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

放不下的戰場 NGO挺進環評委員會

報導:苦勞網

  環保署即將重新遴選環評委員,日前並公開行文邀請民間環保團體推薦人選,儘管環評制度實施12年來,法規內涵部分多有缺失,實際施行狀況,也大有爭議弊端情事,環保團體多認同環保署這回願意採取比以往更開放的態度與作法重組環評委員。面對民進黨執政這幾年變本加厲大搞破壞永續環境的開發政策,環保團體也多有意相互推舉注重環境保護的的學者專家參與遴選,期許有機會在環評審查會中對新十大建設、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等重大爭議開發案,為全體人民與環境利益,進行最嚴格的把關。

  環評委員會有三分之二共14位是外聘專家學者,無給職,任期兩年。高雄市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認為,過去擔任環評委員的專家學者們,都是官方的口袋人選,委員如何被選出來,怎麼審查環評計畫,幾乎都是黑箱作業,過程中NGO團體或草根人民組織根本沒有空間著力。這次官方主動邀請民間團體參與遴選,算是值得肯定。

  台灣生態學會、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鐘丁茂則直指現行環保制度的弊病,首先,環保署決少主動出擊,環評與否,常先任由開發單位決定;再者環評報告書由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研究製作,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結果,早注定會被出錢的開發單位作成引導性詮釋。至於環保委員往往缺乏自主性,也沒有權力或資源進行調查,只是被動就顧問公司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書面審查;加上現行法令讓環評委員有權無責,很多環評審查往往在曖昧的利益共生結構下被蒙混過關。

  環保人士對環評實施現狀多有批評,但制度性修法事項畢竟得回歸立法院。環保團體此刻自然不放棄環保委員會這塊戰場,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與環盟雲林分會理事長張子見教授都認為,有機會還是要進到委員會裡頭,起碼能取得相關資訊,瞭解審查運作過程。環盟秘書長何宗勳則說,也要防範會桌上的共識決,謹慎不讓環保團體自身變成背書團。環保聯盟強調,無論如何,抵抗不當開發案,「基層實力」才是關鍵。

  新一任環評委員將在八月份完成遴選程序,沒有耽擱意外的話,新任環評委員即將審查台塑大鋼廠的建廠環評計畫。最近台塑公司近來動作不斷,不僅讓經濟部出面協助處理建廠土地成本,還得機會上總統府提訴求要承諾,主流媒體也不斷報導大煉鋼廠將如何革新製程,讓CO2排放量減低得如何漂亮。

  台塑公司在媒體上頻頻作多,向來積極帶領台西蚵農反對離島工業區開發的張子見似乎也胸有成竹,張子見表明,不只CO2排放減量與水資源評估,一般空氣污染總量與海岸侵蝕致使沿海地區水患加劇種種問題,都要台塑一一作交代。

  李根政則說,如果NGO團體代表有機會進入環評審查,也不需要預設立場,他相信只要環評委員依照相關職權,作審慎嚴格把關,站在維護全體人民生存環境利益考量,大煉鋼廠、八輕等重大爭議開發案,根本不可能過關。

  「要求開發單位自籌水源,或者要求按照市場價格購買水電,不得要求運用促產條例」陳椒華強調,只要官方不補貼水電、不進行任何變相補貼,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大開發案,絕對沒有空間作。

  台塑大鋼廠即將呈交環評報告書,環保團體似乎摩拳擦掌,嚴陣以待。相較日前行政院長主持永續會議結論宣示的「政策環評」,現在看起來也好像就是宣示而已。

  環保署公布的政策環評案例只有四項,李根政說,嚴格分析起來都是官方的樣版。不論一般環評或「政策環評」,李根政認為根本的癥結還是在有沒有強制力、誰來作、誰來審查、審查過程能不能公正服人、以及相關審查委員能不能權責相符。

  「不管行政院長說真的說假的,宣示過的,就要施壓叫官方落實」陳椒華說,聲音疲累但鬥志仍高昂。 (2005-07-26)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2005-07-23報導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