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族植物研究方興未艾 19日座談會報你知 本報訊 當人類學家遇到植物學家,兩者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獵人如何利用植物特性架設陷阱?泰雅族織布從纖維、織布機到染料,又各用了哪些植物?這些都會成為他們共同研究的題材,而這也正是最近新興的「民族植物學」的研究領域。 為推廣民族植物研究,明(19)日下午在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將舉行一場「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會中針對民族植物的「紀錄與保存現況」與「未來發展契機」兩項主題,邀集多位學者與原住民代表進行討論。 座談會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農委會林務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並由經營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協辦。 林務局局長顏仁德指出,認識民族植物是保護先民智慧資產的開始,應用民族植物是推動生物多樣性之起點;從認識、瞭解民族植物之後,才能投注真正的關懷及產生保育的相關行動,並進一步地賦予民族植物存續的新價值。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這次座談係邀集長期從事原住民植物研究與實務工作者對談交流,以激盪出更多的點子與可行作法,為民族植物的發展找創意與機會。 該座談會將由田野採集與研究出發,探討民族植物文獻、出版現況,呈現當前的研究成果和挑戰,分享研究者與受訪者或部落之間的交流經驗,並介紹國內外該領域的新興課題,從推廣學術研究的角度,回顧民族植物的相關研究報告及出版領域的現況與發展。 然而,除了紀錄與保存以外,這些先民累積的成果要如何回饋給他們的子孫,實際改善原住民社區的生計與環境?民族植物學能否與生態旅遊結合,成為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利基?種種未來的可能性,也是座談會將分享的重點之一。 座談會邀請的陣容包括擔任主持人的環境資訊協會理事盧道杰,以及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主任王相華、屏東縣霧台鄉文史工作者巴清雄、輔大織品服裝系講師尤瑪•達陸、南島採集館經理林義隆、台灣原住民族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陳士章、農委會農業金融局副組長徐明章、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等多位專家學者,與現場民眾相互激盪。 林務局最近付梓的《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也將在座談會中首度亮相,由作者群之一的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董景生現身說法,分享走進部落、從紀錄到書寫的甘苦歷程,提供有志從事相關研究者寶貴的經驗。 活動詳情請參見:http://ethno.e-info.org.tw/newbook.htm。歡迎對環境議題及原住民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與,或於會後前往同一網址,瀏覽座談會討論過程。(2005-11-19)
|
|
|