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 廢棄物政策環評確立評估項目 本報訊 環保署於昨日(6月29日)下午針對廢棄物處理政策影響評估舉行範疇界定會議,會中邀請環保、經濟、地理等領域之學者,環保團體與相關主管單位與會,此次會議大致確立了廢棄物政策環評中應評估之項目、內容與評估方法。 台大環工所教授、同時也是計畫主持人於幼華指出,在範疇會議召開之前,也舉辦過說明會,並已彙整為八個議題,並按會中建議整理出替代方案。此次舉辦範疇界定會議,也是希望整個過程都能公開化、透明化,請民間團體及環保團體盡量提出意見。 環保署希望透過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及廢棄物再利用等措施來達到「零廢棄」的目標,與會者大多肯定零廢棄方向,但對於如何才能達成?各界有不同意見。 唯一到場的環保團體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提出,應從產業界源頭減量做起,不要只有後端的思維,生產者應積極負擔減量責任。文魯彬同時表示,台灣必須思考是否有條件允許高污染的產業繼續生產,或是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計畫經理林群超副研究員回應指出,各國產業結構變化隨時都在發生,可能因政策、法律、市場或環境要求促成產業變化,例如綠色產業已蓬勃發展,而拆船業已經消失。政策環評程序可提供深入思考產業未來發展的機會,特別在經費與風險評估方面,先進國家已建立生命週期資料庫與風險機制,並將風險排序來作為政府環保經費分配之依據。 廢棄物再利用及其產業本是官方大力推倡方向,然而會中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饒河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沈弘文認為,廢棄物經過再利用或處理程序後仍可能對環境造成衝擊,何況多數廢棄物再利用的廠商並沒有完善的操作及污染防制措施,恐怕造成許多潛在性環境問題。工業局代表則提到彰化縣線西戴奧辛鴨蛋污染事件,因為事件地點鄰近台灣鋼聯公司,在事件爆發後即作出改進措施。台灣鋼聯公司是以鋼鐵集塵灰融製再生的後端程序,為鋼鐵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工業局認為,若不走資源回收的路,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工業局同時樂見環保署建立機制,在未來評估廢棄物再利用時可有所依循。 環保署綜合計畫表示,在法令中,範疇界定會議雖非法定必要程序,但此次廢棄物處理政策環評仍召開了開放給民眾參與的範疇界定會議,可茲往後政府相關部會政策擬定之範例。 較可惜的是,或許是時間較緊迫且在非假日舉辦,只有一個民間團體參與。若對於廢棄物政策及其政策影響環評還有意見,執行單位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表示,可多利用廢棄物政策論壇網頁反應及交流意見,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來討論、彙集各方意見,使廢棄物處理政策環評更臻完備。(2005-06-30) 【相關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