,也因此日本核電發電量在近年反有減少的趨向。此外,由於核電廠預定地居民長期抗爭,新建場址不易覓得,再加上企業也發現核能並不符合經濟效益,預料日本的核電發展將步入夕陽。 而台灣在經過2000年核四停工再復工的爭議後,理性的核四爭議已經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顧慮,反而失去了政治上的正確,於是行政院政務委員蕭新煌於開幕式中提醒大家,不要低估了擁核的政治經濟力量與社會的惰性,也不要高估了反核的道德力量,反核的環保團體還需要持續努力。 會議最後提出一份聯合聲明,強調核能不能作為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聲明中對台灣政府此時准許高耗能、高二氧化探排放產業之擴充提出質疑,並要求陳水扁總統兌現政府於核電廠範圍32公里發放碘片的選舉承諾。聲明中也反對各國政府利用京都議定書生效擴充核能機組或延長機組運轉年限,倒是寄望政府能夠真正實現永續能源政策並提高能源效率,實現非核的理想。(2005-06-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