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地球憲章? 「永續未來研討會」國際青年交鋒

本報訊 (張文樺 報導)

  同為地球公民,我們需要一份「地球憲章」嗎?昨(22)日在一場「永續未來研討會」上,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教育推廣主任Mohit Mukherjee應邀發表演說,他指出地球憲章從1992年起草案開始,經歷各國家、宗教、領域協力的密集討論所促成,為抽象的「永續未來」列出明確的條約,足可作為國際間參考與遵循的價值。但地球憲章是否適合一體適用於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與會學者則有不同看法,與國際學者展開一場反思「永續」意義的交流。

  這場研討會由生態關懷者協會主辦,22日假關渡自然公園舉行,來自世界各國以及本地關心環境永續議題的青年齊聚一堂,共同參與地球憲章的對話。研討會同時安排在「喚醒古老智慧•尋求另類生活」國際青年部落遊學行程的最後一天。這次活動從8月15日起展開為期一週的部落體驗,希望透過原住民傳統的生活,體驗到古老智慧與自然的環境倫理,以及族群生命的價值。

  會議當天由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教育推廣主任Mohit Mukherjee主講,展開早上的議程,除了介紹地球憲章的沿革與歷程,Mohit特別藉由自身投入地球憲章的過程,分享對於地球憲章作為教育應用的體認,認為教育可作為形塑人未來價值觀以及潛能的影響。而地球憲章可以作為國際間參考與遵循的價值,在於從1992年起草案開始,經歷十多年來自全球各地跨國家、宗教、領域協力的密集討論所促成,為抽象的「永續未來」列出明確的條約,這樣的溝通不是個人的價值觀,而是包容各方意見與異文化。

  地球憲章的序文,希望喚起身為地球的一份子,對於整個地球生命共同體與我們所在地的社區,要有彼此的責任,以及對未來世代的責任。而作為教育應用的關鍵,強調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原則是可以討論與調整的,並不僅止於理念,而是實際的參與行動。作為議程主席的環境教育研究所王順美教授認為,我們離開自然環境的生活太久,以「人」為角度要朝向永續的生活需要經過學習,而教育即是共同的學習、對話,以及不斷調整的歷程。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教育推廣主任Mohit也表示在具體實踐的行動與建構核心的理念之間是不斷調整與持續發展的過程,而2000年定案,也即將在今年11月全球大會作修正,並出版教師手冊。

  議程主席的環境教育研究所王順美教授,以Mohit提出差異責任作為本議程的結語,當個人所擁有資源、地位不同,依照不同能力去做自身應盡的責任。王順美教授對於此次參與討論的青年,身有感觸與期許。

  第二部分的議程由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青年團主席Michael Slaby主講,認為青年人應該要面對挑戰,實際付諸行動來參與責任,成立於2000年的聯合國「地球憲章」總部青年團當初即由5位青年志工利用課餘時間致力於地球憲章的推動,以及在各地青年團體與個人之間的溝通,使全球形成一個網絡,匯集來自各地青年的力量。並認為這樣的行動不是聯合國向下的運動,而是由下而上的草根發展,是生活中的實踐。

  作為議程主席的環境教育研究所張子超教授認為,地球憲章的精神在台灣行之有年,但是多是由教育者推動的教學,若定義在35歲的青年階層,台灣的學生青年比較缺乏參與感,但大學社團自主性高的條件,是有可能發展的。

  下午的議程,由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阿力曼談起從社會運動到生態社區,藉著回顧過去幾天的部落遊學活動,重新統籌活動背後的價值觀與意義。阿力曼提及當他接觸到地球憲章的時候,發覺這樣的精神早已存在於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而面對族群的記憶、山林的智慧,以及傳統的價值觀面對外來的價值衝擊逐漸模糊消失,必須透過反思重新找回族群生命的價值,否則原住民的意義只剩下血統。參與這次部落遊學的國際青年來自法國的Renaud Pointclous,也開始思考自己身違法國人的意義,回應了阿力曼所言,在現代透過全球網絡學習法語,與接觸法國文化是很容易的事情,沒有台灣布農族真切的生活文化與傳統口述的歷史,似乎只是擁有法國血統!

  作為下午議程主席的南島社區大學文化專員曠永銘老師認為,對於沒有文字的原住民住民文化,印刷文字的地球憲章較難與部落本身早已存在的價值觀引起共鳴,但是這樣實際的參與討論,透過溝通與對話是有意義的!

  面對不同文化觀點的衝擊與在地化差異之間討論的空間還很大,地球憲章作為全球永續未來的準則,歷經十多年來自各方的討論過程所形成的普世價值觀,邁向永續未來發展還有許多考驗,在這過程中也應該思考與包容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差異性,但這樣在實踐中反思的行動,意義不容置疑!(2005-08-2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